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從中央到地方官場一片漆黑,朝野滔滔,相習成風,全民喪失信仰,社會風氣江河日下,人心腐敗已達不可救藥的地步。——清末日本間諜宗方小太郎對大清國的評價
清朝政權到了末期,官場一片漆黑,全民喪失信仰,人心腐敗,這樣的政權自然也就別提有多窩囊了。
袁世凱
1894年對清政府來說是個很重要的年份,因為這一年與大清國一衣帶水的鄰居日本主動向大清國挑起戰爭,而大清國從上到下都在忙著準備實際上的領導人慈禧太後的六十大壽,此事是壓倒一切的大事,甚至壓倒了日本對中國主動挑起戰爭一事。
明治維新後迅速強大起來的日本,迅速讓它把1853年被美國武力壓迫而打開國門的類似悲慘遭遇強加給了弱小的朝鮮。1875年,日本通過“江華島事件”迫使朝鮮打開國門,代表朝鮮的宗主國大清的李鴻章對此的意見卻是“當由朝鮮自行主持”,也就是撒手不管。
由此想要霸占朝鮮的日本開始了一係列動作,隻不過在朝鮮1882年“壬午兵變”和1884年“甲申政變”時,在與大清的較量中沒討到什麽便宜。但詭異的是,已經占據優勢的清政府卻由李鴻章出麵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天津會議專條》。
《專條》約定,隻要將來朝鮮有事,中日兩國其中一國要派兵的話,應提前告知對方,事情解決之後要立即撤回。
這一約定實際上就是承認了日本與大清國在朝鮮具有同等的政治和軍事地位,這就為不久後日本在朝鮮的大膽軍事行動埋下了伏筆。如果不是清政府中央的官場黑暗,李鴻章怎麽會簽訂如此喪權辱國、如此窩囊的條約呢?
1894年6月1日,正當大清上上下下忙著準備慈禧太後壽辰的時候,朝鮮爆發了“東學黨之亂”,朝鮮政府向大清求援。李鴻章奉命處理此事,他在派出葉誌超、聶士成率領1500人前往朝鮮平叛後,立即照會了日本政府。
這得多麽黑暗的官場才會出這麽昏聵的大臣?這得多麽昏聵的大臣才會在國家大事上做出如此弱智的舉動?日本得知消息後大喜過望,當即宣布出兵。鑒於前兩次出兵沒討到便宜,這次日本出兵誌在必得。
日本等待這一天已經整整準備了12年!從1882年開始,日本就把頭號假想敵由俄國改為大清;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花4年時間製定了“征討清國策”;1893年,控製日本軍界、左右日本政界的山縣有朋製定了“軍備意見書”和“戰時大本營條例”。
1894年日本入侵朝鮮
到1894年時,日本對中國的軍事實力已經了如指掌,還對可能的作戰區域派出大量的間諜進行實地考察,繪製了極其詳盡的大比例作戰地圖,圖上甚至連行軍路線上可供軍隊和戰馬飲水的水井這樣的細節都標注得清清楚楚,而大清國從上到下都如同死人一般對此渾然不知。
日本為什麽如此急不可耐又把握十足地要向大清國挑起戰爭?因為它對大清國的國情拿捏得極為精準。
當時日本間諜方小太郎對大清國的國情有一段評價:“大清國從中央到地方官場一片漆黑,朝野滔滔,相習成風,全民喪失信仰,社會風氣江河日下,人心腐敗已達不可救藥的地步。”馬上就要成為大清國敵人的日本,對大清了解得比大清自己更清楚百倍,這真是中國的悲哀。
一邊是日本如此處心積慮的謀劃,一邊是大清國如同死人一般的渾然不知,還沒有真正開戰,雙方的勝負其實已經在此時就注定了。
很快,日本4500多人的參戰部隊先後分兩批在朝鮮半島的死穴——仁川登陸,此時,日本兵力已經遠遠超過隻有1500人的清軍,戰事一觸即發。
而此時朝鮮東學黨見到中日來了這麽多軍隊,馬上偃旗息鼓,和政府和解了。朝鮮政府照會中日兩國,大意說,我這裏已經沒事了,你們都回去吧。
大清本就不想打仗,自然爽快答應與日本同時撤兵,但日本可不這麽想,他們不但沒有撤兵,還以幫助朝鮮進行內政改革為由,安排新的增援兵力源源不斷地登陸朝鮮。
一切準備就緒,駐朝日軍接到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指示,要想盡一切辦法造成中日之間的直接軍事衝突。在此期間愚蠢的清政府官員被日本情報部門輕易破獲電報密碼而渾然不知,此後,大清國大量軍政電文全都被日本情報部門破獲。
李鴻章(油畫)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方麵戰爭準備充足,軍事力量遠勝大清國,又對大清國的情報了如指掌;而大清國則對戰爭毫無準備,軍事力量又遠不如日本,至關重要的情報也全被日本掌握。在接下來就要發生的這場中日戰爭中,誰勝誰負其實已經毫無懸念了。
在朝鮮的袁世凱早就察覺日本的陰謀,可是他一次次致電國內請求增援,根本就不想和日本開戰的李鴻章對此置若罔聞,一直按兵不動。袁世凱無奈,隻好秘密回國,路上還遭到日本人的多次追殺。
荒唐的李鴻章為了不影響給慈禧太後過生日,竟然請求英、俄兩國出麵調停。英國政府正要以日本牽製和孤立俄國,於是在和日本簽訂的條約中明確表示不支持大清國;而俄國正想借機削弱中日兩國,就暗中唆使日本不要撤兵,隻希望中日盡快開戰才好。
擺平了英國和俄國後,日本開戰的態度更加強硬和堅決了。7月23日,日本采取行動,廢掉朝鮮國王,改立其父大院君為國王並組織傀儡政府。2天後還授意朝鮮新政府對大清國發布挑釁意味十足的公告,大清國終於忍無可忍,積極增兵入朝作戰。
接下來,中日雙方艦隊在豐島發生遭遇戰,毫無懸念,中國慘敗。尤其是大清國的運兵船“高升號”被日方艦隊控製後,不願意投降,日方艦隊指揮官竟然下令開炮轟擊“高升號”,最終致使1180人中的871人全都以身殉國。
“高升號”是英國商船,那時候的英國是比現在美國還橫的國家,日本竟然把英國商船擊沉了,英國政府表示要日本政府做好負全部責任的準備。但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一陣公關活動之後,此事就變成“日本擊沉一艘被中國軍隊武裝控製的英國船”。
英國當時是要利用日本牽製俄國,並不想與日本鬧翻,再加上日本“認罪”態度好,於是,1894年11月,在上海舉行的英國海軍海事審判庭上,得到政府授意的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菲莉曼特爾作出了“日方軍艦行為正當”的證言。
法院最後判決,“高升號”被擊沉一事,日本沒有過錯和責任,英國所有損失都由大清承擔,真是奇恥大辱!大清政府窩囊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了!隻有從中央到地方官場一片黑暗的大清政權,才會如此窩囊,才會招致如此奇恥大辱!隻是,對於清政府而言,奇恥大辱又如何?慈禧太後生日照過,李鴻章等朝廷大員高官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