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英聖戰,布爾戰爭如何葬送大英帝國?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3-03-15 05:51:0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136 bytes)

 

1652年4月,一艘來自荷蘭的船隻漸漸靠近非洲好望角,船上載著153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雇員。他們的目的是在這裏建立一個殖民地,他們在這裏種植莊稼,飼養牲畜,之後由荷蘭東印度統一收購。

因為受到東印度公司的壓榨,這些雇員越來越不滿,於是他們為了擺脫了公司,逐漸向內地遷移,隨他們一起遷徙的,還有更多尋找生計的荷蘭人,和受迫害的法國胡格諾教徒。

這些不同國家的人不斷拓展自己的地盤,相互交融,繁衍生息,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布爾人,意思是農夫。

誰能想到,在這之後的200年,這群農夫葬送了當時最強大的帝國,終結了海洋帝國時代。

來自-自由

1795年,拿破侖占領了荷蘭,海上馬車夫的時代徹底落下帷幕,而荷蘭海外廣大的殖民地,被英國占領。其中也包括南非開普敦地區。

英國人占領這裏之後,大量英國移民湧入,導致這裏的人口比例開始傾斜。布爾人不再作為數量最大的群體,卻占領著大量的黑人奴隸和土地,這讓剛剛接手的英國主人很不滿意。

無法獲得自由勞動力和土地的英國殖民者在1828年頒布法令,廢除了當地黑人和布爾人之間的人身依附關係。當地黑人成為了自由人,可以合法擁有土地,這讓布爾人十分不滿。要麽說英國是最為友善的殖民者,作為一個工業強國,為了獲取勞動力,所到之處,皆是瓦解的奴隸製度。英國甚至在1833年通過法案,廢除了大英帝國境內,包括殖民地內所有奴隸製度。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布爾人幹脆集體脫離英國殖民地,繼續往北方遷移,向內陸進發。

他們來到了當地黑人帝國祖魯王國境內。

在之後的10年時間裏,布爾人與祖魯人,英國人發生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戰鬥,終於在1849年,成立了德蘭士瓦共和國。並且在1852年,得到了英國的承認。而建成這偉大功勳的人物就是比勒陀利烏斯,德蘭士瓦的首都名字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在後來,這裏也成為了南非的首都。

要說的是,德蘭士瓦共和國還有一個好兄弟,奧蘭治自由邦共和國。

這是由不願接受比勒陀利烏斯領導的布爾人建立,兩國關係密切,互相照應,唇齒相依。

英國人,布爾人,祖魯王國,從此相安無事,和平共處,然而快樂的日子,很快被一個看似好事的壞事,給打破了。

罪惡來自財富

1866 年,一個名叫雅各布斯的農民孩子,在奧蘭治河河畔附近與他的朋友收集“漂亮的石頭”,在他的戰利品中,有一顆石頭格外亮眼,這吸引到了鄰居範尼凱克,男孩母親把這顆石頭贈送給了他,這顆石頭多番易主,最終傳到了一位業餘地質學家手中,這是一顆重達 21.25 克拉的鑽石,這顆巨大的南非鑽石被命名為 Eureka(尤裏卡),意思是“我找到了”。從此,世界上第一顆鑽石誕生了。

但是此事就此打住,再也沒有人深究。

1869 年,一位牧羊人發現了一顆巨大的卵石,那位鄰居範尼凱克用自己的全部身家換取了這塊同樣耀眼的石頭。

這就是後來威震世界的超級鑽石-南非之星。

這兩顆鑽石均以過萬英鎊成交。巨大的財富誘惑,吸引了數萬淘鑽團。其中也包括英國殖民者。

這個鑽石礦位於布爾共和國境內,為了能夠占領這個礦場,1871年,英國軍隊強行進入礦區,驅逐布爾軍隊,實際上控製了奧蘭治共和國。

而另一個布爾共和國德蘭士瓦,陷入了與其他當地黑人王國的戰爭泥潭。

英國人以保護的名義,說服德蘭士瓦接受英國統治,這一年是1877年,布爾共和國消失了。

而占領了布爾共和國的英國在1879年攻克了祖魯王國首都烏倫迪,國王被俘,流亡開普敦,從此祖魯王國名存實亡,再也無力和白種人爭奪地盤,這塊世代的黑人領土就這樣被拱手讓給了西方殖民者。

