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秋,王海容身為中國代表團8名正副代表中的唯一一位女性,來到紐約聯合國總部。次年春,周恩來在首都機場緊緊握住尼克鬆那雙“伸過世界最遼闊的海洋”的手,身穿黑色呢子大衣的王海容就站在他的身後。
在中國外交界中,王海容無疑是升遷速度最快的唯一一位女性,也是自從外交部成立以來現任和53位副部長中的唯一一名女性。

毛主席和王海容
01 烈士遺孤,身世不俗
1938年,湖南長沙一個普通家庭中,一個女嬰呱呱墜地。剛成為父親的王德恒走進屋子俯下身子,仔細端詳著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心中洋溢著無限喜悅。
王德恒心中思忖著:他今後肩上的擔子就更重了,不僅要繼續關懷照顧妻子,更要擔負起對孩子教育的重任。
王德恒的父親名叫王季範,在湖南當地是頗有名氣的教育家,為孩子取名的重任自然是當仁不讓。
王季範稍一思索說:“民族英雄林則徐曾經寫過一副對聯,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希望這個孩子將來要博學多聞、胸懷四海,她的名字就叫海容吧!”
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麵爆發,王季範早已經對國民黨的腐敗統治和不抵抗統治極其不滿,對學生毛澤東領導的工農紅軍和陝甘寧邊區充滿敬意。

右邊拄拐杖者為王季範
思來想去,王季範決定將自己的獨生子王德恒送到延安加入八路軍,參加保家衛國的戰鬥。於是,王季範便找到長沙八路軍辦事處負責人徐特立。
徐特立和王季範早年是同事,一聽說他要送兒子上前線,自然是鼎力相助。沒多久,王德恒便在徐特立的幫助下來到革命聖地延安。此時,他的女兒王海容還尚在繈褓當中。
父親奔赴延安後,王海容和父親就一直和爺爺一家生活在一起。1945年抗戰勝利後,王海容已經7歲了,也在長沙開始了自己的學生時代。
隨著年紀的增長,王海容漸漸了解到了自己的家世。
而王德恒經毛澤東批準,留在延安參加革命工作,很快又來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來,王德恒在毛澤東弟弟毛澤民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

王季範和兒子王德恒
抗戰後期,黨中央組建了八路軍南下支隊,準備奔赴湘、粵淪陷區開辟新的根據地。王德恒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向毛澤東和黨組織提出,要求參加南下支隊。
毛澤東對王德恒主動要求到艱苦地區去工作,接受對敵鬥爭的鍛煉考驗十分讚成。1944年初冬,王震將軍率領八路軍萬餘人的南下支隊,在延安飛機場接受了毛澤東和朱德的檢閱。
從此,王德恒離開了他學習、戰鬥、生活了6年的延安,跟隨著南下支隊,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踏上了他熟悉的三湘大地。他甚至顧不上與近在咫尺的老父親王季範見上一麵,就全身心地投入革命工作當中。
不幸的是,1945年王德恒被國民黨特務認出,被他們秘密逮捕,並慘遭殺害,當時年僅30歲。
王德恒犧牲的消息傳到延安,毛澤東十分悲痛。但當時因為事關軍事秘密,所以毛澤東沒有立即將王德恒犧牲的消息告知表兄王季範。

毛主席和王季範
而王季範照舊年複一年地給表弟毛澤東和兒子王德恒寫信,要求毛澤東對王德恒嚴加管教,使之成才,為國為民效力。
全國解放前夕,王季範以湖南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身份積極參與中共的湖南省地下領導的迎接解放的鬥爭。
1950年秋,王季範應毛澤東邀請北上進京,擔任政務院參事,王海容一家人便搬到了北京。安頓之後,他們一家人住在北京飯店。毛澤東親自前來看望表兄,並把王德恒犧牲的消息告訴了王季範。
聽到兒子犧牲的消息,王季範不禁悲痛欲絕,老淚縱橫。毛主席拉著王季範的手說:“九哥,你一定要好好保重身體,照顧好德恒的一雙兒女,他們是烈士的遺孤啊!”
02 毛主席誇讚:你有一個好孫女
從五十年代開始,毛澤東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請王季範等親朋好友來中南海拉家常、敘舊情。後來,毛澤東還經常讓王季範帶著孫女來到中南海作客。
就這樣,尚在少女時代的王海容便經常跟隨爺爺來到中南海,她時常坐在毛主席和爺爺身邊,聽他們一起聊天。

