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真正的起因,其實是埋藏在建國階段。中共事實上是形成了兩個核心,一個,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本土派,或者叫根據地派,主要的追隨者,包括高崗,林彪,彭德懷這些人。這一派最具軍事實力,尤其是毛澤東深謀遠慮,精心布局,到處建立根據地,撒豆成兵,最終是摧枯拉朽,徹底打垮了國民黨。 *****
另一個核心,實際上是周恩來,重要的支持者,如劉少奇,鄧小平,朱德,陳毅,葉劍英,等等,人數眾多。周恩來早期受共產國際的支持,在中共黨內的地位極高,後麵由於反圍剿連續失敗,造成周不得不讓位給毛。但實際上周恩來長期控製情報部門,組織能力很強,中共內部的情報宣傳係統,大量的上層精英,尤其是留洋人士,大都跟周關係極為密切,加上統戰工作,對國民黨,資產階級,海外華人,都需要周恩來發揮強大的說服能力,所以張學良多年前就在接受采訪時坦言,中共看起來是毛澤東的領袖地位無人可以挑戰,但實際上周恩來更有實權,組織關係,人脈,更廣泛,甚至更具實力。 *****
在建國前的階段,劉少奇異軍突起,形式上是超越了周恩來,成了中共黨內二號人物。在這個階段周恩來看起來已經不太顯眼了,但他仍然很有實權,在幕後操縱中共的情報和統戰工作。中共1949前後的建國異常順利,基本上隻用了3年時間,就迅速打贏內戰,控製了清末的大部分疆域。對比曆史上的王朝,這是非常驚人的成績。此前從沒有過。 *****
要知道,朱元璋締造明朝,是南征北戰幾十年,才控製了關內區域,至於新疆西藏,那想都不敢想。清朝版圖是更大,但從順治進北京算起,也是征戰幾十年,到後麵康熙繼位,又有三藩戰爭,這是非常漫長的動蕩時期。 *****
而毛澤東成功地抓住日本戰敗前後的短暫間歇期,形成了國共對峙,隨後的大決戰很快就徹底解決了對手,迅速實現政權的再造和國家的統一。由此可見,毛澤東的軍事和政治才華,確實是無以倫比,前無古人。 *****
但中共快速建國,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這就是事後的曆史解釋問題。到底哪些人的功勞最大?形式上,當然首先要歸功於毛澤東的領導,但具體的功勞,到底是根據地,是軍隊,發揮了重要作用,還是情報部門,特工人員,統戰工作,是決定性的因素? *****
要說穿了,這其實就是毛澤東和周恩來,到底誰是核心,誰的功勞更大?這個問題很難解釋,因為根據地,軍隊,當然是打贏大決戰的主力,但問題的複雜性在於,中共打下的國民黨控製區,也確實需要事先精心準備,有大量的情報支持,策反工作,以及統戰人士的內應,這才相對比較和平地控製了這些原國民黨勢力根深蒂固的地區。 *****
對比明清的狀況,就能看出差異。當初明朝搞北伐,就非常血腥,為了圍攻北京,當時叫大都,首先得打下山東半島,那麽朱元璋先做準備,逐漸跨越黃河,當時黃河在連雲港附近入海,山東是在黃河北邊,先進攻山東,作為進攻大都的橋頭堡。為此就拉鋸,打了10多年,最後黃河流域,河南,山東,出現了大量的無人區。由此也可見戰爭的殘酷程度。 *****
清朝也是大同小異,清軍進北京,有吳三桂作內應,這時還算相對和平。但後麵逐漸南下,就沒有那麽多內應了,戰爭進程自然比較血腥。雖然沒有在黃河和長江流域製造無人區,但局部的屠殺也難免會存在。至於一些不可控因素,比如張獻忠這種流寇的破壞力,三藩戰爭的破壞力,也是在四川等地製造出無人區。 *****
所以,相對而言,中共的統戰是比較成功的。在解放戰爭的進程中,大城市的攻堅戰,主要是長春,天津,太原,上海,這幾個地點傷亡比較嚴重。但都沒出現屠殺現象。隻有太原的抵抗比較頑固,對城市造成了大規模的破壞,其他幾個城市,尤其是上海,中共在進攻時都非常小心,寧可大量傷亡士兵,也禁止使用重武器,避免傷及平民,同時想方設法地動用情報和統戰手段,瓦解敵人,從內部策反,以免形成大規模消耗戰和持久戰。 *****
