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美國海軍戰艦在艦長馬太.佩裏的領導下打開了日本與美國等國家貿易往來的大門。在此後的幾十年裏,日本實行大規模改革,向現代化工業國轉變。到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日本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但日本缺乏石油、橡膠和其它自然資源。因此,日本政治領袖們看著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的荷蘭、法國和英國殖民地感到非常眼紅。而且,日本商人發現,朝鮮、中國這樣的周邊國家是銷售日本產品的巨大市場。
日本想利用東亞來獲得自然資源並銷售日本產品的願望與美國在亞洲的計劃發生了直接衝突,這一點在中國體現得尤其明顯。美國提出對中國實行“門戶開放”的政策,力圖使中國的自然資源和市場不被日本或任何單一國家所控製。因此,1931年日本侵入中國滿洲地區時,美國非常關注,密切注視著中國領導人蔣介石的抗日舉措。
美國關心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如何保護它從東南亞進口石油,錫鐵和橡膠的渠道,因為這一地區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是這些自然資源的一個主要供應產地。當時,中東還沒有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產地。
由於這些原因,美國和日本為獲得同樣的自然資源和市場而展開競爭。然而,美日之間也存在大量的貿易往來,事實上,日本的大部分金屬、銅和石油都要從美國進口。
1937年,與日本的貿易往來成為羅斯福總統和美國國會關心的主要問題。這年夏天,日本派更多兵力侵略中國,並很快占領了中國的沿海地區。日本侵略中國所需要的大部分金屬、石油和其它物資來自美國。美國人不願意把這些東西賣給日本,再看著日本靠這些東西去侵略中國。
但是,美日之間的這種貿易是有法律保障的,因為1911年兩國簽訂過協議。美國1939年告訴日本說,美國將結束這一協定,不再向日本出售用於侵略戰爭的物資。這個決定迫使日本政府重新考慮其擴張計劃。一個月後,蘇聯和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使日本更加擔心。因為蘇聯可能成為日本在東亞擴張的重要阻力,而且蘇聯似乎並沒有受到歐洲戰爭的影響。
這兩件事幫助溫和派在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中獲得了更多發言權。1940年1月,一個溫和派的日本政府上台了。然而,日本的這一溫和時期並沒有持續多久。
1940年春天,德國在歐洲發動閃電戰,先後占領了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並最終占領了法國。日本政府中的極端主義分子在德國的勝利中看到了他們向歐洲列強在亞洲殖民地發動進攻的機會。他們迅速與希特勒談判,成立了一個新的同盟,在此後的幾個月裏,日本軍國主義領導人把溫和派政府趕下了台。
新一屆日本政府由溫和派的公爵近衛文磨擔任首相,但戰爭部長卻是一個擴張主義分子--東條英機。日本立即采取行動,強迫法國允許日軍占領北印度支那,並要求英國關閉通往中國重慶的滇緬公路。
根據美國的租借法,美國向中國提供武器彈藥援助,滇緬公路是運輸這些彈藥的重要通道。這些事件使美日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1940年下半年,羅斯福總統禁止美國商人向日本出口金屬和石油。美國政府還向中國提供貸款。
美國還開始為蔣介石政府提供P-40型戰鬥機,並派誌願飛行員到中國訓練飛行員。這些誌願者由美國空軍飛行教官克萊爾.陳納德指揮,這支飛行中隊被命名為“飛虎隊”。美國代表還悄悄地與英國和荷蘭政府官員會麵,討論一旦日本向西太平洋發動進攻,如何部署聯合防衛計劃。
1941年,美日兩國進行了漫長的談判。美國官員希望利用會談盡可能拖延日本向南發動侵略,他們還希望日本政府中的溫和派能利用這段時間獲得更多的影響力。美國這一計劃似乎一度奏效,日本沒有發動新的侵略。
然而,歐洲局勢的變化再次改變了亞洲的局麵。1941年夏天,納粹德國進攻蘇聯,使蘇聯無暇在其東部邊界作戰,所以日軍就趁機侵入南印度支那。對日本新的侵略行徑,羅斯福總統采取了三項重要措施:一,控製日本在美國的全部資金;二,將菲律賓的軍事力量交由美國指揮;三,禁止日本船隻通過巴拿馬運河。
日本政府中的溫和派和極端分子再次發生衝突,包括近衛首相在內的更多溫和派力主再次嚐試同美國達成協議,但是,日本陸軍和海軍領導人則認為,通過戰爭永遠結束美國和歐洲在東亞勢力的時機已經成熟。美日兩國談判一直持續到1941年最後幾個月,但兩國已經處於戰爭邊緣,美日和美德關係一樣,戰火一觸即發。
在此期間,美軍官員獲取了日本的秘密情報,得知日本的打算是:除非美國政府突然改變政策,否則日本就要向美國發動襲擊。然而,美國官員無法確定日本將在什麽地方,以何種方式發動襲擊。在華盛頓,幾乎所有人都以為日本會向其南麵發動進攻,但他們錯了。東京的軍方領導人正計劃向美國位於太平洋的重要海軍基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