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關係與在澳華人簡史(二十四)

來源: 梁徐 2022-12-17 18:13:5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354 bytes)

中澳關係與在澳華人簡史(二十四)

與澳大利亞有關的著名華人(1)

.黃苗子和鬱風夫婦

黃苗子一九一三年出生於廣東中山一個書香世家。其父黃冷觀是同盟會會員。黃苗子少時就讀於其父創辦的香港中華中學。

一九二八年十五歲時,黃苗子看到了由葉淺予主編,張光宇、張正宇和魯少飛等漫畫大家參與的《上海漫畫》周刊,從此沉溺於漫畫而不可自拔。翌年,黃苗子創作的漫畫“魔”入選香港學生畫展,並在《上海漫畫》上發表,他還因此收到了葉淺予的信,那讓他欣喜若狂。但其父卻極力反對他的愛好。一九三一年,黃苗子從中華中學畢業,被父親送進香港華仁書院學習英文,那讓他苦不堪言。一九三二年,黃苗子離家出走前往上海追逐他的漫畫之夢。

其父得訊後立即給時任上海市長的同鄉兼好友吳鐵城拍電報拜托他關照兒子。於是黃苗子先後擔任了上海市政府機要室科員、衛戍司令部中尉書記和上海市公安局科員等職,他還兼任過《大眾畫報》和《小說》半月刊的編輯。一九三六年夏,黃苗子和葉淺予、張光宇等一起發起舉辦了第一個全國性的漫畫展。吳鐵城在一九三七年調任廣東省政府主席,黃苗子跟著去當辦公室機要秘書。吳在重慶出任中央海外部長,黃苗子被任命為部長辦公室總幹事。吳隨後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黃苗子又當了秘書長辦公室總幹事。所以黃苗子在很長時間裏是拿鐵飯碗的國民黨高級公務員。

黃苗子還先後兼任過廣東省銀行監察、中國實業銀行董事、中央銀行秘書處副處長兼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秘書處處長和中央信托局秘書處處長等職。

依仗著吳鐵城的權勢,黃苗子是他結識的不少左翼文人的保護傘。凡有朋友落難,他總是盡力相助,所以他也受到共產黨的器重。當年在文化界活動的共產黨要人如夏衍、廖承誌和潘漢年等都是他的好友。

夏衍是為黃苗子和鬱風牽紅線的“月老”(黃苗子曾從重慶給在香港的鬱風寫過一首詩:“乳香百合薦華縵,慈淨溫莊聖女顏。誰遣夢中猶見汝,不堪重憶相聚時。”)一九四四年五月,由夏衍主持,他倆在重慶天官府郭沫若的府邸舉行訂婚儀式,柳亞子為之賦詞,郭沫若揮毫題詩相贈。當年十一月,他倆在嘉陵賓館舉辦婚禮,由吳鐵城主持,男女儐相是葉淺予和戴愛蓮、馮亦代和鄭安娜兩對夫婦,沈尹默擔任證婚人。周恩來也曾專門宴請他們祝賀他們的新婚。   

一九四五年毛澤東到重慶與蔣介石舉行國共和平會談期間,黃苗子是毛澤東一次宴請時的座上客,在座的有夏衍、喬冠華和許滌新等人,毛客氣地要黃苗子坐主位,但黃執意不肯,於是就坐在毛的旁邊。那次會晤後,黃苗子向他編輯的《新民報》副刊推薦毛澤東的那首《沁園春·雪》。在發表時,黃苗子寫下一段編者按:“毛潤之氏能詩詞,似鮮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園春》詠雪一詞者,風調獨絕,文情並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那事在當時引起頗大反響。

一九四九年五月,鑒於內戰激烈,形勢險峻,黃苗子和鬱風撤到香港。不久,共產黨奪得政權。是年九月,他們夫婦接受周恩來的邀請,赴京參加了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隨後定居北京。

接著在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受訓以後,黃苗子曾擔任政務院秘書廳秘書、《新民報》總管理處副總經理、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中國書協常務理事、中國美協理事和民革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等職。