因此,周恩來陣營也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戰場上他們不起決定作用,但在軍事勝利後,對居民的政治說服,統治,教育,離不開情報和統戰支持。畢竟軍事行動隻能是短暫的,接下來還是要生活,要建設,要發展,所以周恩來的支持者大有人在,尤其在成功建國後,現實的權力,經濟的利益,成為更廣泛的需求,周恩來掌握實權,組織能力,影響力越來越大,他的支持者也越來越多。 *****
正是在這個過程裏,劉少奇,鄧小平,彭真,這些人跟周恩來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形成了右翼陣營。隨後,就引發了高崗事件。這個事件其實就是毛澤東跟周恩來爭奪領袖地位,但也摻雜了劉少奇和鄧小平的因素,中共官方輿論為掩蓋真相,把事件歸結為高崗挑戰劉少奇。事實上,高崗當時跟毛澤東觀點高度一致,但高崗明顯低估了對方陣營,貿然發力,最後把毛澤東也搞的很被動。 *****
隨著事態發展,鄧小平和陳雲等人都跟毛談話,指責高崗,迫使毛澤東不得不放棄高崗。隨後毛澤東一度試圖挽救高崗,派習仲勳跟高崗談話暗示要忍耐,以便將來複出,但鄧小平禁止習仲勳跟高崗見麵,隨後高崗自殺。 *****
高崗事件是周恩來和鄧小平一手製造的冤案,真正的目標是針對毛澤東,但當時毛澤東也沒辦法反擊,剛建國,百廢待興,如果毛澤東執意支持高崗,必然造成黨內分裂,這就隻能維護團結,放棄高崗。但毛澤東沒想到高崗會被折磨到自殺,此後他才逐漸意識到黨內問題的嚴重性。在這個階段,中共黨內的右翼勢力極其強大,實際上是以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為核心,形成了強大的複辟力量。 *****
此後又發生了大躍進和所謂自然災害事件,毛澤東的主觀意圖是很好的,發動群眾,動員和教育人民,發展生產力,振奮大家精神。提高積極性。但黨內右翼勢力實際上是舉著紅旗反紅旗,形成劉周鄧陣營後,他們是想用和平演變的方式奪權,這就經常陽奉陰違,甚至惡意誇大毛澤東的決策意圖,把事態推向極端。比如萬斤糧,這就是鄧小平親自上陣,使勁放衛星,搞出問題再推給毛澤東。周恩來更是造成饑荒現象的直接決策者和主要責任人。這個階段,官僚集團開始抱團,通過憲法和國家機器來歪曲1949的建國曆史,企圖和平奪權。 *****
毛澤東逐漸洞察到對方的意圖,認為這樣下去不行,憲法,國家機器,都存在嚴重的問題和缺陷,這就決定開始反擊,終於動員林彪出山,直至1966年發動文化大革命。在這個過程裏,林彪有個非常重要的講話,就是《政變經》。其中,林彪反複地講,要高度警惕並預防政變。因為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經驗表明,資產階級複辟勢力,往往會發動政變,搞垮新生政權,因此一定要小心,要維護毛主席的最高權威。 *****
事實上,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前提,是依靠軍隊的無條件支持。而這個階段,林彪是軍隊中最具影響力的將領。有林彪支持,毛澤東才能發動文革。至於其他人,比如彭德懷,此前他本來也是毛澤東的主要支持者,但廬山會議周恩來挖坑,建議彭德懷給毛澤東寫信,隨後劉少奇鄧小平強烈要求批判彭德懷,毛澤東的威望嚴重受損,隻能批判彭德懷,這時等於是把彭德懷這個軍隊中的頭號支持者給廢掉了。到文革期間,周恩來一直牢固地控製彭德懷,直到彭德懷去世,所以事實並不是毛澤東要打倒彭德懷,而是彭德懷不懂政治,鑽進圈套,而周恩來陣營為控製軍隊,絕不能把彭德懷放出來,毛澤東為維護自身權威,也沒法幹預。 *****
