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為民的日夜勞作,周總理幾乎已經累積成病體。身為親密的戰友與老朋友,毛主席看著周總理的身體狀況感到擔憂,常常關心總理的身體狀況。而總理每次都說自己身體狀況良好,不需主席擔心。
因為病情越來越重,周總理不得不住院了。不過,周總理還是堅持在醫院工作。
據統計,周總理住院後,自1974年6月1日起,他足足做了14次手術。其中做了大手術6次,做了小手術8次,平均每40天做一次。在這種狀態下,周總理仍放心不下全國的人民。在過勞的辛苦之下,周總理的體重變得越來越瘦。
沒人想到,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的心髒在那一刻永遠停止了跳動。78歲的周總理已經與世長辭這一天全國同胞陷入悲痛。那一天早上,83歲的毛主席得知噩耗,悲傷難忍,痛哭流涕。毛主席的好戰友,中國人民的好總理,最終還是走了。
當中央領導研究如何處理周總理的後事時,悲傷的總理夫人鄧穎超來了,帶來了周總理的最後要求。周總理生前已經說出了關於自己後事的請求:不要留骨灰,後事不要特殊化,也不能有別於任何人,追悼會不要開,也不要搞遺體告別。
總理不想麻煩任何人,更不希望自己的葬禮勞民傷財。身為一個偉人,他卻隻想普普通通的離開,作為一個普通的新中國公民離開。鄧穎超請求中央領導考慮這些請求。
關於不辦追悼會一事,中央領導李先念同誌含著淚說:“不行,不能從總理這兒開這個頭,全國人民決不答應的。小平同誌也說:“先念同誌的意見有道理。”如果什麽都不做,人民不答應,要好好辦好,才能向全國人民交代。大家沒法統一意見,最後大家隻能找毛主席拿定最後的主意。
根據毛主席的意見與中央領導的研究,最終駁回了最後的一條請求。毛主席說:“他是好總理,一輩子為了國家和人民付出的太多了!”周總理畢竟是全國人民的總理,未來如何處理,不僅要考慮到總理的意願,還要考慮到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周總理逝世,全體人民都陷入極度的悲痛,為總理辦一場追悼會,是全國人民的願望,大家都希望對著人民的好總理進行最後的道別。因此,最後中央決定不采納最後一條請求,尊重周總理其他的願望,但是要為總理辦一場追悼會。
有中央領導同誌認為,總理是應該下葬的,骨灰要留一部分在八寶山,但鄧穎超同誌堅決拒絕了,因為不留骨灰是周總理生前的願望,她希望能尊重總理的心願。畢竟,追悼會是領導同誌和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因此舉行追悼會也是合適的。
1月15日,在小平同誌的主持下,周總理追悼會正式舉辦,在人民大會堂的會場上,在場眾人悲痛難忍,淚眼婆娑。隨後總理的遺體被火化後,夫人鄧穎超抱著骨灰盒走出來。大家都不願接受這個事實,大家都不能接受,那個愛人民的好總理真的離去了。
有人說,總理去世這幾天,全黨全軍全國人民都極度悲痛,能不能給全國人民幾天悼念的時間,再將骨灰撒入江河。但鄧穎超堅決拒絕了,她說:“中央已經決定了,按照周總理生前的願望去辦,你們就不要再提此事了。”
總理的骨灰分別被灑在了四個地點,不僅有首都、天津、還有密雲水庫、黃河入海口。因為總理想要化入滋養中華民族的江河湖海中,靜靜的守護著他熱愛的中國。年輕時,周恩來曾說過一句話:“為中國的崛起而讀書。”
他不僅是這麽說的,他的一生也是這如此做的。作為一名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是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戰士,幾十年來,周總理在內政和外交方麵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提高了中華民族的國際地位,恢複和改善了國民經濟,確保了中國人民的和平。所有人都認同,他是當之無愧的,人民的好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