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023-03-02 13:55·曆史揭密檔案
1976年1月8日,為國家操勞一生的周總理在北京逝世了。
這一則消息讓全國人民感到悲痛,隨後不久,周總理的追悼會如期展開。
中央各級領導人都前來送他最後一程,但當追悼會如期展開的時候,卻突然發生了一件讓人不解又震驚的事情。
當時時任全國婦聯名譽主席的宋慶齡同誌,突然在追悼會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憤然離場。
正當各領導不解的時候,會後沒過多久,又聽到了令人震驚的消息。
宋慶齡同誌突然宣布:我要辭職!我不幹了!
那會上究竟發生了什麽事呢?是什麽使得宋慶齡同誌在多年好友周總理的追悼會中途憤然離場?她又為何要辭職?
其實這一切都得從宋慶齡的性格方麵說起。
宋慶齡的性格
一提到宋慶齡這個名字,相信很容易讓人想到孫中山先生與民國。
宋慶齡,這位擁有先進思想的巾幗英雄,於1893年1月27日出生在上海的一個牧師實業家庭。
她的父親宋嘉樹,是孫中山先生年輕時的至交好友,同時也是一個極具愛國主義情懷的同誌。
幼時的宋慶齡就是在父親宋嘉樹的民主進步思想下成長起來的。
因為家庭條件優渥,宋慶齡的學習生涯幾乎都是在名校進行的,之後父親宋嘉樹更是將她送往美國留學讀書。
早在年少時,宋慶齡就很欣賞孫中山先生“民主主義”的思想,並一直擁護。
1913年,宋慶齡從美國威斯裏安女子學院畢業,之後就留在孫中山先生身旁擔任秘書一職。
在孫中山先生身邊工作的這段日子裏,宋慶齡忠誠恭敬,謙遜謹慎。
經過朝夕相處之後,宋慶齡也漸漸被這位具有民主革命情懷的革命領袖所吸引,倆人於1915年在異國結成了革命伴侶。
結成伴侶之後,宋慶齡就開始參與多項具有曆史性影響的宣言活動,並且出色地擔負起了整理文件等繁重的日常工作,成了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
1916年,宋慶齡跟隨孫中山先生從日本回到中國,之後又在丈夫的影響下捍衛“五權分立”的思想,她用自己的影響力,在言行中幫助孫中山先生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
但好景不長,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
至此,宋慶齡開始以自己的學識和經驗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願,再次捍衛新三民主義和執行三大政策。
在性格上,宋慶齡一直屬於是隻要認準了就一定會去做的類型。這從她選擇婚姻和投身革命裏就能看出來。
當時,孫中山先生愛上了宋慶齡,宋慶齡也心悅於孫先生,於是孫中山就給好友宋嘉樹寫信,告知了他的訴求。
但宋嘉樹聽後是勃然大怒,他不能接受悉心教養的女兒,嫁給這個比她要大整整27歲的往日好友。
因此宋慶齡的婚事早期家裏是不同意的,為此,宋嘉樹甚至還將回來求情的女兒鎖在家中。
然而,宋慶齡是個烈性子,隻要是她認準的事情,說什麽也要繼續去做。
就這樣,她不顧家裏的反對,偷跑到日本與孫中山結了婚。
直到1925年孫先生去世,宋慶齡依然選擇帶著丈夫的信仰繼續投身革命,這一切都與她自身的性格分不開。
但宋慶齡其實是十分有膽魄的一位巾幗英雄。早在1922年時,叛軍動亂,政綱不穩,陳炯明帶著叛軍強勢包圍總統府。
形勢危急之下,宋慶齡就對孫中山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但必須有你。”
她選擇自己留下來吸引和牽製叛亂的軍隊,並且不畏生死,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了過人的膽識。
周總理與宋慶齡的友誼
而周總理和宋慶齡則相識於上個世紀的20年代,當時孫中山先生剛逝世,宋慶齡在20世紀中期的廣州,第一次見到了青年的周總理。
在後來的回憶錄中,她是這樣回憶周總理的,“當時周總理還很年輕,但已經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領導人了。”
當時,孫中山先生病逝後,宋慶齡帶著孫先生留下來的革命理想,繼續投身大革命之中,就這樣結識了毛主席與周總理。
在交談中,她被共產黨的民主思想所吸引,開始覺得共產黨的思想與她所追求的不謀而合。
之後,宋慶齡就開始了與共產黨的聯絡曆程。因為雙方都是各黨部的領導人,宋慶齡又十分欣賞周總理的思想,於是就這樣種下了革命友誼。
