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是一個兩人合作開設的博客,目的是與網友們一同鑒賞唐朝、五代和宋朝的詩詞佳作。
從唐朝建立到南宋滅亡共曆時約661年,這一時期是中國韻文發展的黃金時代。簡單而言,詩在唐朝發展到頂峰,而詞在中唐到北宋這段時間發展與成熟。在那幾個世紀裏,特別是其中幾個相對安寧、富足的階段,湧現出了大批傑出的詩人和詞人。例如,在盛唐階段中的公元730-740年這11年間,賀知章、張九齡、王之渙、孟浩然、王昌齡、李白、王維、崔顥、高適、杜甫、岑參等偉大的詩人同時活躍於詩壇,而且他們之中一些人還是朋友與知己,經常相互唱和;在中唐階段,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元稹和賈島等詩作名家同時馳騁詩壇長達26年之久(794-819年),其中白居易、劉禹錫和賈島的創作一直延續到晚唐。而當他們逐漸淡出時,溫庭筠、杜牧和李商隱又脫穎而出。再看看宋詞,在公元1036-1052年這17年裏,柳永、張先、晏殊和歐陽修等人同時活躍於北宋詞壇。當他們逐漸老去的時候,王安石、蘇軾、晏幾道、黃庭堅、秦觀、賀鑄和周邦彥更是青出於藍,而李清照則是橫跨兩宋的詞作大家。
唐宋時期那種群星璀璨、佳作迭出的盛況,在中國文化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同樣重要的是,由於中華文化罕見的延續性,這些800至1400年前的詩詞作品,無論是在語義上還是韻律上,依然能夠被我們現代人很好地理解與欣賞。
2.
在共同研讀了一些唐宋(包括五代)詩詞之後,我們決定以我們的主觀標準挑選出藝術價值最高、最著名的詩詞作品,然後將我們共同學習、研討的體會編成一個集子,初步起名為《唐宋韻》。現在這項工作進行了近一年,雖然僅完成了一小部分,但其進展很令我們非常欣慰。在這個時刻,我們決定開設博客,以更加勤勉、及時的方式去研讀和解析一首佳作,並及時與網友分享我們的心得。
每一篇博文是對一首詩或詞的解析,它包括對生僻字詞的注釋,作者小傳,作者影響力評分以及作為博文主體的解讀。解讀采用對話的形式呈現,以“荷”和“桐”作為我倆的筆名。對話形式既反映我們平時研討的方式,也比較活潑新穎。從對話內容可以看出,有的語句和段落是我倆之間的互相交流,而更多的情況下,是我們把對詩詞的解讀和相關的內容,以一人一小段的方式介紹給網友。
每位作者的“影響力評分”從1至10分,分值是我們的主觀評價,而且我們的評價是較為嚴苛的。被選入這個集子裏的作者,即便是1分,也是寫出優秀作品、其影響力延續至今的優秀詩人、詞人。得分在3-4分者,已是大家水準。此外,這種評分隻限於詩詞作品。例如,朱熹是理學大師,但他的詩詞成就並不突出,所以此處評分並不高。
《唐宋韻》這個集子是按照作者的年代排序的,然而在這個博客裏,我們決定依照隨機順序來研讀、討論。這樣做當然有不足,特別是在作者與年代之間來回跳,可能稍顯淩亂。然而隨機選擇可以減少厭倦感、增加趣味性,作為博客我們認為是值得的。像李白、杜甫、蘇軾這些大家,每人十幾、二十首,如果盯著一個人研讀,網友可能會感到單調乏味。
3.