祖魯王國的滅亡,給了布爾人重新建國的希望,祖魯人已經被消滅,威脅已經消除,英國已經失去了繼續占領布爾共和國的理由。

然而此時的英國人並沒有意識到這點,反而變本加厲,增加稅收,向布爾人征收德蘭士瓦共和國未收上來的稅款。鼓勵英國商人不斷購買土地,擠壓布爾人的生存空間。

不止如此,為了能夠解除布爾人和當地黑人的武裝,英國頒布所謂《繳槍法令》,沒收黑人的武器。這些武器是鑽石礦分發給黑人的工資。這起收槍事件遭到了黑人的強烈反抗。

駐紮在德蘭士瓦的英國士兵南下鎮壓叛亂,而此時德蘭士瓦國內的英國士兵才不足3000人。

留給布爾人重新建國的機會,終於到來了。

布爾戰爭

1880年12月16日,5000多名不滿英國統治的布爾人齊聚帕爾德克拉爾,在這場國民大會上,正式宣布,武裝反抗英國統治,恢複布爾共和國,大會中推舉了德高望重的保羅·克魯格、皮埃特·茹貝爾和小比勒陀利烏斯三人為首領。

同一天,在比勒陀尼亞的英國駐軍收到了南非共和國的獨立聲明,英國人拒絕接受,下令各地駐軍火速增援普勒陀尼亞。

第一次布爾戰爭拉開大幕!

1881年1月,英國增援部隊向德蘭士瓦挺進,在快進入德蘭士瓦的時候,遭到了布爾人的伏擊,英軍的司令官科利將軍被打死,英軍傷亡以及被俘近300人。

3月6號,布爾人和英國人簽訂了停戰協定,這場小規模戰爭終於結束了。

隨後兩國簽訂《比勒陀利亞》協定,英國承認德蘭士瓦共和國奧蘭治共和國的自治權利,英國作為其宗主國存在。

這條協約依然埋著很大的雷,那就是布爾人並未實現真正的民族獨立。

這為後來爆發的另一場,足以毀滅大英帝國的大規模戰爭,埋下了伏筆。

落日帝國

19世紀是屬於英帝國的時代,依靠著工業革命,英國成為了世界工廠,他擁有世界上最廣大的殖民地,最高效的生產能力,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了世博會,全世界新奇事物匯聚於此,在全世界麵前狠狠秀了一把肌肉。

然而到了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啟了電氣時代。

就像蒸汽機將英國送上了全世界的王位,第二次工業革命也將美國和德國扶上了爭霸舞台。

在鋼鐵產量上,美國和德國分別在1890年和1896年超越了英國,在新興產業,化學和電力方麵,更是被美德甩在了身後。英國抱著陳舊的經營理念和生產方式,地道且低效的生產能力, 惶恐不安。

軍事方麵,帝國海軍依然是世界第一,但龐大的殖民地也讓英國力不從心。而他的敵人們,似乎在迅速成長。法俄的海軍力量已經無法忽視,尤其兩國已經結成了軍事同盟。

而德國威廉二世,開始推行他的“世界政策”,海軍擴張的序幕徐徐拉開,其爭霸全球的野心昭然若揭。

即便是看似保守的美國,也在這個時間段開啟了自己的軍事擴張之路,1898年的美西戰爭,1899年針對其他帝國在中國執行的 “門戶開放”政策,都表明了美國不會滿足於目前的北美領土。

英國那無可比擬的經濟和海軍實力受到了新興國家的嚴重挑戰。

舊王退位,新王登基,勢不可擋。

此前,英國的對外政策一直都是“光榮孤立”,主要內容是英國不與任何歐洲國家締結長期義務條款,比如軍事同盟,以此保持充分的自由行動。保持這一政策的條件,是英國本身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帶來的安全感,和對其他國家的威懾。

而此時,這個條件已經不複存在,光榮孤立政策也已經走到了盡頭。

而此時,南非方麵,發生了一件事。

在《比勒陀利亞》協定簽訂兩年後,也就是1983年,德蘭士瓦境內又發現了一個大金礦,後世稱之為“蘭德大金礦”。發現金礦的消息震驚全世界,自然也遭到了英國的垂涎。

德蘭士瓦依靠這個大金礦擺脫了財政困境,賺得盆滿缽滿,以金礦為中心,發展起來了之後南非的著名城市約翰內斯堡。

德蘭士瓦的金礦吸引了德國人和英國人前來淘金。為了對抗仇敵英國,布爾政府拉攏了德國人,英國和布爾人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

1885年,德蘭士瓦政府對英國商人征收高昂的鐵路通行費,又封鎖了菲爾容斯德裏夫淺灘,為了躲避高額的鐵路通行費,英國商人都是從這個淺灘登陸德蘭士瓦,將貨物運往約翰內斯堡。

英國和德蘭士瓦陳兵對峙,最終淺灘重新開放。

這場衝突隻是英布雙方矛盾的一個縮影,因為金礦主要是英國和德國人投資,德蘭士瓦政府對其收取了高額的直接稅和利潤稅,同時售賣特許權和壟斷權,從開普敦殖民地到德蘭士瓦之間也設置了高額的關稅,德蘭士瓦政府靠這些手段,收獲了巨額利潤。