20世紀30年代,這個時期的宋慶齡處境十分艱難,國民黨的人對她實行24小時監控,但她還是堅持投身革命,並且找機會將消息傳遞給地下黨組織的聯絡處。
之後,在宋慶齡的安排與協調下,又幫助共產黨完成一件具有曆史性的事情。
那就是美國記者斯諾的陝北采訪。斯諾進入蘇區完成了曆史性的采訪後,將《西行漫記》,也就是後來的《紅星照耀中國》帶給全世界。
讓世界人民初步了解和認識了紅軍以及奇跡般的紅軍兩萬五千裏長征,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宋慶齡的幫助。
在國民黨和共產黨鬥爭的這幾十年間,宋慶齡還曾多次幫助共產黨的地下同誌順利逃脫。
後來,在抗日戰爭前夕,她又提出,“國共合作是很有必要的。”
當時,日本步步緊逼,想要侵略中國,在1937年7月時,周總理等人準備去廬山找蔣介石談判,在途經上海時前來探望宋慶齡。
在談話中,周總理將想要一同對外的方針告知了宋慶齡,宋慶齡聽後當即表示了自己的態度,“你說的沒錯,我們應該停止內戰,一同對外。”
於是,在這場民族危機中,她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做起了中間人,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在抗日戰爭期間,宋慶齡還努力聯係海外的救援力量,向中國前線多次輸送藥品和物資,這為中國人民贏得了更多世界人民的支持,她用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為中國在抗日期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這幾十年的生涯裏,宋慶齡與共產黨內許多領導都建立起了深厚友誼,尤其是和周總理。
因此,在解放戰爭進行到末尾的時候,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前夕,周總理在和毛主席商討過後,就以聯名的名義向宋慶齡發了一封電報,想邀請這位好友來北京工作。
電報中寫道,“中國革命已瀕臨結束,上海環境如何?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在華北召開,中國人民的革命曆經千辛萬苦,孫先生的遺誌還未實現,現想請求先生來到北京,參加為人民建設的偉大事業,將您的領導才能運用到建設上。但路途切記注意安全。”
這封電報讓宋慶齡感受到了溫暖,但她並沒有立刻答應下來,此時的她想起昔日丈夫在北京逝世的傷心事,一時不由有些猶豫。
又過了幾個月,1949年5月,上海終於解放,宋慶齡也終於可以以公開身份,在上海參加活動。
同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決定,由鄧穎超前去接宋慶齡北上。於是,鄧穎超同誌就帶著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邀請信前往上海。
鄧穎超同誌見到宋慶齡後,就把信遞了過去。宋慶齡拿過信一看,隻見上麵寫到:
“自上次告別已將近三年,每當蔣介石橫行之際,都盼望著先生能平安。如今幸得上海解放,這令全國人民感到皆大歡喜,我心中也十分的寬慰。如今勝利在即,希望先生能來到北京進行建設工作。如今就讓穎超親自來迎接您,希望您能好好的想一想,敬請您來。若能來,實乃中國大幸。“
北京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地方,但如今,新中國誕生在即,周總理等人又親切的邀請,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後,宋慶齡還是決定前往北京。
這年9月1日,宋慶齡如約到達北京,開啟了她的領導人生涯。
同月21日,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承擔了許多政務,在之後為國家建設的日子裏,她和周總理建立起了更加深厚的工作情誼。
中國第一份對外刊物《中國建設》就是周總理與宋慶齡協商的結果。
當時,新中國剛剛建立不到兩年,就遇到了帝國主義的封鎖,周總理考慮到宋慶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就與她一同協商此事,想讓她創辦一則刊物,向國外傳遞真實的中國國情。
於是在次年,1952年年初,《中國建設》創刊,在新聞傳遞工作中,周總理還時常來指導探望新聞工作。
