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細微的差異,才能知己知彼,帶你管窺一個普通日本家庭的百餘年
先說說這個國家有關的文化傳統,每年的11月3日是日本的國定假日之一,名稱為【文化日】。 根據《國定假日法》第2條規定,文化日的宗旨是“熱愛自由和平,弘揚文化”。每年這一天,國家將對國家或公眾有功績的人頒發榮譽獎章。主要是表彰為國家或社會做出貢獻的人,以及在社會各個領域有優秀事跡的人,並有獎章和獎勵,比如,日本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湯川秀樹,就獲得過旭日章。近年來,一些外國人也得到此殊榮。(參見下麵的網上截圖)
下圖:(網上截圖,受賞的外國人)
下圖:我知道的一個普通公民家庭曾經在1969年文化節獲得過這個國家榮譽的獎狀,見下圖(昭和41=1969年)。
這個建築是這個家庭的曾祖父在100餘年前為了長子孫七郎(祖父)而在同一個院落內所建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民居,其風格兼有大正年間和昭和時代的建築風格-完全木造。正如這位曾祖父給兒子所取的名字,孫七郎(1896~1978)和一位小學教員文子(1899~1987)結婚後在這裏養育了五男兩女,這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十分不易。
這個家庭的祖父孫七郎是公務員,負責地方工商聯合會工作的同時,還主持日本俳句全國聯合會的工作。戰後勤奮地把5個兒子都送進大學,2個女兒也從女子短大畢業。1945年春季,孫七郎的長子拓應征少年海軍,被送去訓練魚雷攻擊技術,向死的太平洋"單程票"出發當天戰爭結束。拓回到民間後進了著名的小鬆製作所,畢生從事技術行政工作直到離世。其他的在戰後出生的兒子們也都先後進入了首都的一流大手企業。隻有最小的兒子終生從事技術並且為了照顧年高的父母後來調到關西總社以外,其他兒子均在東京圈成家立業,並都擔當了部門的負責人,直到故去再沒有回到故裏。孫七郎的兩個女兒八洲子和鈴子短大畢業後嫁給了實業界的家庭,相夫侍子,難得回一次娘家。這一家的七個子女的成長和經曆正好是戰後日本社會的生動寫照:正直善良,追求美好,勤勞努力,勵精圖治。
孫七郎獲得了:旭日雙光章(The Order of the Rising Sun, Gold and Silver Rays)。據說,獲獎的時候,剛剛大學畢業就職不久的小兒子也得到了公司的特殊假期,和在東京的其他子女與趕到東京領獎的父母會麵,然後又陪同父母返回地方,參加地方政府的慶祝晚宴,據說當時方圓一帶很是轟動,至今受鄰裏尊敬。
任何國家,國家榮譽都是光榮的象征,更何況那時正是日本經濟突飛猛進的時代,孫七郎和他的七個子女們都是為日本經濟技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的兩代人,恰恰是一個戰後日本經濟技術和社會人文的縮影。
下圖:孫七郎主持的俳句刊物
這裏是一組照片,雖然很久沒有人居住了,但真實地記錄了一所百餘年的保持了原樣的日本傳統的普通民居。下圖:接待一般客人或公事的洋式會客室(曰:筆直落座,客套之談)
下圖:這是會見自家親朋好友的日本傳統的夏季聚會室(曰:促膝而談)
下圖:家人休息聚會的冬季日式和室(桌子下方有電爐,取暖保暖)
下圖:娛樂洋室(可以看到孫輩在漫畫"流行"的時代特征)
下圖:育兒室,過去沒有嬰兒車的時代,以前的孩子都是在編製的搖籃或者在榻榻米上爬著滾著長大的。
下圖:防止強烈日曬的朝南走廊(全部是拉門),島國悶熱的夏季,打開所有的拉門,涼風可以從四麵八方吹入。
下圖:傳統的飲茶室,坐位降低是為了能夠春望花,夏聽雨,秋觀鳥,冬賞雪,融入自然的日常生生活(桌下有電爐保暖)。
下圖:建築內最神聖的地方:佛龕(可以看到百餘年的香煙繚繞熏黑了金屬飾物)付有兩層門,外門是全木質,內門是可以通風換氣的格子樣式(數年無人居住,否則通常應該菊花常在,日間香煙繚繞,燭光閃耀)。
下圖:古老的電話,至今仍然保留,雖然是光通訊的時代,接到服務器上,仍然可以使用,那個丁零零的清脆音響還是很誘人的。
下圖:崇尚中華文化曆史的遺風(圍棋/象棋都同樣)
下圖:燈塔上麵雋刻有這個家族先人的姓名。
下圖:附近的公園和日式餐飲
這個具有日本百年史的象征性家庭,如今這個家庭的老一代寥寥無幾,孫兒們都在各地全力拚博在當今。歲月匆匆,大風吹過,欲借留下的砂石,在潮起潮落的沙岸,寫下曾經小小的人間足跡,是生者的責任,也是為了繼續向前,願世界喜樂平安。
多餘的話:這個家庭曾經獲得這個國家榮譽的獎狀的1969年,筆者正在北大荒的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裏收割蘆葦,那正是中國文化革命的時代,一家四口分散在四處,天各一方。所以真希望5.16(of 1966年)有朝一日也能夠成為故國的廣義的"文化"紀念日,以此宣示民族的文化弘揚,以此顯示重視人/人文的尊嚴,進而每個人自發地從我做起,實現真正的全麵的文化文明,那麽一定會人人輕裝奔向光明的未來,我相信"日&月"真能相會,那就是整個民族的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