五十年代初,黃苗子曾被牽涉進所謂的潘漢年反革命案。一九五七年“大鳴大放”時,他因批評“泛政治化”、呼籲公平、為知識分子鳴冤叫屈而被打成右派,發配至北大荒。文革中,因為被稱作“中國的裴多菲俱樂部”的“二流堂”問題(“二流堂”是形成於抗戰時的重慶的非正式的文化沙龍,後一直延續到北京。經常出入其中的有眾多著名畫家、作家、演員和其他文人如吳祖光、新鳳霞、陽翰笙、葉淺予、丁聰、馮亦代、潘漢年、趙丹、華君武和聶紺弩等。黃苗子和鬱風的家,無論是重慶枇杷山下的新房,南京的黃公館,還是北京的棲鳳樓,均是“二流堂”朋友們的聚會處之一),黃苗子夫婦遭到了殘酷的迫害,一度大字報鋪天蓋地貼到他們家的門口,其中一副對聯為:“苗子黑苗,鏟除這株毒苗;鬱風妖風,掃蕩這股歪風。”橫批是:“一對黑貨”。他們夫婦在一九六六年十月被雙雙投入牢房,分隔關押了七年之久。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黃苗子曾任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和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等職。

一九八九年六四以後不久,黃苗子夫婦在澳大利亞朋友的幫助下逃離北京,移居布裏斯班。其時他倆均作為客座教授受聘於格理菲斯大學。他們前後在布裏斯班生活了十年。

二00九年三月十九日的《南方周末》發表章詒和的文章《誰把聶紺弩送進了監獄?》,指控黃苗子從一九六二年起積極主動向當局告密,導致聶紺弩最終入獄。

黃苗子著有《貨郎集》、《無夢庵流水賬》、《青燈瑣記》、《風雨落花》、《雪泥爪印》、《世說新篇》和《人文瑣屑》等散文集,《牛油集》和《三家詩》等詩集,《吳道子事輯》、《八大山人傳》、《畫壇師友錄》和《藝林一枝》等美術論著,《黃苗子書法選》、《中國書法精品選—黃苗子》、《草書木蘭辭》和《苗子雜書》等書畫集。

黃苗子曾寫有遺囑曰:“第一,在人活著的時候,邀幾位朋友聚會,為自己提前舉行葬禮。擺上字畫、茶水、酒瓶,發表令人落淚的講話,這樣死者也感到有趣。第二,不要在我的遺體旁啼哭。我不是英雄,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能否冒生命危險從鐵路路軌上救出一個三歲的兒童。隻要說這樣一句話就行了:‘苗子死了’。第三,不要為我的遺體穿喪服,我光著身子而來,也要裸體而去。”

二0一二年,黃苗子在北京去世。

鬱風一九一六年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油畫專業,又曾在南京中央大學徐悲鴻和潘玉良門下深造。其父鬱華係為汪偽特務所殺,其叔父鬱達夫也死於日本憲兵之手。

一九三0年代中期,鬱風是中共外圍組織上海青年婦女俱樂部的活躍分子之一,該俱樂部宣傳抗日和婦女解放,其發起者包括電影演員陳波兒、吳佩蘭(艾思奇夫人)、藍蘋和作家白薇等。在一九三六年的三八婦女節,上海七個婦女團體召開聯合紀念大會,並舉行示威遊行,號召廣大婦女團結起來抗日救亡,鬱風是遊行的總領隊之一。參加那天活動的有婦女界知名人士何香凝和史良等。

新中國建立之初,鬱風曾擔任香港《文匯報》駐京特派員。她在與黃苗子雙雙進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接受“再教育”之後,曾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書記處書記和美術館展覽部主任等職。

一九九一年,江青在獄中自殺,鬱風為此在香港發表“藍蘋與江青”一文,回顧了她與江青的交往。藍蘋在三十年代中期在影劇界已小有名氣,與鬱風交往頻繁。上海淪陷後,她倆各奔東西。一九四五年在毛澤東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前,江青先到渝治牙,曾專門造訪鬱風和黃苗子的新居。一九五0年,江青曾請鬱風夫婦和王昆侖(當時為“民革”宣傳部長)在北京豐澤園吃飯,不久又請他們夫婦到中南海作客,不過那天毛澤東不在。該年國慶節夜,鬱風陪她母親上天安門城樓看煙火,遇到江青,江青把她們介紹給了毛澤東。之後,鬱風和江青再沒晤麵,也無書信往來。