隨著文革的展開,林彪發揮了巨大作用。關鍵時刻周恩來倒戈,拋棄劉少奇,形式上變成了左派陣營的一份子。接下來,九大召開,毛澤東,林彪,周恩來,成為中共黨內前三號人物。但到這個階段,林彪陣營開始出問題。葉群和黃永勝等人,都跟周恩來關係極其密切,而林彪對政治缺乏敏感度,這就跟彭德懷一樣,陷入圈套。 *****
本來毛澤東發動文革後,很自然地,會牽涉到修改憲法,重塑國家機器的問題。此時也成立了憲法修改委員會,毛澤東是一號人物,林彪是副手,那麽周恩來是應當被排除在外的。但事實上黃永勝這些人始終不識時務,總是為周恩來站台。這就造成毛澤東無法順利地推進自己的政治意圖。如果不排除周恩來,怎麽能夠有效地修改並完善憲法?1954年的憲法,本身就是周恩來極力拉攏原國民黨元老和國統區精英,搞出來的折中憲法,在毛澤東看來,這套憲法和相應的國家機器,正是造成資產階級複辟的根源。 *****
但林彪陣營對這個問題不敏感,反倒對林彪接班的問題更關心。最終,引發了廬山會議的亂局。毛澤東開大會前反複強調,要團結,要開勝利的大會。結果,林彪的手下,以吳法憲為代表,以反對“天才論”為籍口,攻擊張春橋,局勢一度失控。此外,還有“設立國家主席”問題,林彪陣營的幹將,一再違背毛澤東的意願。那麽毛澤東當然非常惱火,因為憲法問題是關鍵,設立國家主席,等於是強化有問題的國家機器,這樣的政治素質,怎麽能擔當接班人? *****
此後,這就引發了毛澤東和林彪之間的分歧。毛澤東認識到,林彪的政治素質不過硬,他雖然是軍事天才,但無法把握複雜的政治鬥爭場景,這樣的人當接班人不合適,沒法推動毛澤東的繼續革命路線。但正是在這個過程裏,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右派陣營,抓住了顛覆性的契機。 *****
當時,美國也已經預先嗅出了中共內鬥的味道。早在九一三事件之前,基辛格就開始跟葉劍英秘密接觸,又跟周恩來會麵。以周恩來為核心的右派勢力,急於搞複辟,極力主張中共倒向美國,一起對抗蘇聯,這就可以緩和文革造成的對右翼陣營的巨大殺傷力。同時,在這個關口,由於毛澤東開始擔心林彪集團在軍隊中過於強大的影響力,而且中蘇關係始終無法緩和,盡管事後證明毛澤東對蘇共變修變色的指責非常有遠見,但當時蘇共始終拒不接受毛澤東的建議,轉而跟美國接觸,有助於緩解中共的戰略壓力,所以毛澤東也同意了周恩來的對美接觸建議。 *****
而林彪的態度,則是完全相反,他反對美接觸。對此,毛澤東在九一三事件後跟美國記者談話時,曾經指出這一點。所以當時林彪不知不覺地,事實上變成了中美進一步接觸的障礙。一方麵,林彪是寫進黨章的接班人,但毛澤東已經認為林彪的政治素質不過硬,需要更換接班人,另一方麵,林彪開始擔心毛澤東會削弱處罰自己的集團,這就跟周恩來密切接觸,尋求統一戰線,林彪認為這樣更安全,而且可以通過周恩來有效調和,緩和自己同毛澤東的緊張關係。 *****
但事實證明林彪的想法是一廂情願。事實上周恩來有實權,掌握情報部門,全麵監控高層信息,他很清楚毛澤東和林彪雙方的想法,但他並沒有兩邊溝通,緩和雙方趨於緊張的關係,而更像是兩麵煽風,進而點火。而且,從當時右派陣營的角度分析,既然林彪反對中美接觸,那就絕不能讓林彪接班,否則右派陣營就無法推進中美關係。 *****
正是在這個大的曆史背景之下,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右派陣營,開始策劃政變。他們事先是早有準備,比如《571工程紀要》,這個文本實際上不可能是林立果編寫的,因為事先根本沒有人看到過,從頭到尾,隻有李偉信一個人說這是林立果和於新野編出來的。從文本的內容來分析,這個紀要實際上是反映出右派陣營的立場,他們極度仇視文革的政策,妖魔化毛澤東的形象,而且有意把林立果於新野等人描繪為日本聯合艦隊的崇拜者,這其實反映出右翼民族主義者的扭曲心理折射,但這種形象完全不符合當時林彪集團的基本立場。林彪的陣營,怎麽可能以日本的聯合艦隊自居? *****
