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p26世界峰會落下帷幕,《巴黎協定》簽署已經過去了8年。其目的很明確:就是把地球的溫升比工業革命前控製在1.5℃以內。這意味著到 2050 年將碳排放量減少到淨零。做的到嗎?人類麵臨著新的嚐試和嚴峻的考驗。我想起了201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曾經登上了南太平洋的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那裏的一切真可以說是一個碳排放量為零的世界。
巴布亞新幾內亞被稱為人與自然共存的“地球上最後的天堂”。據報道是世界第二大島,由大小約600餘個島嶼組成。火山/半島/叢林所構成的景色是自然的,美麗而古老。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都清爽宜人,感覺不到炎熱和潮濕,晚上氣溫下降,可以舒舒服服地休息。
在遠古時代,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和新幾內亞都是陸上的“薩胡爾大陸”,據說大約在5萬年前人類就遷移到了這些大陸。眾所周知,在 1萬年前,在哈根山出土的庫克遺址中就發現了群體的農業耕作,因此被指定為世界遺產。而現在,分成800多個語言群體的少數民族形成其獨特的村落社會,並且保持著傳統古老的生活文化習俗。據2013年世界銀行統計,人口約732萬,官方語言為英語,另一種被稱為殖民地語言的皮欽語為通用語言。總的來說,海邊的人以海為食,在內陸耕作,仍然過著自然甚至半原始的自給自足的生活。
19世紀下半葉開始西方等國家先後殖民,最與世著稱的是二戰中太平洋戰爭的戰場之一,盟軍與日軍在此激戰。中文名字是以"拉包"而記入史冊。因為我是因工作關係,選擇了有關人文教育的項目,沒有時間去位於可可波鎮的可可波博物館等處參觀。所以關於"拉包"的曆史記憶在此文省略,見多識廣的朋友們可以通過書籍和網絡詳細地了解那些不應忘記的戰爭記錄。
今天分享的是我們所登上的諸多島嶼之中的一座孤獨偏遠的海中小島。她充滿原始的自然風光,熱帶雨林氣候的叢林是許多稀有動植物的家園。島民民在他們祖先的家園裏仍舊過著原始的部落生活。它也被稱為最後一個未開發的區域,據傳說似乎曆史上曾經有一個可怕的部落文化習俗(傳說被叫做食人族,我本人沒有考證)。
下圖:我們在這個小小的港口,換乘島民駕駛的小船繞過火山口前往目的地
下圖:乘船前,必須穿上救生衣,以免多發的落海事故。
下圖:4人席船底而坐,島民的小船真是讓我明白了“一葉扁舟”的含義,特別驚心動魄的是在大海中無法拍照,因為需要使用四肢牢牢抓住船幫,才不會被拋入茫茫的大海。四麵八方都是大浪,什麽也看不見。照片是比較“平穩”的時候使用防水手機勉強掙紮,拚著力氣所攝。
下圖:時而平穩的間隙,用眼角瞄一眼遠處躍出海麵的海洋巨大生物。偷偷在想,如果掉進海裏,可就是做了虎鯨的食餌,見上帝也可以,可我還沒有和孩子道聲再見啊。
下圖:這裏風平浪靜,山那邊的外海驚濤駭浪
下圖:曆盡大海的顛簸起伏,經過漂流的“魯濱孫”們精疲力盡地終於上了岸,一個個早已成了落湯雞,避免不雅,不便拍照。參加島民們準備的歡迎儀式,入口處莊嚴的門扉。
下圖:衝進來一隊“小鬼”,那專注的表情,絕妙無比。
下圖:小人們模仿成人們的舞姿,載歌載舞。
下圖:等待自己的出場,認真的表情中透露著孩童的頑皮。
下圖:用盡渾身的力氣,踩著節奏,邊舞邊唱。
下圖:大孩子們靦腆的笑容
下圖:小娃娃們的笑臉
下圖:全島唯一的一座學校,很像樣的"建築"
下圖:校長的女兒兼職導遊,她說希望我留在島上,我遺憾地告訴她還沒退休。
下圖:島民的炊煙嫋嫋
下圖:學校的女校長和島民的首領
下圖:島民為客人們燒烤傳統的午餐
下圖:排隊領取/選擇午飯
下圖:筆者的份(烤魚/烤雞/烤肉/薯蕷/菠蘿等)是用樹枝進食,而不是筷子。(薯蕷非常好吃)
下圖:筆者的飲料,剛剛割開的新鮮椰子,雙手抱著仰頭喝,很豪邁。
下圖:島民特意為客人趕做的芭蕉葉廁所。
下圖:友好交流活動的學生們,朝氣蓬勃。
下圖:南太平洋的水域透明澄澈,人們紛紛地投入大海"母親"的懷抱。
下圖:夕陽西下,晚霞映紅了天邊。再見了,美麗自然的小島!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