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根據斯大林的意願,毛澤東派出誌願軍,對北朝鮮金日成提供幫助。此前數月,金日成揮軍南侵與美國的盟友大韓民國之間爆發了戰爭。對斯大林來說,毛澤東出兵朝鮮的決定具有重大意義,他後來多次說過,直到中國參加朝鮮戰爭,對朝鮮領導人金日成進行切實幫助和支持之後,斯大林才把“鐵托主義”的帽子從毛澤東頭上摘下來,相信“中國共產黨人不是親美的,中國革命不是‘民族共產主義’的樣板”。據中國外交部長陳毅說,在得知毛澤東出兵朝鮮幫助金日成的時候,斯大林甚至落淚了,“中國的同誌實在是太好了!”斯大林曾經兩次這樣說。毛澤東出兵朝鮮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對斯大林盡忠的表示,說得通俗點就是毛澤東向斯大林遞交的“投名狀”。
朝鮮戰爭爆發前,金日成和斯大林搞了一個協定。實際上正是斯大林挑起了戰爭,他支持金日成的冒險計劃,該計劃是:在27天內奪取南方。倘若沒有斯大林的首肯,金日成斷然不敢越過38度線一步。
美國人之所以卷入這場戰爭,也完全是斯大林有意為之的結果。聯合國應美國要求,定於1950年6月25日就朝鮮戰爭問題召開會議。在投票表決之前,蘇聯第一副外長葛羅米柯請求斯大林給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雅科夫·亞曆山德羅維奇·馬利克下達參加安理會會議的指示,以便對聯合國的決議投否決票。斯大林對此建議置之不理。葛羅米柯認為,馬利克應當返回安理會,以阻止通過任何反對朝鮮和蘇聯的決議。斯大林斷然拒絕:“我認為,蘇聯代表不應該參加安理會會議。”葛羅米柯進一步解釋說,在蘇聯代表缺席的情況下,安理會會通過派遣聯合國軍前往韓國的決議。斯大林根本不為所動,他親自向葛羅米柯口述了給馬利克的不得參加安理會會議的指示。
斯大林就這樣主動放棄了使用否決權的機會,盡管“在戰爭爆發的當天就已經明白,美國將會幹涉”。安理會在蘇聯代表缺席的情況下,以九票讚成通過了譴責北朝鮮的決議。西方國家由此被拖進了一場血腥戰爭:6月27日,在蘇聯代表再次缺席的情況下,安理會批準了使用國際武裝力量來抵抗北朝鮮人民軍的決定,隨後15個國家參加了對朝鮮人民軍的反擊。
斯大林在聯合國軍決議出兵朝鮮後,對他的同誌解釋了他之所以指示不參加安理會是有意要把“帝國主義者”卷入朝鮮戰爭的原因,他說:鬆開美國政府的手腳,給它機會,使其能夠利用安理會中的多數再做一些蠢事,以便國際輿論能夠看穿美國政府的真實麵目。-------我們退出安理會後,美國在對朝鮮的軍事幹涉問題上陷入了混亂,敗壞了自己在軍事和道義上的威望。-------很明顯,美利堅合眾國的注意力從歐洲轉向了遠東,從世界均勢的觀點來看,這一切是不是對我們有利呢?絕對是的。讓我們假設一下,中國為了朝鮮的自由和他自己的獨立而加入這場戰鬥,美國政府在遠東的泥潭裏陷得更深。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什麽結果?首先,美國是沒有能力對付擁有龐大的軍事力量,嚴陣以待的中國的,-------這場衝突將使美國背上沉重的包袱。其次,由於背上了沉重包袱,在短期內美國將沒有能力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第三次世界大戰有可能被推倒無限遙遠的未來。這又將為我們贏得鞏固歐洲的社會主義所必須的時間。還有一個事實我沒有提到呢,即美國和中國的衝突將會給整個遠東地區帶來一場革命。從世界均勢的觀點來看,這一切是不是對我們有利呢?絕對是的。你看,蘇聯是否參加安理會的問題並不像乍看起來的那樣簡單。
由此可見,從一開始,斯大林就在打著如何利用朝鮮戰爭來削弱美國的如意算盤,具體途徑就是推動美國不僅與朝鮮而且與中國發生衝突!朝鮮戰爭對斯大林而言是新的世界革命的全球計劃的一個部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