此外,還有大量的證據,表明九一三事件發生前,右翼陣營早有準備。比如所謂林立果監聽葉群的錄音帶,事實上,隻有周恩來控製的情報部門,有可能監聽葉群和黃永勝的軍隊專線電話記錄。直升機事件案發後,周恩來在聽取現場發現德國馬克的匯報時,立刻糾錯,說那是美金,這表明周恩來事先已經知情,安排特工人員偽造現場,在遺留的汽車內布置美金,偽造周宇馳等人的叛逃罪證。 *****
事實也表明,周宇馳等人乘坐的直升機,最大航程隻有幾百公裏,根本就飛不到蒙古。當晚,直升機降落時,是早晨5點左右,周宇馳被上級電話指示,調動直升機起飛,是幾個小時之前。此時林立果等人已經在飛機上,怎麽可能打電話給周宇馳?因此周宇馳等人隻能是被周恩來安排的情報人員誘騙,引上直升機,最後滅口,作為輔助罪證。以便為林彪的叛逃定性。 *****
縱觀九一三事件當晚的進程,林立衡的舉報,本身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因為林立衡早就患有精神疾病,而周恩來很清楚這一點。九一三事發當晚,林彪和葉群剛剛宣布林立衡和張清林的訂婚喜訊,在這種情況下,林立衡精神受到刺激,產生心理異常,才會突然舉報稱葉群林立果要綁架林彪,搞政變,叛逃。但親美派和右翼陣營事先顯然早有準備,成功地利用這個契機,製造出對殺死局,這就導致林彪和毛澤東兩方必有一方會突然倒台。 *****
當時的情況,在林彪的專機起飛後,毛澤東已無法挽救林彪。此時,如果要挽救林彪,就得讓飛機在國內降落,那毛澤東就必須得搞倒周恩來,但問題是,林彪急於上飛機說明他更信任周恩來,這才會認為是周恩來提前發預警讓自己逃避毛澤東的抓捕,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在事後無法說清楚自己有沒有下令讓周恩來去抓捕林彪。那麽,這就必然會引發麻煩。 *****
要確保搞倒周恩來,首先得確保軍隊,尤其是林彪陣營,無條件支持毛澤東,但當晚黃永勝就跟周恩來一起在人民大會黨開會,毛澤東很清楚黃永勝支持周恩來,那麽,毛澤東若要挽救林彪,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黃永勝更相信周恩來的說辭,而周恩來給林彪的暗示,而且林彪對此也深信不疑,是說毛澤東要連夜抓捕林彪。此時,毛澤東如果強行倒周,不但不會成功,還會適得其反,迫使右派提前攤牌,那很可能會讓自己倒台。 *****
也包括《571工程紀要》,一旦九一三當晚毛澤東讓林彪的飛機在國內降落,接下來又沒搞倒周恩來,那倒台的必然是毛澤東自己,《571工程紀要》幹脆會搖身一變,成為右派陣營聯合林彪陣營追討所謂毛澤東文革罪行的勝利檄文。 *****
由此可見,九一三當晚毛澤東的決策是非常合理的,他一方麵隻能放手讓周恩來決策,同時又表態拒絕下令擊落飛機,這已經是在最大限度地確保林彪的安全。 *****
但事件本身的起因也足以表明,林彪意外墜機,其實是美國事先支持並引誘中共內部的右翼集團,間接策動的一次政變行為。然而,發動這場政變的名頭,又是以“政變經”講話而聞名的林副統帥自己要搞政變的名義推出的。最終,由於林彪等人意外地全部機毀人亡,毛澤東也隻能忍辱負重,把責任推給林彪,此後真相終於被長期掩蓋。 *****
而且,由於九一三事件的起因本身就摻雜了美國因素,在事發後的很長時間內,不隻是中共內部的右翼集團在成功策劃九一三之後,又一再密謀策動政變,葉劍英鄧小平終於成功上台,進而全麵掩蓋真相,而且美國的媒體也一直在密切配合,上演雙簧戲,大量製造虛假信息,用更加隱蔽的方式掩蓋事件的真相。這荒誕的一幕,正是造成九一三事件的右派政變真相始終無法呈現的重要國內和國際幹擾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