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周去世後老百姓的悲喪是有區別的,這點是事實,無需否認。
至於有人說他(們)自己當時不是悲傷而是高興,俺可以相信他(們),不是事後的胡扯。
階級的烙印嗎。
這裏想說的是,老百姓對毛周去世的態度的差別,一個更憂傷,一個更震驚。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周是人,而毛是神。
我相信,你父母去世時你的悲傷程度比周去世時更甚。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隻能說明你不是人。
哈。
但這顯然不表明你父母比周偉大,甚至也不表明你自己認為你父母比周偉大。
你悲傷,是因為他們是你的父母。
所以,悲傷程度與偉大程度無關,隻與親近程度有關。
教徒喜歡說神跡,其實神話而已。
毛做的事,比起神跡來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些事情,即時當時覺得不可思議,多少年後,亦必是神跡。這一點,周比其他人更清楚,所以才有他絕不反對毛的決定一說。
舉個例子:
上山下鄉。
其實你也知道,在美國高中畢業爬藤,如果你孩子有數月非洲“插隊”的經曆,是不是比SAT考滿分還管用?
這和毛思想是不是不謀而合?
至於上山下鄉為何到後來大家都不說好?
說到底,還是周及其官僚們在執行中出了偏差。
毛說的是: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農村是個廣闊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可是執行起來就變成:紮根農村一輩子!
誰有兩輩子啊?
這不是執行的問題是啥?
假設一下,把下農村變成一種鍛煉或是職前培訓,而不是終身職業,結果是不是大不相同?知青們是不是會趨之若鶩,就像美國孩子以去非洲為榮一樣?
老實說,我自己現在有時侯就會想,如果我當年在農村插過隊,是不是上大學後會更珍惜機會?更加努力?
答案是肯定的。這也為我後來的洋插隊經曆所證明。
另詩為證:
西出洋關去故國,
年近不惑補插隊。
鄉音依舊鬢未衰,
君問歸期我問誰?
扯遠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
毛不是神但勝似神,與你我服不服無關。
啥時候你看到國內外的老百姓上街遊行舉周的像而不是毛的像的時候,你再來跟俺阿哥遊。
以上是對幾個扯淡帖的觀後感。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