1897年,德蘭士瓦財政收入為448萬英鎊,已經相當於當年金礦的利潤總和。

而德國人卻在南非銷售工業產品,勢力已經滲透南非的金融行業,鐵路行業。

在英國開普殖民地總督羅得斯眼裏,這些問題必須解決,哪怕是用戰爭。

第二次布爾戰爭

英國開普殖民地總督羅得斯,讓英國礦主組成革命委員會,同時向殖民大臣,後來成為首相,並推行綏靖政策的張伯倫要了一塊土地,專門訓練士兵,同時拉攏開普敦騎警。

他的目的隻有一個,武裝推翻德蘭士瓦政府。

1895年12月29日,羅得斯的武裝部隊,潛入德蘭士瓦,張伯倫事前已經命令停止行動,因為據可靠消息,城內的策應部隊決定退出行動。

這隻孤軍深入的“革命軍”被德蘭士瓦軍隊團團圍住,全軍覆沒。

這次失敗的軍事行動讓英國顏麵掃地,開普殖民地總督羅得斯辭職。

但是這次行動卻讓英國人決定孤注一擲,不再寄托於和談,而是用血和汗徹底抹除這塊心頭大患。

1899年5月,英國同德蘭士瓦舉行和談,和談的內容圍繞德蘭士瓦外地人的入籍和選舉權問題展開,德蘭士瓦做出了最大讓步。

然而英國在此之後不斷添加條件,其內容和讓德蘭士瓦重新成為英國殖民地無異。

與此同時,英國不斷調集軍隊到開普,以此來激怒布爾人,逼迫其打起第一槍。

10月9日,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共和國,向英國發出最後通牒,停止增兵,撤出軍隊。英國拒絕,11日,布爾人發動攻擊,布爾戰爭爆發。

大英帝國時代的休止符,開始落筆。

帝國崩塌

考慮到這場戰爭持續3年,總體劃為了3個階段,其具體細節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但是這場摧毀大英帝國的戰爭,湧現了許許多多我們熟知的英國大人物。

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年,日後成為英國首相,贏得二戰的丘吉爾便作為記者前來參戰,兩個星期過後,他就成了布爾人的戰俘。日後成為首相張伯倫負責了戰時大部分軍務,甚至《唐頓莊園》中的伯爵羅伯特就曾經在這場戰爭中服役。

這場“滅英戰爭”中,英國先後動員了45萬軍隊,包括25.6萬的正規軍,10.9萬的誌願軍,而布爾人隻有8.8萬軍隊,不足其五分之一。

可是這場戰爭卻拖了3年,英國耗費了2.2億英鎊,死亡2.1萬多人,而布爾人的軍隊也隻剩下了2.2萬,已無力再戰。

1902年,雙方簽訂了合約,戰爭終於結束了。

英國重新成為了兩個布爾共和國的宗主國,英國賠償了布爾人300萬英鎊,英國承認了布爾人對黑人的壓榨,雙方修好,共同壓迫當地黑人。到了1910年,英國在開普的殖民地與兩個兩個布爾共和國合並,組成了南非聯邦,其成為了英國第四個自治領。

可是這場慘烈的戰爭撕裂了英國政治,英國保守黨和自由黨對這場戰爭的必要性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戰爭的狂熱因為戰場上的屢屢受挫而被澆滅,很多人開始反思英國的殖民政策是否正確。

在經濟上,因為布爾戰爭龐大的戰爭支出,讓英國無法再維持如此龐大的海外領土,張伯倫直言不諱地說,這些領土是英國的負擔。這也迫使越來越多的海外領土開始擁有自治權利,成為自治領,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紐芬蘭。

而在外交方麵,英帝國更是因為這場戰爭變得千瘡百孔。戰爭期間,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在譴責英國的背信棄義。英國陷入了孤立。

為了能夠抑製法國,英國給予了美國開鑿巴拿馬運河的便利,為遏製俄國,英國與日本建立了同盟。

不久之後,英國開始卷入紛繁複雜的大陸政治軍事旋渦中, 徹底放棄了光榮孤立政策。

可是英國民眾並不在乎,因為他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和平的時代。英國繼續沉浸在編織的帝國美夢中,在帝國議會,高談闊論,劍指全球。

而在布爾戰爭結束12年後,來自大陸的一封電報打破了唐頓莊園的歡聲笑語。

英國將用120萬士兵的性命,為英帝國獻上最後的讚歌。

如果能回到過去,當南非那顆鑽石,那處金礦被發現的時候,英國還會不顧一切,賭上45萬士兵,賭上大英帝國的前途,去爭奪那無法挽救的帝國餘暉嗎?

所有跟帖: 

這簡直對應俄打烏 -壁上觀- 給 壁上觀 發送悄悄話 壁上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5/2023 postreply 21:30:4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