之後,周總理更是深入的指導新聞編輯工作,告誡新聞人員要“以生活為主要內容,以社會主義為範圍,正確、積極、報道新中國建設以來的成就,反映新氣象。”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逝世。宋慶齡還寫下了一篇文章來懷念周總理,文中她寫道,
“周總理是偉大的,人民愛他是有道理的。這不僅是因為他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而且也是因為他的為人充滿了真正的民主精神。他總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他戰勝了一切敵人,他將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宋慶齡參加追悼會,鬧出辭職風波
早在周總理逝世的幾個月前,宋慶齡就聽說了周總理病重的消息,但因她實在不忍去看昔日好友病痛之態,又因年事已高,行動也不便,就沒有親自去看他。
雖然沒有親自去醫院看望周總理,但宋慶齡心中還是十分記掛他的。
在年初的時候,宋慶齡偶然得知鴿子蛋具有豐富營養價值,於是便叫人把自家鴿子的蛋送去給周總理。
在此之前,宋慶齡還曾多次讓人給周總理送魚補充營養,由此可見倆人的深厚情誼。
一個月後,1976年1月8日,周總理逝世。
沒過多久,周總理的追悼會如期展開。雖然宋慶齡平時總是低調行事,但這是幾十年好友的追悼會,宋慶齡還是打算來送好友最後一程。
但在追悼會開始沒多久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令她非常氣憤的事情。會議開展到中途,她偶然聽見有人在竊竊私語,仔細一聽,那倆人竟是在說她的不是。
隻見那倆人用著看熱鬧八卦的心態說道,“聽說宋主席做事特別不妥當,之前看周總理遺體的時候還帶著不相關的人去,不知道安的什麽心。”
倆人越說越起勁,絲毫沒有注意到她們說的話,已經被宋慶齡聽去。
宋慶齡同誌可不是受委屈默默忍受的性格,雖然她平時低調行事,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但有人竟然議論到她的麵前了,這怎麽能忍受的住。
宋慶齡聽不下去了,當下重重的把手往桌子上一拍,那兩人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議論的話竟被當事人聽了去,頓時悔恨莫及。
宋慶齡當下非常生氣,看了那兩人兩眼,但想著這是好友的追悼會,就沒說什麽重話,但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於是就在秘書的攙扶下往外走,離開了還沒結束的追悼會。
其實這份怒火並不僅僅來自這兩人的議論。早在幾天前,宋慶齡就因為探望好友周恩來的事情生過一次氣。
幾天前,當時的周總理還在醫院的告別室裏。聽到好友逝世消息後的宋慶齡,最終決定邁著年老的身體去和周總理的遺體告個別。
告別當天,年邁的宋慶齡在秘書的陪同下,帶著養女隋永清和隋永傑一起來到了醫院的告別室,與周總理進行了最後的告別。
但在四人回去後,宋慶齡卻聽到了一些流言,原來是有人對她在醫院的行為表達了不滿。那些人說她不應該帶著兩個不相幹的外人,去和周總理告別。
宋慶齡一聽覺得簡直是豈有此理。
本就是急性子的宋慶齡當下就激動得說,“那是我的女兒,怎麽就是外人了,我這麽大的年紀,讓女兒扶一下都不行嗎?再說了,周總理也是看著她們長大的,難道她們就不能去告個別了嗎?
就這樣,短短幾日內因為被人瘋傳的流言,兩次揮舞到正主麵前,使得宋慶齡十分的不解與氣憤,最終才會在追悼會中途離開了現場。
正值氣頭上的宋慶齡回到家後,大聲的說道,“我不幹了!都是些什麽人。我盡心盡力為國家為婦女工作,到頭來還得被別人這麽數落。“
宋慶齡說完以後就癱坐到沙發上一言不發。
過了一會兒,平靜下來的宋慶齡對著秘書說道,“罷了,我的年紀也這麽大了,也是時候該退休了,我回上海養老去。”
說走就走,一向是說什麽就做什麽的宋慶齡,當下就辭職離開了北京,回到了上海。
在回到上海的一年間,宋慶齡雖然身在上海,但心中又十分掛念祖國的建設。
在此期間,有不少中央領導人向她發送回來繼續工作的邀請,於是在一年後,放不下國家的宋慶齡,最終還是在中央領導的邀請下回到北京,繼續參加工作。
在宋慶齡為祖國建設的這幾十年間,她用自己的影響力和信仰,努力幫助中國人民脫離苦難。
可以說,新中國的誕生離不開這位巾幗英雄,誕生之後的發展更離不開她的付出,在此讓我們向她表達最真摯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