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斯大林步伐阿爾巴尼亞在霍查手裏什麽樣
在蘇聯老大哥倒下後,有一個國家整整四十年,都在頑固地堅持蘇聯型的社會主義模式,這個國家在40年的時間裏,成為一個政治上高度集權,經濟上封閉管理,外交上孤立政策的一個名副其實的“閉關鎖國之邦”,在這40年中,這個國家發展極度緩慢,但政權高度穩定。因為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不斷地清洗著黨內的所有反對派和所謂的“政治敵人”,日複一日地重複著斯大林時期蘇聯的一切。
這個國家就是我們曾經艱難時期的盟友,阿爾巴尼亞。
其實這個國家一開始並非如此,它也曾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結盟,但在斯大林逝世後,一切都天翻地覆。伴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這個國家徹底慌亂了手腳,它的領導人恩維爾·霍查,為了避免國家受到“帝國主義”威脅,幾乎切斷了阿爾巴尼亞和國際的所有聯係,並一次次抨擊其他共產主義國家,稱它們是在向資本主義的複辟敞開了大門。
在內外皆亂,整個西巴爾幹地區人心惶惶的情況下,恩維爾·霍查最終跟隨他的偶像,斯大林的步伐,踏上了對所謂“黨內異己”進攻的道路。
僅僅是從1971年到霍查逝世的十幾年中,先後有數十名黨內委員在清洗中被殺,遭到關押流放的更是不計其數。
恩維爾·霍查在政治上的唯我獨革的確是取得了一些成效,在經濟、社會等等領域,都讓民眾看到了希望。比如80年代初期,阿爾巴尼亞一改以往的“借錢度日”,腰板兒挺起來了,不但可以在穀物、電力、石油和其他化工製品生產中自給自足,甚至還有餘力出口。到1980年,國民生產總值也達到了1200美元,教育和衛生領域也取得了顯著進步,顯而易見的就是文盲少了。但是以前看過我視頻的小夥伴也知道,體量這個事,長期的集中經濟管製,阿爾巴尼亞商家沒法接受外國貸款,沒法吸引國外投資,沒法和外國一起搞合營,這不典型的內卷嗎?現在事實證明,內卷是行不通的。
科技沒法進步、國民經濟發展停滯,這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到了霍查後期,阿爾巴尼亞經濟已經停滯了,工農業不景氣,市場供應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這種後果甚至一直影響到了現在,如今阿爾巴尼亞的人均國民收入仍然是歐洲最低。在這個時候,阿爾巴尼亞仍然是緊鎖大門,
當然了,大家可以想象,這樣一個人未來的命運。恩維爾·霍查從高高在上,到身敗名裂,再到屍骨被挖出,家人因他坐牢,僅僅就在他逝世15年後。
這人真就是斯大林的忠實粉絲?還是說他就是一個霸道的獨裁者?事實上,他曾在社會主義火種的法國進修,也曾是反法西斯的排頭兵,甚至差點被意大利占領當局判處死刑,這樣的一個人,不得不說是很有領袖魅力的。所以在1994年,當霍查帶軍奪回首都地拉那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霍查遵循著人民的意願坐上了最高的那個位置。
霍查上位後,麵臨兩個選擇,一個是美英扶持實行君主製的希臘,一個是政治上觀念相同,實力相對較強的南斯拉夫,這一個是天然敵人,一個是強鄰友邦,選擇誰毫無懸念。但是霍查此人,有倍兒強的民族主義情結,所以哪怕在阿爾巴尼亞建政後,南斯拉夫是第一個承認其政權,並第一個簽署友好互助條約的國家,霍查仍然覺得其心夠野,不得不防。
所以,本著給出去多少就得要回更多的原則,霍查在送給南斯拉夫領袖鐵托三支槍以後,他獅子大開口,要求南斯拉夫捐助超過其國內人均需要的十倍以上的酒精,並要求南斯拉夫援助鐵路、援建鋼廠、援助糧食。南斯拉夫還不好意思不給,霍查此人可以說是非常有商業頭腦。
當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的關係日益尷尬的同時,南斯拉夫也與蘇聯日漸僵硬,一個是巴爾幹這邊的“一把手”,一個是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自然誰也不太服誰。1948年初,為了防範希臘進攻,南斯拉夫不與蘇聯協商,準備派出一個師進駐阿爾巴尼亞南部,此後又與希臘秘密談判,這讓斯大林無比震怒。1948年6月,共產黨情報局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上直接宣布開除南共,老大和老二就此決裂。
他們的決裂讓恩維爾•霍查看到了機會,在南蘇關係破裂後,霍查積極向斯大林表示忠心,說自己多年來一直同鐵托分子的敵對活動和陰謀活動鬥爭,自己一片赤誠之心蒼天可鑒。這樣看上去,就說到了我們第一個問題,恩維爾霍查真是斯大林的忠實鐵粉?這樣看來的確是。接下來的1948年9月,在阿共八屆中央全會上,霍查表態擁護情報局的決議,直接確立了反南斯拉夫方針。隨後,霍查突然將黨內二號人物佐治等16人投入獄中,並指控他們是南斯拉夫的代言人。1949年,霍查將這16人全部處死。
這就很明顯了,早在1944年底,阿爾巴尼亞剛剛建立政權,霍查開始膨脹、飛揚跋扈、不受製約的那段時期。黨的二號人物佐治就曾提議,要召開會議糾正霍查的錯誤。霍查通過討好斯大林,討好蘇聯,通過清理佐治,獲得了斯大林的好感,從蘇聯得到了更多的援助,在國內也鞏固了統治。
同樣的,為了繼續鞏固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霍查一切照著蘇聯的樣子畫瓢,推行土地國有化政策,實行蘇聯式的農業集體化政策,取消市場,采取對麵包、油、 肉、服裝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製等等,包括五年計劃經濟模式,一切有樣學樣,絲毫沒有思考阿爾巴尼亞是否應該這樣做。
然而,全方位學習的後果是,阿爾巴尼亞開始大規模的饑荒,當然了,雖然有饑荒但是霍查不慌,缺什麽直接向老大哥伸手,整個一無底洞。然而民眾不是傻子啊,每當有人質疑恩維爾霍查的動作與動機時,霍查就反手一個甩鍋,稱美國、英國、意大利、南斯拉夫正從陸地、海上、空中包圍阿爾巴尼亞,一切的危機全部是這些國家的封鎖帶來的。
閉關鎖國時期,人們或許還會相信。等霍查去世後,國門再度打開,人們發現,霍查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說出的都是謊言。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個全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阿爾巴尼亞卻在閉塞中一窮二白,民眾對外部的世界一無所知,食不果腹,整日為了三餐而奔波。
然而無論國內怎麽困難,霍查為了自身的榮耀,仍然以嚴厲的手段控製著國門,雖然有著亞德裏亞海得天獨厚的條件,可阿爾巴尼亞拒絕發展旅遊業。因為霍查說,我們不能將陽光、空氣和海灘,出售給外國資本家。外國人哪怕千辛萬苦進入了阿爾巴尼亞,也不能穿著鮮豔衣服,男人不能穿喇叭褲,女人不能穿超短裙或超長裙,以免汙染了阿爾巴尼亞的純潔。
在霍查統治的那40年中,阿爾巴尼亞是地球上最大的監獄,與全世界隔絕,霍查則死死地捏著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