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什凱克尋找蘇維埃吉爾吉斯的城市烏托邦,蘇聯早期的烏托邦城市。

來源: chufang 2022-12-24 16:28:1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223 bytes)

在比什凱克尋找蘇維埃吉爾吉斯的城市烏托邦

Bricoleur 2018-11-01 14:15:17

 

奧什巴紮,比什凱克

(首發澎湃新聞“市政廳”欄目

 


 

從阿拉木圖飛到比什凱克隻用半小時,飛機剛起飛便著陸了。比什凱克是吉爾吉斯共和國的首都,其機場命名來自吉爾吉斯人的史詩英雄——瑪納斯,瑪納斯機場擠滿了剛從聖地返回的戴著牧民氈帽的朝聖團。

和能源豐富、雄心勃勃要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鄰國哈薩克斯坦不同,吉爾吉斯在蘇聯解體後經濟一路下行,人均GDP甚至一度隻剩下1991年的一半。從機場到市區,坐蘇式小巴要一個鍾頭,我坐上的那一班開到一半就拋了錨,修了一個小時才繼續行程。

吉爾吉斯擁有聞名世界的壯美自然風光。比什凱克的南邊是白雪皚皚的天山山脈阿拉套山,遊客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獨聯體國家與歐洲各國來到這裏,坐車去幾百公裏外的伊塞克湖度假,那裏水天一色,雪山映著高原,格外壯美。人們還在山間徒步,騎馬喝茶,住氈房吃抓飯。2014年,吉爾吉斯發起“世界遊牧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九月則是第三屆,來自近百個國家的上千名運動員在伊塞克湖的群山草原間張弓搭箭、策馬奔馳的照片在網上引來一陣陣“好帥”的驚呼。

 

阿拉套廣場的世界遊牧運動會海報

相對牧區風光,首都比什凱克有些沉悶。人們更喜歡去郊野尋找“天山外的另一個伊犁”,尋找吉爾吉斯的民族文化。但如果在比什凱克停留幾天,在城市中穿行,那些蘇聯時代留下的雕像、紀念碑和赫魯曉夫式公寓樓就會不斷提醒:這座曾經叫做伏龍芝的城市,還有另一段曆史。曾幾何時,吉爾吉斯的這座首都,是一個巨大的蘇維埃城市烏托邦試驗場。而這個故事,要從一戰前的東歐開始說起。

天山腳下的捷克人

1925年,當斯蒂夫·杜布切克帶著妻子和兒子亞曆山大·杜布切克(後來成為了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總書記),經由漫長的火車與汽車旅途,橫穿整個歐亞大陸來到比什凱克時,這裏還是一片荒灘——南邊的群山中是被沙俄“征服”的吉爾吉斯人,平原上則居住著遷移過來的零零星星的俄羅斯族農民與初習耕作的牧民。第二年,蘇聯政府將這裏命名為“伏龍芝”——吉爾吉斯境內一位俄羅斯移民家庭出身的老布爾什維克開國元勳,以突出蘇維埃時代中亞的革命氣氛。

跟杜布切克一家一同來到的,有300多名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德意誌人和烏克蘭人。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工匠、工人和農夫。這些人共同屬於一個新成立的、叫做“Interhelpo”的生產-消費合作社。Interhelpo是一個世界語創造的詞匯,意思是“互助”——無產階級跨越國家的團結。

 

Interhelpo徽章

Interhelpo和捷克工人魯道夫·帕夫洛維奇·馬雷切克(Rudolf Pavlovich Marechek)密不可分。馬雷切克是個傳奇人物,19世紀末出生在奧匈帝國統治下的捷克斯洛伐克南部山區的一個村莊。一戰前的奧匈帝國失業嚴重,找不到工作的馬雷切克去了俄羅斯,又輾轉回到維也納,在那裏找到了一份木匠工作,認識了一批東歐工人,他加入了他們的互助社運動,同吃同住同勞動,互相向對方教授語言,還一起學習了當時流行在國際主義者中的改良版世界語——伊多語(Ido)。

