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hard 證據時需要來自不同的multiple場合的合理的證據來源。此事,證明不難,43年和45年的同學錄,那上麵有所有畢業生的名單和照片, 以及教授和學校 行政人員的名單和照片。52年輔仁大學的物理係和化學係合並到北京師範大學。那裏應該有當年的同學錄,台灣的輔仁大學也應該有多本記錄。有說,王43年畢業後在輔仁大學繼續讀了該校的研究生, 並於45年畢業。當時研究生是三年學製,她為什麽提前獲得學位? 有文章說,王氏讀的是高能物理係,也有說是原子物理係。那個時代,美國大學也隻有物理係,美國的原子物理專家都在忙著搞曼哈頓計劃。私立北平輔仁大學隻有物理係。輔仁大學家政係始於39年。
抗戰時期,輔仁大學是當時留平的幾所不多的大學之一,大概另一所是孫中山建立的中國大學。 這些學校沒有遭到任何戰爭的破壞和材料遺失, 其檔案完整。
如果沒有實體證據,按照曆史研究的要求, 需要有來自多方麵的不同的間接證據。證明此事不難。比如,王氏的本科, 研究生同學的回憶錄記載。既然她被美國大學研究生院錄取,美國大學也會有詳細記錄。是哪所大學呢?不得而知。王計劃赴美留學是什麽資金? 是參加全國考試得到政府留學金的嗎? 這個也應該有記錄。同時和她一起參加考試, 預赴美留學的還有誰? 這些人後來如何?在他們的故事中又是如何提到王氏的? 40年代一個有核物理碩士學位的女性,不要說在中國就是美國德國也是鳳毛麟角, 是個難得的人才。 不知是否有她關心或指導國防科工委,中國科學院工作的相關信息。
記得有個interview,采訪人提到王氏是校花一事,她痛快地否認了, 並說,校花是範樊。範樊校花一事在輔仁大學畢業生的回憶錄中多次提起,並記錄了一段“二硫碘化鉀”的學生趣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