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賞:退還庚子賠款是美帝的侵華陰謀
1901年9月,八國聯軍的鐵蹄踏進了古老的東方國度,軟弱無能的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辛醜條約》,承諾向八國列強支付4.5億兩白銀巨額賠款,分39年付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億兩,簡稱“庚子賠款”。
其中,美國賠款為3293萬兩白銀,按照當時的匯率折算約為2444萬美元。
然而事實上,美國當時的出兵人數隻有三千餘人,傷亡不過區區40人。
事後,美國政府內部清算財政時,發現美國在《辛醜條約》中分到的賠款虛高,多了1200餘萬美元左右。
1904年12月,清廷駐美公使梁誠在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的爭論中,敏感地察覺到了對方表達出庚子賠款過多的意思。
梁誠隨即展開了調查,他翻閱了大量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文件,結果發現美國向中國索取的賠款數額,和它因為義和團焚殺劫掠造成的實際損失嚴重不符。
梁誠將這些文件整理好,編錄成冊,拿著數據和海約翰麵對麵談判,提出了核減庚子賠款,並威脅如若不然,就公開美國虛構事實、虛報賠款的“醜聞”。
除了外交談判外,梁誠還大力聯絡在美朝野人士,發動輿論攻勢,促使不少美國報刊發表文章讚成退款。
海約翰迫於壓力,就此事向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請示。
1907年12月3日,羅斯福總統正式向國會提交了退賠議案;次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了向中國退還庚子賠款1200餘萬美元的議案, 並特別規定這些退款須用於中國學生赴美留學和建設清華學堂。
以此為肇始,此後二十年間,中國興起了規模浩大的赴美留美運動。
1909年,清政府外務部在京設立了“遊美學務處 ”,選出優秀者遣送出洋。當年在600餘名考生中,總共錄取了47名作為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
1911年,清華學堂成立,此後留美人數激增。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留學生中還出現了不少女性的身影,這在當時可謂是開一代風氣的創舉。
1924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退還其餘的庚子賠款,並成立了“中國文教促進基金會”,用途由以前的留學資助,擴大到了各項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從客觀上來講,“庚款興學 ”計劃促進了中國教育事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學有所成的專家學者,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後來都成為了中國近代科學的奠基者。
至今有很多人對此感到不解,為什麽美國人會突然大發善心,幫助中國扶持教育事業?
事實上,從侵華列強到“慈善天使”的轉變背後,是赤裸裸的利益考量。
晚清以來,日本因文脈相通、費用較低,成為中國留學生的首選之地。
據統計,二十世紀初,留日學生總數達到了8000人左右,而大洋彼岸的美國可謂是“門前冷落車馬稀”,赴美留學中國學生隻有十多人,連日本的零頭都不到。
如此巨大的反差讓以文明燈塔自居的美國深受刺激。
此外,1900年以後,清政府的統治陷入了全麵危機,美國當局順應時勢,不斷調整對華政策,教會勢力、在華外交宮等統治集團中一些具有遠見的人,趁機提出並推動了“退款興學”計劃。
從伊利諾大學校長詹姆士1906年寫給羅斯福總統的備忘錄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美國精英階層當時的焦慮和企圖。
詹姆士表示,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即將麵臨一場革命,哪個國家能夠得到新一代青年中國人的支持,就能獲得高額回報。如果美國能吸引大量中國學生赴美求學,就能利用最圓滿、最巧妙的方式控製中國的發展。
在備忘錄的最後,詹姆士用一句話概括了自己的主張——“商業追隨著道德和精神的支配, 比追隨著軍旗更可靠得多 ”。
牟利之心,躍然紙上。
除了詹姆士,一位在中國有四十年工作經驗的傳教士斯密斯也曾當麵勸諫羅斯福總統,力陳用庚子賠款培植留學生的好處。
斯密斯在1907年出版了一本名為《今日的中國與美國》的書, 第一章就是“美國在中國的機會與責任”,書中明確表示“中國留學生到美國是當務之急,不可忽略”。
由此可見,“退款興學”是20世紀初美國整個對華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用心是極其深遠的,它代表了美國侵華的長遠利益,也適應了當時的中國形勢。
事實也證明,相對於日本粗暴蠻橫的掠奪,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滲透,的確為美國賺取了不少美名,效果良好。
據統計,1909年至1925年,僅通過清華赴美的學生就達到1031人,截止20世紀30年代,美國已超越日本成為接受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
其他西方國家看到美國“退款興學”計劃實施而帶來的巨大收益,大為震動, 紛紛效仿。庚款留學的範圍也從美國擴大到英國、日本、比利時、法國等國家。
此外,列強還拿出一部分庚子賠款在中國建立圖書館、研究院、補助國內學校、邀請外國學者來華講學等等。
中國近代因不平等條約備受屈辱,那段時間的曆史也蒙上了一層陰影。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應當理性地去審視當時所發生的一切。
不可否認,“庚款興學”確實對近代中國走向文明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對於清華學校的創設貢獻尤大。這個過程中,中國外交家們的努力和美國友人對華教育事業的貢獻,也值得我們銘記。
但是我們同樣不該忘記,這些巨額賠款,本身就是從中國人民手中掠奪而去的不義之財。換而言之,無論是哪個國家的庚款留學生,所花費的財富都是中國人民自己創造的。
“庚款興學”的背後,是西方列強妄圖用知識和精神代替槍炮武器來達到進一步控製中國的狼子野心,本質還是帝國主義侵華在文化教育領域的延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