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打下西奈半島後,又拱手還給埃及,這是為何?

以色列打下西奈半島後,又拱手還給埃及,這是為何?

 

  *****

 

以色列從建立到現在,其實際控製的地盤一直都是在變大的,除了奪取了大部分原本分給巴勒斯坦的土地,還有原屬於敘利亞的戈蘭高地,還有個地方很重要,就是西奈半島。

整體上,以色列的擴張,基本是隻進不出,被以色列占據的土地,現在還被占據著。

唯獨屬於埃及的西奈半島,原本以色列已將其拿下,但之後,西奈半島又被以色列還給了埃及。

西奈半島麵積巨大,資源豐富,地處交通要衝,而且在文化上也屬於猶太教的聖地,按理來說以色列是絕對不肯歸還的,當年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也純屬無奈。

 

眾所周知,以色列在建國的第二天就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圍攻,而當時埃及作為阿拉伯世界實力最強而且人口最多的國家,第一次中東戰爭,肯定是打頭陣的。

隻不過很尷尬,六個國家的聯軍被以色列擊敗,這次戰爭,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也被以色列所占領,直到現在都還在以色列手裏,而埃及等國,也跟以色列成了宿敵。

就在第一次中東戰爭失敗後,埃及國內發生了劇變,埃及法魯克王朝終結,走向共和。

雖然埃及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國,可蘇伊士運河還被英國跟法國控製著,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之後,英法兩個殖民者拉上了以色列,對埃及發動攻擊。

由於實力對比懸殊,埃及大敗,以色列第一次占領了西奈半島。

戰爭之後,英法重新占據蘇伊士運河,可因為戰爭的緣故導致運河航運受阻,衝擊全球經濟,美蘇等國強勢幹涉之下英法被迫退出,以色列獨木難支,將西奈半島還給了埃及。

 

*****

 

可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1958年的時候,埃及跟敘利亞組建聯盟,夾擊以色列,而1965年的時候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加緊了對於以色列的攻擊。

麵對這種局麵,以色列直接先發製人,由此第三次中東戰爭開始。

非常尷尬的是,埃及等國的實力無法與以色列相比,僅僅幾天的工夫,埃及在西奈半島上的五個師被以色列全殲,持續六天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再次獲勝,占據西奈半島。

這次戰爭,阿拉伯國家非但沒有幫巴勒斯坦恢複土地,反而損兵折將。

也是在第三次中東戰爭裏,加沙地帶、戈蘭高地與西奈半島,都被以色列所占據,尤其是西奈半島麵積接近以色列的三倍,這次戰爭使得以色列的麵積直接擴大了三倍不止。

其實這回占據了大片土地之後,以色列是不打算歸還的,以色列直接在新占據的土地上建立了大量軍事管理區與定居點,並且進行移民,是想著徹底消化這些地方。

 

 

在西奈半島,以色列斥巨資修建了巴列夫防線,讓蘇伊士運河成為了以色列與埃及的邊界。

對於以色列來說,麵積巨大的西奈半島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一,資源豐富,以色列本身資源匱乏,什麽都需要進口,然而西奈半島擁有非常多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與不少的礦產,對於以色列的經濟發展是很有利的;

二,地理位置重要,西奈半島扼守著蘇伊士運河這條世界航運要道,而且這裏能夠成為以色列染指非洲的跳板,徹底吸收西奈半島,能夠讓以色列成為真正有話語權的國家。

就在占領西奈半島之後,以色列就開始在當地開采石油天然氣,一度讓以色列的石油自給率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奈半島的好處可見一斑。

以色列是個資源匱乏的彈丸小國,獲得麵積比本土大好幾倍而且資源豐富、位置重要的土地,完全能夠改變以色列的命運,這麽看,以色列是絕不會輕易鬆口放棄的。

 

 

西奈半島對以色列實在太有誘惑力,話是這麽說,可這些好處對埃及來說,同樣也是它們不能放棄西奈半島的重要理由,誰也不甘願被奪走如此巨大的利益。

更何況,埃及是個沙漠化嚴重的國家,絕大多數人口都集中在尼羅河流域,尤其尼羅河三角洲。

然而,埃及的中心,就在西奈半島旁邊,如果西奈半島被以色列控製,那麽埃及的心髒就徹底暴露在了以色列的攻擊範圍之內,這是非常不安全的。

以色列有十足的理由占領西奈半島,埃及也有更多理由收回這裏。

為了收回西奈半島,埃及可謂很下功夫,到處遊說獲得支持,甚至表示已做好犧牲一百萬人來奪回西奈半島,埃及對於收回西奈半島,決心不可謂不重。

埃及多次上演“狼來了”的事情,佯裝攻擊西奈半島,弄得以色列疲於奔命,然後趁機發動真的攻擊也就是第四次中東戰爭,打得以色列措手不及,西奈半島一度被埃及奪回。

 

 

第四次中東戰爭前期,阿拉伯國家節節勝利,可眼看著盟友扛不住了的美國,開始大規模進行援助,以色列很快就扭轉了局勢,重新奪取西奈半島等地,並攻擊到了敘利亞與埃及本土。

在聯合國調停之下雙方停火,而這一次以色列雖然獲勝,但也是損失慘重。

以色列意識到,阿拉伯世界的實力在快速增長,自己畢竟的彈丸之地,要長期這麽消耗下去實在不是明智的選擇,因此以色列也考慮和平談判與其他的生存方式。

再者,由於美國在戰爭中的行為,引起阿拉伯各國不滿,阿拉伯世界采取石油禁運,導致當時全球油價飆升,歐美國家苦不堪言,反而是美國的對手蘇聯,賺得盆滿缽滿。

而且由於埃及與以色列交惡,弄得蘇伊士運河的航運安全也大不如前,影響全球經濟。

相較於損失與長期存在的隱患,以色列與美國都覺得繼續占著西奈半島不是明智之舉,因此在美國的推動之下,埃及與以色列最終達成《戴維營協議》,西奈半島被歸還埃及。

 

 

這是以色列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主動將已吃下去的土地重新吐出來。

不僅是歸還西奈半島,以色列還與埃及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埃及也成為阿拉伯世界率先承認以色列的國家,這導致從前的阿拉伯聯盟,直接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以色列生存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周圍一大堆阿拉伯國家,全都非常敵視以色列。

埃及的倒戈,讓以色列的生存環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不僅如此,以色列還從埃及手中獲取了大量穩定的油氣資源供應,雖然失去了半島,但以色列沒失去能源。

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與影響力舉足輕重,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迫,都使得整個中東的局麵出現了扭轉,以色列的生存環境與從前大不相同。

總而言之,以色列能夠歸還西奈半島,一來是因為造成的危險比獲得的收益大,二來是因為相關利益方從中調停,以色列是被迫歸還的西奈半島,但收獲還是相當可以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