《唐宋韻》中所選的作品,均以作者為單位,以年代為主線,從初唐詩人駱賓王開始至南宋遺民詞人蔣捷結束。
作品的選擇,首先是依照作者而定。我們選擇了這一時期最重要的64位詩人、詞人和他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共357首。然而,另有一些非常著名的作品,其作者並不是詩詞名家。於是,我們又增補了來自62位“非名家”的65首佳作。現在我們正在編撰的集子共收錄了出自126位作者的詩詞共422首。在今後的研讀中,我們可能會有少量的調整。
《唐宋韻》是詩詞混排的,即在同一作者名下,我們將其詩與詞的佳作同時選入,這與詩集與詞集分不同選本的常態迥然不同。我們認為,詩與詞縱然有諸多區別,比如起源的區別、題材的區別、韻律的區別、格式的區別等等,混排卻也有其優點和道理:首先,詩與詞都是韻文,盡管有“詩言誌、詞言情”的說法,但自東坡豪放詞開始,這種主題上的界限不再涇渭分明,況且“言情”的詩也是浩如煙海。第二,很多作者,包括名家,是同時寫詩和作詞的。盛唐和中唐是詞發展的早期階段,但李白和白居易已經開始寫詞;而三百年後的蘇軾和陸遊,更是詩詞兼修的大家。把一位作者的詩與詞放到一起研讀,不僅有利於更好地把握該作者創作的脈絡,而且從宏觀上講也更有利於我們把握那個時代韻文發展的脈絡。第三,作為今天的詩詞愛好者,大部分人是詩詞一起欣賞的,“唐詩宋詞”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文化符號。
少兒早年接觸的多為唐詩,這不僅因為唐詩中有一些淺白明快的佳作,也在於婉約詞的言情內容不太適合小朋友。然而長大以後,對兩者的欣賞和學習則經常是共同的。很難現象一個人對“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和“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會厚此薄彼。我們在這裏將兩者混排,也是為讀者提供這樣一個詩詞共同鑒賞的機會。
4.
我倆是在美國科技公司裏供職的詩詞愛好者,絕非從事古詩詞研究的專家。在最近幾個月編撰《唐宋韻》的過程中,我們深感這種較深入的研讀和分析與我們過去一般的詩詞欣賞很不一樣。我們深感進一步學習、包括進一步豐富背景知識的重要性。我們決定一邊學習提高,一邊繼續按計劃研讀我們選出的四百多首佳作。我們精力和能力有限,參考書主要是近三十年來中國大陸出版的約20種詩詞鑒賞著作,以及相關的曆史、詩詞格律、科舉、官製等方麵的書籍。我們也參考“百度”、“維基百科”、“古詩文網”、以及大量的網絡文章。此外,近年來,我們在YouTube上聆聽了王步高、葉嘉瑩、劉少雄、諸葛憶兵、戴建業、蔣勳、莫礪鋒、康震、馬未都等先生總共長達數百小時的詩詞係列講座,從他們那裏吸取了很多的營養,在此謹向他們表示真誠的謝意。
對名詩詞進行研讀和解析,不可能不借鑒別人的心得與成果,但我們反對人雲亦雲和撰寫東拚西湊的文章。我們對各首詩詞的解讀(即博文)都是反映我們的個人觀點和心得體會。在研讀過程中,我們的確有不少去偽存真的辨析,這也是我們感覺與一般閱讀不一樣的、特別引人入勝的地方。雖然我們是非專業的詩詞愛好者,我們依然認為不論是正是出版的著作還是古人的看法,都不能把它們作為信條和定論去盲目接受,對大量的網上的文章更須持審慎的態度。比如韓愈的小詩《初春小雨》中的“絕勝煙柳滿皇都”一句,我們就發現有不少的誤解。另外,在介紹作者的生平和經曆時,我們力求客觀,反對嘩眾取寵。有些“據說”若能反映作者的人格與經曆,如相傳王朝雲說蘇軾“滿腹不合時宜”,我們或可以轉述給網友。但荒謬的八卦,如柳永死時身無分文,由妓女湊錢買薄棺下葬等,則絕不以訛傳訛。
《唐宋韻》中的時間和年代,我們以皇帝年號與公元年相結合的方式表述。作者的生卒以公元年記,如不確定則前麵加“約”。如不同參考文獻有出入,則選擇其一。本集中人物的年齡均為周歲,不同於一般文獻中的虛歲。
總之,我們很高興借助博客這個平台與網友們分享我們研讀唐宋詩詞的體會。作為業餘愛好者,我們學識淺薄,博文中的不足與謬誤一定不少。我們真誠希望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