毛澤東與文家親屬合影 前排右三為王季範,後排左一是王海容
一次,王海容若有所思地問爺爺:“主席公公家裏人那麽多,我總覺得他對我們最好,還經常邀請我們來家裏做客,這是為什麽呀。”
王季範想了想說:“毛主席是個重情義的人,知恩圖報!”王海容不解地問:“爺爺,知恩圖報是什麽意思啊?”
王季範說:“在我們幾個表兄弟中,你主席公公和我的關係最好,很多事情我也關照著他,這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說著說著,王季範的思緒飄向了多年前……
韶山衝和唐家沱之間相距十公裏多,隔著一座雲盤大山。從毛澤東兩歲那年,他便被母親寄養在唐家沱姥姥家。
姥姥為了約束淘氣的毛澤東,便讓王季範帶他去學校旁聽。誰知時間一長,毛澤東對讀書認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毛澤東舊照
表兄王季範小潤之如此有天賦,便教他讀書,實際上成了毛主席的啟蒙老師。後來,王季範考取湘鄉東山學堂,進而考取長沙湖南優級師範,畢業後來到湘鄉駐省中學任教。
後來,毛澤東也考取了湘鄉駐省中學。可因為囊中羞澀,根本交不起各種雜費,隻能找到在這裏當老師的王季範。
王季範便找到學校教務科,立下字據,將毛澤東上學所需的費用每月從自己的工資中扣除。上學的錢有了,但學校不能提供宿舍,王季範便從自己狹小的房子中騰出一間解決毛澤東的住房問題。
當時,每次毛主席隻要出了事兒,王季範總會幫他想辦法、出主意。因此,毛主席總是願意讓王季範去中南海和他聊天,講講長沙的情況和那些老熟人和老朋友。
一次,王季範去中南海去見毛主席,毛主席當著他的家人和工作人員說:“這是我九哥,他家住在湘鄉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沒有他,就沒有我毛澤東。”

毛澤東
毛主席對王海容說:“每當我想到你主席公公說過的這句話,心裏就感到特別溫暖。我想,他這是在知恩圖報哪!”
一轉眼,王海容中學快要畢業了。有一次,她又隨著爺爺來到了中南海。那時,王海容正當花季般的年齡,她衣著樸素大方,性格嫻靜靦腆,再加上出身書香門第,待人接物彬彬有禮,一舉手一投足都顯得頗有與眾不同的文化教養。
她看著毛澤東,總有一種非常慈祥的感覺。毛澤東問她:“海容,你中學快畢業了吧?”王海容點點頭。毛澤東又笑著問道。
“畢業後有什麽打算啊?”“主席公公,我還沒有想好呢,王海容便據實以告。毛主席說:“你可以去報考大學嘛,社會主義建設需要人才哩”!
“我的學業平平常常,不一定能考得上。再說,眼下國家正是建設時期,培養一個大學生國家要花不少錢呢!要是我考不上,我就去當工人、當農民……”

毛澤東一家與王海容(左一)合照
毛澤東見海容年紀不大,但考慮問題時,已經知道應該把國家利益和個人理想結合起來了,非常高興地對王季範說:“九哥,你不僅生了一個好兒子,還生了一個好孫女。看看海容年紀不大,但已經有憂國憂民的意識哩!”
王海容的一番話,毛澤東的一番話,讓王季範和王海容祖孫倆激動了好一陣子。
03 毛主席:海容,我的大門向你敞開
王海容知道,毛澤東一向不主張做壽,尤其是自己過生日,他更是不聲張。但1962年12月26日這天,王海容和爺爺破例接到了中南海的邀請。
她們祖孫倆來到中南海毛澤東的家裏,發現除了毛澤東家裏人以外,還有湖南的幾位同鄉,如章士釗、程潛、葉恭綽等。
在這次宴會上,王海容第一次見到了跟著章士釗前來赴宴的章含之。宴會開始前,毛澤東興致頗高,與老友們海闊天空談古論今,然後他又問幾位老友的孩子們近況如何。

