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有劉蘭芳自己寫得:我講評書《嶽飛傳》,以解各位仁兄時間之惑。

來源: 少壯軍人 2023-03-10 07:30:0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412 bytes)
我講評書《嶽飛傳》
作者:劉蘭芳 來源:綠色中國 時間:2022-05-30 15:11:11

  文|劉蘭芳

  劉蘭芳,1944年1月生,遼寧遼陽人,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

  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劉蘭芳出身說書世家,從小喜歡東北大鼓和評書藝術,多次拜師,勤奮敬業,一部《嶽飛傳》蜚聲藝壇,享譽四方,成為一位深受廣大聽眾喜歡的評書藝術家。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擁軍先進個人、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新中國曲藝60年突出貢獻曲藝家等稱號。

  劉蘭芳的表演獨具一格,熱情奔放,神采飛揚,吐字清晰,聲音洪亮,形神兼備,瀟灑大方。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華鼎獎、鄉土文化人物獎和中國金唱片獎等獎項。

  近日,劉蘭芳被評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評書傳承人,目前致力於說新書,說好書,培養青年演員。

  本期“星·美文”欄目,特邀劉蘭芳講講她和評書《嶽飛傳》的故事。

  上世紀80年代,我說的評書《嶽飛傳》通過電台播放,可以說家喻戶曉。從此,我與《嶽飛傳》結下了不解之緣。因為《嶽飛傳》大家都喜歡聽,所以就記住了我。後來又說了《楊家將》、《陳毅》、《紅樓夢》等幾十部評書,效果也都很好。我說觀眾聽,有的見過麵,有的沒見過麵,通過空中舞台,我們以評書會友,天長日久,一晃30多年過去了。

  在這30多年裏,經常會有人問我:“你當年怎麽就想起說《嶽飛傳》的呢?”這話還要從頭說起。

  我出生在關東的文化古城遼陽,因為母親是曲藝演員,唱東北大鼓,受家裏的影響,我自小也喜歡上了曲藝。1959年,16歲的我經常到茶館聽書,說書的先生是鞍山市曲藝團書曲隊隊長楊呈田,說的就是評書《嶽飛傳》,他那評書說得好,觀眾也愛聽,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令人著迷。他當時就發現,我一個小姑娘躲在角落裏聽書聽得入神,就走過來問我,家裏父母是誰呀,我就說了家裏的情況。當時的鞍山曲藝團正在招學員,楊隊長就跟我說,能不能到曲藝團去學習說書,當時年齡小自己不敢做主,於是,楊隊長就找到我家,勸說我的母親。那時,家裏生活還是很困難,在楊隊長的勸說下,母親就同意了。你想呀,如果我去鞍山學藝,家裏就少一張嘴吃飯,減輕不少負擔了呢。

  我到了鞍山,楊隊長就給我們上課,教的也是《嶽飛傳》。之後又跟其他老師學習,三年滿徒後,我登台演出,在茶館演說《嶽飛傳》,這是我的“底活”,也是給我開蒙的評書。就這樣,開啟了我的說書生涯。

  《嶽飛傳》為什麽能受到大家的歡迎呢?我曾深思過這個問題。在我看來,這是一部好書,首先,作品本身具有廣泛的人民性。民族英雄嶽飛遭到奸臣的陷害,屈死在風波亭上,這是古代一大冤案。對嶽飛的同情,對奸臣的痛恨,借說書人之口,來宣泄胸中的積鬱,緬懷忠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是很自然的。其次,嶽飛是值得我們永遠紀念的民族英雄。他的“精忠報國”與我們國家現在提倡的愛國精神是一致的。習近平總書記就非常崇拜嶽飛,2014年“六一”兒童節前夕,習總書記在北京海澱區民族小學參觀時,當看到孩子們寫的“精忠報國”4個大字,頗有感慨地說:“我從小就受這4個字影響。四五歲時媽媽買了小人書,給我講精忠報國、嶽母刺字的故事,我說刺字不疼啊?媽媽說,雖然疼,但嶽飛會始終銘記在心。我記到現在。精忠報國,是我一生的目標。”後來,總書記又講:“我從小就想當兵,學嶽飛。”總書記的話代表了全國人民的心聲。

  撫今追昔,曆朝曆代對嶽飛都有褒獎,稱嶽飛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之光,當年孫中山先生首先提倡“嶽飛魂”,這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

  千百年來,人們為了緬懷民族英雄嶽飛,在全國各地建設有數百個祠堂廟宇,台灣也有十幾處,這些紀念性的建築,昭示著精忠報國、忠文武穆的嶽飛精神。

劉蘭芳為百姓說書

  1986年,我到老山前線慰問演出,看到在部隊衛生營的門口,用鬆枝搭成的彩門上寫的一副對聯,上聯寫:誌在嶽飛背,下聯對:技在華佗手。“嶽飛背”,含義就是精忠報國,用嶽飛精神鼓勵戰士英勇盡忠保衛祖國。“技在華佗手”,就是激勵衛生營的戰士們學會高超的醫術報效國家。我還碰到一個小戰士,從家裏帶出一整套《嶽飛傳》錄音帶,他爸爸告訴他,要用嶽飛精神來激勵自己,要不怕犧牲,英勇戰鬥。

  生活中常有人問我,打仗的時候學習嶽飛精神,那麽在和平時期我們怎麽樣學習嶽飛的精神呢?

