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18日,北京市委正式發布文件,為特殊時期造成的“三家村”冤案平反。在撥亂反正時期,大量的冤假錯案得到平反,人們早已習慣這樣的變化。可此次冤案的平反,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尤其是文化領域,人們對此十分高興。
“三家村”案件是特殊時期一個典型的例子,此案牽扯到當時國內文化領域幾個重要的人物,有些諷刺的是,此案的主要人物鄧拓,正是張春橋昔日的老領導,可他卻最終被反革命集團逼迫自殺。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228/33f586aa03ec4634bd5fcc0500b84e64.png)
鄧拓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早年曾中過舉人,可時代發生了改變,鄧拓的父親擔任過教師。隻靠父親養活著一大家子人,鄧拓一家生活得相當艱難,可鄧拓的父親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對孩子管教相當嚴厲。鄧拓從小就勤奮好學,為人又十分正直,他對於黑暗的社會十分不滿。
1926年,中共黨組織在福州等地活動,鄧拓等進步青年接觸到了革命思想,他意識到共產主義才是改變國家的良策。於是,鄧拓一麵努力學習,一麵開始積極參與到革命運動中。1934年,鄧拓進入河南大學,他利用自己出色的文采,寫了許多針砭時弊的文章。一時間,鄧拓成為了國內小有名氣的左翼作家。他不斷利用自己的筆杆子對敵人發起進攻,與同誌們一起探索救國的道路。
很快,抗日戰爭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鄧拓的人生,在國家危難之際,鄧拓毅然決定前往抗戰前線。他放棄了原本的研究工作,在組織的安排下成為晉察冀中央局宣傳部副部長。開始負責根據地的宣傳工作,不久又負責《晉察冀日報》的工作。
![](https://p4.itc.cn/images01/20230228/3685ffc472414dc8a3192bbc42f81840.png)
正是在這裏,鄧拓認識了剛剛來這裏工作的張春橋,當時張春橋來到邊區,成為報社副總編輯。鄧拓十分欣賞張春橋的才能,在工作上十分照顧他。
這份工作,成為張春橋日後發跡的重要起點,在鄧拓的協助下,張春橋很快就適應了報社的工作。他還因此結識了未來的妻子,又將妻子安排到了報社中工作。平日裏,鄧拓與張春橋的關係十分密切,倆人成為了親密的戰友。憑借著在這裏工作的出色表現,鄧拓成為黨內宣傳領域的傑出人才,建國後就成為人民日報的社長。
![](https://p7.itc.cn/images01/20230228/df2d5ad822a74808a1f3b09ca5dfe280.png)
由於工作緣故,鄧拓與張春橋還有著一定的聯係,他們倆人成為宣傳領域的兩大新星,還曾一起到蘇聯學習。後來,張春橋在上海的工作十分成功,逐漸獲得了上級的賞識,地位越來越高。鄧拓在北京的工作同樣順利,成為宣傳領域的重要人物。然而,他們倆人注定不是一路人,六十年代開始,鄧拓相繼寫出了許多批判性的文章,針對當時的一些問題提出意見。
此舉引起了反革命勢力的重視,鄧拓文章的影響越來越大,他隨後與吳晗等人一起,合寫了《三家村劄記》。此係列的文章批判性極強,其中更是有關於廬山會議等內容的文章,在當時引起了巨大影響。鄧拓等人的做法,自然令一些人非常生氣,反革命勢力的反擊很快就到來了。1965年,姚文元發表文章直接將這係列的文章定性為政治問題。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228/0490b1dff6fe4f34b4925c7d6cee9a5f.png)
長期從事宣傳工作的張春橋,心裏明白姚文元此舉是要對鄧拓等人進行清算,盡管立場不同,但鄧拓昔日對他十分關照。倆人一直都很不錯,張春橋心裏還是舍不得老領導,可他又不會真的為鄧拓做些什麽,隻能提前暗示鄧拓,告訴他一些人要給他定性批鬥。張春橋心裏還是不想鄧拓出事,希望鄧拓能提前做好準備,避免真的被卷入。
隻是,姚文元等人的行動十分迅速,他們相繼發表一係列的文章,將矛頭對準了鄧拓等人。一場慘烈的批鬥就這樣開始了,鄧拓受到多重打擊,又被錯誤定性,他的精神狀況相當糟糕。1966年5月17日,鄧拓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在反革命勢力的逼迫下,鄧拓最終選擇了自殺。
在自殺前,鄧拓寫下遺書訴說自己的冤屈,可他的離去並沒有換來平反。在他死後,此案的影響不斷擴大,又有很多人被卷了進來。張春橋也沒有因為老上司的死,就改變自己的觀點,反而繼續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一直到撥亂反正的到來,鄧拓的案子才得以平反,張春橋則因為自己的過錯受到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