上世紀70年代初中期開始的的廣播電台de申葆青英語教育節目中得知,歐美有跳蚤市場,從此以後,就如同想去百老匯看音樂劇一樣,想要看看那個場景。在外生活30載有餘,平生第一次光顧跳蚤市場,是去年7月在柏林。
其實日本京都的北野天滿宮每個月都會舉行一次恒例的古董市場,但我就是沒能有時間一睹風貌;同時那個神社也以祈願學業事業順風如願著名,留學生時代中過一次小吉的簽以外,孩子小時,一家人新年總會前往那裏,都是為了那裏遍布的小吃攤的烤紅薯/燒老玉米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總是宣賓奪了主。
這次,聽說了柏林某區市政廳周末有一個跳蚤市場,就興致勃勃地趕去一窺。下麵分享一些照片,總之感受不小,最大的一點是,那裏的人們太重視物品的利用價值,物品包羅萬象。有些在我們那裏丟掉反而需要付費的東西,卻也在那裏堂而皇之,比如家電用品。把我家老房子的物品搬到這裏,個個都成商品了。那些讓我頭疼的東西,也能成為一個電器“市”和古董“市”了。說不定,往返的機票都有了。
雖不懂琳琅滿目的物品價值,欣賞其中,觀物觀人非常好玩,徜徉其中,樂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