一戰爆發讓東歐工人大批流亡,馬雷切克到了俄國。不信任外國人的沙俄政府,將其中許多人遣送到了遙遠的中亞七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哈薩克斯坦東南部到吉爾吉斯斯坦西部一帶。馬雷切克也是其中一員。流放生活反而成就了馬雷切克的傳奇,在維也納學習了各種語言的他很快掌握了俄語、哈薩克語和吉爾吉斯語。當十月革命的結果從遙遠的彼得堡傳來時,馬雷切克已經可以和當地人愉快交流了。很快,他被選派為蘇維埃的代表,遠赴新疆向革命前後逃離中亞的牧民解釋政策,勸他們回吉爾吉斯。翻過天山的他,在阿克蘇被楊增新政府的警察當作間諜捉拿,他想方設法逃脫,還成功完成了任務——帶著當時逃到中國境內的吉爾吉斯人回到了故土。

1922年,回到捷克的馬雷切克響應了蘇俄團結國際工人的號召——在當年召開的共產國際“四大”中,世界各地的工人階級代表通過了一項決議,呼籲國際工人以資金、技能等方式援助剛剛結束內戰的蘇維埃俄國:“一切工人政黨和組織,首先是共產黨人,有責任通過除了革命的政治鬥爭之外,還要通過由廣大群眾開展的經濟援助行動,迅速而有效地援助蘇維埃俄國重建它的經濟”。馬雷切克熱切地發動起當年一起學習伊多語的朋友們,組建了Ingterhelpo合作社。他們摩拳擦掌,準備前往遙遠的“世界盡頭”——蘇維埃中亞,去那裏大展拳腳。

 

前排右二為馬雷切克

馬雷切克和他的朋友們都是富有經驗的產業工人、熟練技工或農夫,他們為合作社設置了很高的入門標準——成員都需要賣掉自己的房產以籌措一筆資金為將來的合作社提供基礎。來到蘇維埃的他們帶著機械、資金和全部家人,迫不及待地穿越草原,一路向東而來,杜布切克一家也是其中一員。

其實馬雷切克和他的朋友們能夠來到中亞是幸運的。在那個時代,對國際無產階級的支援,列寧和他的同僚們有許多擔心,其中之一就是太多工人向往蘇俄,並且急切渴望著移民蘇俄。蘇維埃政府擔心這樣的移民浪潮會增加蘇聯的承載負擔,並且使得世界其他地方的工人運動因為人口流失而停滯不前,更重要的是,這樣還“緩解了資本主義的世界危機”。在“外國工人移居俄國,隻限於工廠有迫切需要的有專門技術的工人”方針下,蘇聯的國際主義沒有變成世界工人的大範圍流動。Interhelpo的國際主義者們最終發現,他們走得很快、很遠。

工人階級的花園城市

馬雷切克發起的Interhelpo,是20世紀初工人運動烏托邦城市理想的一個縮影。

 

Interhelpo街街景

今天走在這片街區,仍然能看到許多當年的痕跡:馬路以合作社命名——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以世界語命名的城市道路。附近的公園則是紀念1930年代報導合作社建設的捷克記者伏契克(Julius Fuchik,他後來在歐洲被納粹抓捕並殺害)。近一百年前修築的老樓盡管外麵看上去斑駁不堪,卻仍然堅固。當然,這種曆史感能夠存在,也是因為獨立後的吉爾吉斯共和國無力更新基建,這裏的人行道和下水道仍然是一百年前的,已經有部分風化成了沙土和礫石,走在上麵坑坑窪窪,深一腳淺一腳。

 

Interhelpo街街景

從衛星圖上看, 當年Interhelpo的烏托邦城市空間布局保留得完整無缺——在比什凱克市中心的西邊,老火車站的南邊,有一大片直徑長達一公裏的巨大環形街區——Rabochiy Gorod,即“工人城”。街區裏大多數房子,都是一層或兩層的木質小樓,擁有自己的車庫、花園,周圍環繞著放射狀的道路和綠化帶。公共建築(如學校)散布其中。Interhelpo街在“工人城”的北邊,建築多是兩層樓的公寓。在Interhelpo街和“工人城”之間是曾經的工廠區。如今在蘇聯解體近三十年後,許多工廠都因為失去市場而倒閉了,廠房空置著。

Interhelpo的環形“工人城”,並非來自布爾什維克的社會理想。我本以為Interhelpo這樣的烏托邦合作社,應該會采取蘇俄早期列寧格勒那充滿未來風格的構成主義現代主義建築,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這座工人未來城市的樣本,追溯到頭,居然和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衛星地圖上的“工人城”