王季範和毛主席等人
忽然,毛澤東對章士釗說,他要聘請章含之做他的英文教師,幫助他學習英語。看到毛澤東誠心誠意的樣子,章士釗同意了。
王海容看到這“拜師”的場麵,不禁暗暗為章含之高興。她忽然又聽到毛澤東叫著她的名字:“海容啊,我這大門可一直是朝著你敞開的喲,什麽時候想來就來嘛,來了也可以住下來不走,就算是我們家庭中的一員,看你要不要得。”
王海容聽毛主席這麽說,心裏更加高興了,便偷偷看了一眼爺爺。毛澤東早已經留意到了王海容的舉動,便笑著說:“隻是不知道你爺爺舍不舍得,放不放心?”
王季範聽毛澤東這麽說,笑著說:“潤之老弟啊,我在20多年前把德恒送到延安,你帶他走上人民解放的光明大道,今後海容跟著你,走的是社會主義光明大道,我怎麽會不放心呢?”
毛澤東笑了笑說:“我還是那句話,不必客氣嘛!”
王海容和爺爺來到北京後,先後來到北京名牌中學師大附中、女子五中就讀。在這期間,王海容手不釋卷、勤奮刻苦,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1957年盛夏,王海容迎來了高考,但也遇到了人生路上的第一次挫折,不幸名落孫山,想要成為一名化學工程師的幻想成為了泡影。
此時,王海容或者爺爺王季範去找毛主席和北京市負責招生的同誌說幾句好話,讓她進入北大或者清華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可王海容和爺爺知道爺爺曆來不搞特殊,所以沒有去找毛主席。
對於這次高考失利,王海容並沒有氣餒,很快便重拾信心在家自學,準備來年再戰。後來,王海容目睹社會主義建設進入高潮時期,便萌生了盡快走上工作崗位,融入社會建設中的念頭。
可她的家人知道王海容的想法後,紛紛勸她繼續參加高考。年輕人的倔強個性和狂熱讓王海容打定了主意,她便瞞著全家人在北京四處奔走,最終在北京市化工廠找到一份工作,默默開始了她短暫的學徒生涯。

毛主席和王海容
1960年,王海容的學業喜獲豐收,終於如願以償考入了北京師範學院俄語係,正式成為了一名大學生。
王海容雖然踏入了大學的校門,開始了緊張的大學生活,但她總是想把自己在工廠裏的這段生活感受寫出來。於是,風華正茂的王海容,有感而發,一氣嗬成,寫了一篇洋洋數萬言的文章。
文章寫好後,自感語言還算樸實,真實地表現出了像她這樣一個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學生對社會的認識。這篇文章的字裏行間,流露出對黨、對人民、對祖國的樸素真摯的情感。
王海容想把這篇文章拿去發表,但又覺得自己這篇不加修飾的文章,似乎還應該再精心雕琢一下。於是,1960年8月1日,王海容提筆給毛澤東當時的秘書葉子龍寫了一封信:
“想請主席公公在百忙之中抽出一點點時間幫我修改一下。文章寄出後,一晃就是兩個多月。10月中旬的一天,王海容突然接到通知,說是毛澤東要親自接見她。得到這個消息,王海容非常激動,她每天都在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