  在我看來,當代人要學習嶽飛的人格、思想、行為與業績,歸納出來,我覺得是“忠、孝、嚴、廉、強”5個字。

  首先就是“忠”,對嶽飛來說,精忠報國是母訓,也是自己的誓言,是人生的信條,要說到做到。嶽飛是忠於國家、忠於人民的,就連新加坡領導人李顯龍,前些年也呼籲,要用嶽飛精神教育年輕一代,培養他們的愛國心和對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而我們現在一直在提倡愛國精神,這是相一致的,精忠報國是我們民族之魂。

  第二,還我河山,保家衛國。嶽飛從小受家庭教育就懂得愛國,20歲就當兵入伍,因為給皇上上奏文,被貶回鄉,後來因為金兵入侵,又二次從軍,臨走時,嶽母給嶽飛背上刺字“精忠報國”,為了抗金兵,渴飲刀頭血,睡臥馬鞍心,南征北戰,東擋西殺,立下汗馬功勞,後來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調回,害死在風波亭上,嶽飛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感天震地。再說近代,甲午戰爭以後,日本侵占了台灣,宜蘭人民為了表達愛國之誌,修建了碧霞宮即是嶽飛廟,世代紀念嶽飛,緬懷英烈,教育後代,弘揚了祖國統一的思想。

  第三,嶽飛是個大孝子,忠孝兩全。忠是基礎,孝是延伸,忠是對國家的孝,孝是對父母的忠。試問,一個人要是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麽會熱愛和忠於自己的祖國呢?嶽飛侍母至孝、教子甚嚴,培育了優良的家風,成為忠孝兩全的典範。

  第四,清正廉明,堂堂做人。嶽飛有一句名言: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則天下太平。這句話成了千古名訓,他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戰場上,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不怕苦不怕死,並告誡士兵,要愛護百姓,不要擾民,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虜,先公後私,愛憎分明。楊再興殺了他的弟弟嶽翻,後來楊再興被俘,牛皋等人都要殺了楊再興報仇雪恨,嶽飛不這麽做,他對楊再興說,隻要投降,共同殺敵,就不計前嫌。楊再興深受感動,歸降嶽飛,在小商河一戰,奮勇殺敵,大退金兵,後來馬陷淤泥,被金兵用弓箭射死,壯烈犧牲,火化楊再興遺體時,光箭簇就揀出來一升。立了大功,嶽飛深受感動,給他修了墳墓,親手用槍尖,點刻了碑文“楊再興之墓”。我到小商河采訪時,親眼見到,深受教育。還有一次攻城戰役中,嶽雲率先登上城頭,打開了通道,奪下了城池。戰後,表功時,嶽飛不給嶽雲記功,大夥兒不幹,說嶽飛不公平,不一視同仁。嶽飛說,嶽雲年紀小,以後打仗立功的機會多著呢,這回就不記了。嶽飛這樣的人格,處世行為給古今之人都樹立了榜樣。今天,對如何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有著啟迪和誡勉的作用。

  第五,發奮圖強,勤奮好學。嶽飛出身農民,自幼好學,沙盤做紙,柳枝當筆,跟母親學習文化,11歲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刀槍棍棒,長拳短打,樣樣精通,後來又靠勤學苦練,刻苦自修,習讀兵書戰策,不斷進取,文武雙修,上馬能征戰,下馬會詩文,最後成為了至忠至孝,乃文乃武,近乎完人的偉大英雄。他的感人經曆和詩詞《滿江紅》,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成長為國家的棟梁。當今更能激勵和鼓舞當代青少年克服追求享受、讀書無用的不良思想。鼓勵青少年立誌成才,成為對國家對人民有益的人才,為建設文明社會,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劉蘭芳被評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評書傳承人

  嶽飛的精神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他的那首《滿江紅》,“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是中國人民在戰爭年代的動員令和進軍號,也是和平年代居安思危的警世鍾。我曾寫過一副對聯——“嶽飛精神傳萬代,浩然正氣貫千秋”,表達了我對嶽飛、對嶽飛精神的敬佩和推崇,我們應該向嶽飛學習。我想,《嶽飛傳》會永遠講下去的。

 

所有跟帖: 

你可以在本壇單獨轉帖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0/2023 postreply 09:21:2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