在工業革命初期,歐洲工人階級住在擁擠不堪,生活條件難以忍受的城市公寓中。19世紀,當崛起中的美國工廠開始建造工人住宅區時,對歐洲工人城鎮的批評與美國清教徒追求田園生活的想象,就共同催生了一種“城鄉共生”的理想。

 

“工人城”的設計圖

19世紀的美國文化巨擘是愛默生、梭羅、惠特曼,他們無一例外主張人和自然的親近。受到這樣文化影響的美國進步主義者們,提出工人應該住在一座座獨棟房屋中,周圍有綠樹、田地環繞。這種理想的工人城鎮被遊曆過美國的英國思想家霍華德·埃比尼澤(Ebnezer Howard)加工後,闡釋為低密度、中等人口規模的“田園城市”。在霍華德的理想中,田園城市的布局要經曆一係列複雜的計算和調控,最終在幾何上呈現出環環相套的樣貌。但不變的是,田園城市要讓工人同時享受城市與農村的樂趣,不至於太擁擠,每個人都有家庭的獨立空間。

 

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的想象圖

受到英美吹來的工人階級烏托邦的理想之風吹拂,Interhelpo的成員們來到“一張白紙”的中亞實踐夢想。然而初到比什凱克的Interhelpo成員們麵對的是幾乎“一張白紙”的荒灘。冬天苦寒,許多人的孩子都患了病,其中不少沒能撐下來。合作社終日麵對分裂問題——男人和女人之間結下了梁子,婦女們們責怪男人們為何要將自己帶來如此艱苦的“野蠻”環境裏。

當然,烏托邦的理想終究戰勝了自然環境,對勞動的狂熱克服了現實的困難。學校、幼兒園、福利院、俱樂部、公園、音樂學校、體育設施、診所、食堂和辦公樓,一座座建設起來。與之同時的還有拖拉機廠、服裝廠、家具廠、製鞋廠、裁縫店、機械廠、紡織廠、家具廠、發電廠……

1930年,interhelpo一年的產品價值可以占到吉爾吉斯共和國總產品的40%。從1925年到1932年,前後共有1031人從東歐來到比什凱克。這些Interhelpo的移民幫助吉爾吉斯建立了現代工業和農業的基礎,也正是在合作社裏,誕生了吉爾吉斯人的第一批工人階級。新出現的工人,也像合作社的“工人城”那樣生活,這種居住模式直到今天仍然為大部分的比什凱克城區所繼承——Interhelpo修築的運河穿行在一座座獨棟木屋構成的海洋中,一副美好的田園風景。

 

比什凱克郊區運河岸邊

烏托邦的理想總是短暫的,盡管為了短暫實現而投入的勞動總是令人回味。隨著“牢不可破的同盟”代替“國際歌”成為國歌,隨著列寧離世,斯大林時代開啟,蘇聯土地上的外國人的日子開始不好過了。Interhelpo也概莫能外。對外國人的懷疑、整肅乃至清洗接踵而至。本地蘇維埃政權對這個帶著濃濃自我管理、自我解放的工團主義味道的合作社也愈發不滿。在1930年代,很多人離開了,或者消失了。再往後,Interhelpo的工廠和學校被當地政府接管,社區的語言也從伊多語變成了俄語。

Ingterhelpo的記憶慢慢從比什凱克人的腦海中消失了。到了今天,吉爾吉斯人聽到Interhelpo,常常以為這是一個保存著東歐生活習慣的社區。但其實,東歐的風景幾乎都消失了,Interhelpo在族裔上的痕跡微乎其微。但它的遺產,又的的確確遍布今天的比什凱克,成為整座城市的基礎風格。甚至,在距離比什凱克更遠的新疆伊犁,也留下了一座盛世才時代(1930年代)修築的環形社區——六星街。不知道它是否直接受到比什凱克的影響,但相似的布局讓它和比什凱克的“工人城”之間,隔著天山與伊犁河,遙遙呼應。

在比什凱克縱貫東西的列寧大街,在蘇聯解體後改名為了楚河大街(Chuy Prospekti)1996年,楚河大街聯通起Intergelpo街區的西段,在美好的經濟發展憧憬中改了新名字:“鄧小平大街”(Den Syaopin Prospekti)。