後排中間為王海容
10月17日下午3點,王海容準時來到中南海毛澤東的住處。一進門,就見到毛澤東手中拿著一疊厚厚的稿紙。仔細一看,正是自己早先寄給葉子龍的那篇稿子。
毛澤東不僅仔細閱讀了全文,而且還對這篇差不多是中學生習作一樣的東西做了大量的修改。在稿子的第一頁上,毛澤東寫了兩行大字,第一行是“我的經驗”,第二行是“徒工王波”。
原來,毛澤東不僅為王海容的文章起了一個標題,而且還為她本人起了一個叫做“王波”的筆名,這大概是王海容一生之中惟一的一個筆名了。
問過一些日常生活瑣事後,毛澤東把手中的稿子遞給王海容,然後順手拿起桌上的一支香煙,王海容趕忙過去給他點著火,然後便坐在椅子上,一頁一頁地翻起稿子來。
王海容發現毛主席在稿紙上都進行了認真修改,而且不少段落幾乎都是重寫。在修改這篇文章時,毛主席還使用了“黃毛丫頭”這個稱謂,字裏行間表達出他對這個表侄孫女的喜愛之情。

毛主席在日理萬機的工作中,還能抽出時間修改這篇佳作,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了。
可以想象,毛主席之所以這麽做,不僅僅是出於對這個表侄孫女的愛護和關心,也表現出了他對像王海容這樣一名青年學生的愛護和關心。
後來,王海容的這篇文章成功在《中國青年》雜誌上發表了,編輯部還專門寫了一個“編者按”,將毛主席修改的這幾段話引用出來,作為整篇文章的點睛之筆。
04 畢業後,王海容收到去外交部消息
在北京師範大學,王海容發奮讀書,除了學習專業課程之外,她對文學、哲學、數學、甚至是軍事方麵都表現出濃厚興趣,抓緊一切時間自學英文、法語、德文,這都為她今後進入外交界打下了基礎。
北京師範學院培養畢業生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讓畢業生今後去北京市城鄉各個中小學當老師。王海容讀的是俄語本科專業,按道理應該去北京某所中學成為一名俄語教師。

王海容與毛主席接見尼克鬆
但王海容畢業後,卻沒有當過一天老師。王海容畢業的時間時1964年夏天,就在她拿到畢業證時,學校曝出一條特大新聞:王海容要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報道!
聽到這個消息,不僅同學們震驚了,甚至連王海容本人也愣住了。她沒有絲毫準備,但這個事情畢竟是事實。
鑒於當時中蘇關係已經惡化,王海容即便是來到外交部工作,但俄語專業已經不像建國之初那麽受“寵”了。因此,王海容甚至連自己在外交部辦公室都沒顧得上去,便被派往北京外語學院進修英語去了。
由於王海容本來就有很好的英語基礎,加上毛澤東親自讓秘書找到當時在北京外語學院英國文係任教的章含之,委托她多加關照王海容幫她開開“小灶”。於是,章含之每周給王海容補課。一年下來,王海容的英文水平進步突飛猛進。
進修結業前夕,王海容又一次接到通知:偉大領袖毛主席要接見她。這是毛澤東第一次正式接見王海容,也是第一次正式和她交談。

王海容在外交場合
此後,隨著這次談話內容被廣泛地傳播,王海容與毛澤東非同一般的關係也被披露於世,廣為人知;王海容也因此在一夜之間,成為了全中國的知名人物。
在那次接見中,毛澤東海闊天空地發表了他對中國教育革命的一係列看法。他說:要允許學生上課看小說、打瞌睡;甚至他還誇獎那些不守校規校紀的學生。
他說,老師講得不好,為什麽就一定要聽呢?他還說:在學習上不要搞5分,也不要搞2分,搞3分、4分最好!
偉大領袖這些驚世駭俗的談話,使得從小就一直受傳統教育思想影響的王海容感到震驚、迷惘和不解。主席公公的這些話與現實的教育狀況完全相反,難道說現在學校裏搞得這些完全都錯了嗎?這讓王海容無論如何難以接受。
直到過了若幹年後,王海容才漸漸地有所領悟,她慢慢地才體會出,主席公公當年講的那些話,其實就是在鼓勵年輕人要敢想、敢說、敢幹,不要因循守舊,不要迷信專家權威。