烏托邦的遠去

隨著斯大林時代的開啟和Interhelpo中捷克人的淡出。比什凱克開始和許多俄國城市一樣,建設漂亮的大型建築,舒適的高級公寓。到了赫魯曉夫時代,更加節省、簡潔的赫魯曉夫式五層住宅樓以驚人的速度解決了居住問題——這是另一個烏托邦,比什凱克修建了兩座“樓房廠”,從1955年到1964年的十年間,在吉爾吉斯就供應了13.6萬套公寓,足以容納整個加盟共和國40%的人口。這些樓房廠生產了成千上萬的樓房預製板,在工地上像搭積木似的拚裝起來。一些使用預製板的大型公寓樓,甚至可以在一個月之內蓋好。

 

吉爾吉斯建設中的預製板赫魯曉夫樓

這些赫魯曉夫樓多數位於南邊的山腳,形成了一群新的居住聚落。和工人城不同,這裏的規劃密度更高。新建成的樓房也增添了不少“吉爾吉斯”式的裝飾板。

到了勃列日涅夫時代,一連串的大型公共建築相繼落成——電影院、政府大廈、馬戲團、藝術博物館、體育館……為了凸顯蘇聯的社會文化,藝術家在建築內外裝飾了大量的馬賽克鑲嵌畫和浮雕作品。在比什凱克街頭行走,常常會感歎這些作品的精致。盡管,蘇聯解體後房產被私人買下,許多藝術作品都隨之消失了。餓

 

蘇聯後期的馬賽克壁畫:“為了祖國母親而工作”,在本地藝術家看來,蘇聯後期的藝術更少強調革命性質,和家庭、生活相關的美學開始複興。這幅馬賽克的作家便是以自己的太太作為創作模特。

蘇聯解體標誌著烏托邦的終結。事實上,中亞國家在蘇聯解體時並沒有強烈的分離傾向——這一點和東歐的加盟共和國相當不同。吉爾吉斯也是“反應遲鈍”的,它的經濟、政治、文化都沒有做好應對這一切的準備。在蘇聯後期,人們還沉浸在太空夢想和科技發展帶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中。今天,巨大的原子模型還在比什凱克的街頭矗立著,但那個時代已經結束了。

 

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時代建成的南城區域的一處早市

我來到比什凱克的時候,正值國家獨立日的假期。城區的街道上展覽著紀念吉爾吉斯大文豪艾特瑪托夫的海報。艾特瑪托夫早年的創作是墾荒與現代化——Interhelpo的曆史已經被蘇聯衛國戰爭的曆史覆蓋,吉爾吉斯牧民受到共產主義現代化理想的感染,走上了和傳統告別的道路。後來,他的創作則更加矛盾地在現代生活和傳統文化之間遊移。民族主義在後蘇聯時代的吉爾吉斯慢慢興起,年輕一代的創作者開始創作草原和群山間的英雄的故事,而Interhelpo路上的塵封舊事已經被拋在了腦後。

 

國家博物館門口,麵朝阿拉套天山的瑪納斯

比什凱克的國家博物館正在整修。它門口的銅像則象征著這個國家自我認同的變遷。蘇聯時代,博物館門口是高聳的列寧銅像。後來蘇聯解體,獨立後的吉爾吉斯將列寧像移到了博物館的背陰處,在原地換上了一座擎著牧民氈房圓頂的“自由天使”。再之後的2011年,這尊天使也被移走,一尊瑪納斯躍馬揮刀的銅像矗立了起來,望向阿拉套山。

 

 

所有跟帖: 

蘇共在比什凱克(當時叫伏龍芝)辦了個“伏龍芝”軍事院校,不少中共早期軍人在那裏留學實質是受訓,比如劉伯承 -viBravo5- 給 viBravo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24/2022 postreply 18:44:15

伏龍芝軍事學院在莫斯科,隻是戰爭期間暫時遷往中亞。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4/2022 postreply 18:49:20

你是對的,我把在比什凱克Frunze Museum大樓錯當作伏龍芝軍事學院 -viBravo5- 給 viBravo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24/2022 postreply 19:16:23

可惜了一塊好地方。吉爾吉斯有垂直氣候,低地年降雨量達1000mm,羨慕死接壤的中亞國家和新疆。吉國第二大經濟是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236 bytes) () 12/24/2022 postreply 20:51:3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