左二為王海容
在這次類似於家庭式的祖孫漫談中,毛澤東還向王海容提出了一個要求:要讀一讀曹雪芹的《紅樓夢》和蒲鬆齡的《聊齋誌異》。毛澤東當時曾耐心地對王海容說:“要做翻譯、搞外文,不讀聖經、佛經,不讀小說,那怎麽能行呢?”
毛澤東還告訴王海容,要記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詩句。
談到最後,毛澤東反複地、語重心長地告誡王海容:“我們的幹部子弟很令人擔心,他們沒有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優越感。要教育他們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輩,而要完全靠自己。”
05 王海容令人瞠目結舌的升遷速度
1965年11月,王海容結束了在北京外語學院的進修,她又回到了外交部。按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她被安排在辦公廳秘書處的綜合組工作。
最初,她主要是負責部長們與周總理之間的文電收發工作,同時也幹一些其它諸如編寫外交通報之類的雜活。

晚年的王海容
這時的王海容,正是意氣風發、風華正茂的年紀,脾氣性格幹脆直爽,辦事愛著急,而且不管是大事、小事,都是風風火火、潑潑辣辣地去幹,再加上毛澤東反複鼓勵她要敢想、敢說,敢幹,所以她說話辦事都是直來直去。
了解外交部內情的人都清楚,外交部是國務院各部委幹部中升遷速度最快的一個部,原因有兩個。
一是外交部匯集了全國各路外交精英,資深的人物大大過剩;二是周恩來總理多年以來執掌外交部,對有許多年外交經驗的同誌尚且是降格使用,年輕的同誌想要升遷更難了。
我們熟知的外交才子喬冠華,從司局級升到副部長就經曆了漫長的15年,其中從部長助理升到副部長就用了有十年之久。
1970年,周恩來直接提名王海容擔任外交部禮賓司“負責人”。1971年7月,王海容正式被任命為禮賓司副司長。

王海容
1972年,又一道命令下來,王海容被提拔為外交部部長助理。1973年下半年,王海容被任命為外交部副部長,負責大洋洲和美洲的事務。
從部長助理到副部長,雖然僅僅是一級半級之差,但副部長的工作範圍和工作責任要大得多,必須獨當一麵,責任重大。
因此,在當時外交部部務會議上,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幾個飽經滄桑、年過半百的老先生和一個快人快語、英姿颯爽的姑娘共同議事的情形。
在新中國外交部建部近50多年時間裏,王海容是50多位在位和卸任副部長中唯一一位女性,也是副部長中最年輕的一位。
人們常常稱升遷速度快的幹部為“坐直升飛機飛上來的”,這個比喻用在王海容身上非常恰當。四年時間邁了4大步,從一個普通幹部迅速升到了副部級。王海容很幸運,她在政治舞台上出盡了風頭,接受了鍛煉,增長了才幹。

王海容和周總理接待外賓
1976年,一代偉人毛主席離開人世。王海容得知主席公公仙逝的消息,撫棺慟哭。
1984年4月,對於王海容而言,又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她來到地處前門東大街國務院參事擔任副主任一職,行政級別上保留副部長級別待遇。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30多年前,新中國剛剛解放,王海容的爺爺擔任政務院參事;30多年後,中國正在改革開放,王海容又來到國務院擔任參事室副主任。
由於王海容曾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領導下工作,她對周總理事必躬親的工作風範耳濡目染。來到參事室工作後,她繼承了周總理的工作作風。
這時,王海容已經將近50歲了,還沒有結婚。當然,她也曾收到過很多求愛信,但她都是默默將其鎖在抽屜,從來沒別人談起過。以至於後來,王海容一生都沒有結婚,晚年也不願意撰寫回憶錄。

王海容晚年
但她的生活並不孤獨,有一個幸福又熱鬧的家庭。多年來,她一直和母親肖鳳林、弟弟王起華、弟媳裴震坤以及侄兒王宇清、侄女王宇丹生活在一起。
他們的家就在中南海旁邊。那裏,一條僻靜的小巷,隔開了繁華的鬧市,一座歐洲古典風格的雅致小樓,顯得格外清靜、幽雅。
2017年9月9日,王海容病逝於北京醫院,享年79歲。王海容離開之際,隻有李敏、張玉鳳、唐聞生陪著她,最後的頭銜是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副部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