文革初,江青曾誣陷說“鬱風是壞人,是特務”。   

一九七五年出獄後,特別是“四人幫”垮台後,鬱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繪畫之中。一九八二年,她創作的“春風吹又生”一畫獲法國沙龍美展金質獎。一九八三年,旅法畫家趙無極在北京舉辦畫展,鬱風發表“趙無極─在東西方之間”的長篇評論文章,大膽挑戰中國藝術界存在的僵化、單調和偏執,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

一九九四年,在澳大利亞旅居五年後,鬱風和黃苗子首次回北京聯袂舉行書畫展,他們的作品受到高度評價。

鬱風著有散文集《我的故鄉》、《急轉的陀螺》、《時間的切片》、《陌上花》、《美比曆史更真實》和《畫中遊》。

鬱風於二00七年逝世。

.梁羽生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一九二四年出生於廣西蒙山。他在廣西桂林中學讀高中,在嶺南大學修國際經濟,一九四九年定居香港後在《大公報》任職。一九五四年,他以梁羽生為筆名寫成的處女作《龍虎鬥京華》被稱作首部“新派武俠小說”。梁羽生一生著有《七劍下天山》、《白發魔女傳》和《萍蹤俠影錄》等武俠小說三十五部。

      梁羽生一九八七年移居悉尼,二00九年病逝。自稱“同年弟,自愧不如者”的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為梁羽生撰寫挽聯曰:

      “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   亦狂亦俠亦文好朋友”

.王賡武

王賡武在一九三0年出生於印尼泗水(Surabaya),成長於馬來亞怡保(Ipoh)。他在馬來亞大學學習曆史,獲本科和碩士學位。他創建了馬來亞大學社會主義俱樂部,並擔任主席。

王賡武在一九五七年從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獲得博士學位後在馬來亞大學任教。他參與創建了馬來西亞人民運動黨(Gerakan,Malaysian People's Movement Party),不過沒有直接參加該黨的活動。

一九六八年,王賡武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太平洋亞洲研究院(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and Asian Studies)當教授,並在一九七五—八0年間擔任該院主任。他在一九八六—九五年間擔任香港大學副校長,主持校務。王賡武在二00七年被授予新加坡國立大學第三位“大學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的尊稱,他也是該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Executive Education)的創始主席。王賡武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作為曆史學家,王賡武是華僑史研究的最高權威之一。他一生著作等身,主要論著有《南海貿易:南中國海華人早期貿易史研究》(The Nanhai Trade: The Early History of Chinese Trade in the South China Sea)、《南洋華人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the Nanyang Chinese)、《五代時期北方中國的權力結構》(The Structure of Power in North China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一九四九年以來的中國和世界:獨立、現代性和革命的影響》(China and the World since 1949: The Impact of Independence, Modernity and Revolution)、《社團與國家:中國、東南亞與澳大利亞》(Community and Nation: China, Southeast Asia and Australia)、《中國與東南亞:神話、威脅和文化》(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Myths, Threats and Culture)和《一八00年以來中國人與英國人的交接:戰爭、貿易、科學與政務》(Anglo-Chinese Encounters since 1800: War, Trade, Science and Governance)等。王賡武多次獲得學術殊榮,包括二00九年劍橋大學為慶祝建校八百周年而授予十位傑出人士的榮譽博士學位和2020年的唐獎漢學獎。

王賡武是澳大利亞公民,不過他曾表示:“我在澳大利亞生活了十八年,對那個國家很有感情。但我不認為自己是澳大利亞人,不管是我對他們的認識還是他們對我的認識都很膚淺。”

.維克特·張(Victor Chang,張任謙)

維克特·張一九三六年出生於上海。其父母都是長期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英籍華人。張從小在香港長大。其母在三十三歲時因乳癌去世,使張在十二歲時就立誌長大當個醫生。張在一九五一年到悉尼。一九六二年從悉尼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張進入悉尼聖文森特(St Vincent's)醫院當實習醫生,然後去英國倫敦和美國明尼蘇達(Minnesota)州羅徹斯特(Rochester)著名的梅約(Mayo)診所從事心髒外科方麵的進修和工作。張在一九七二年回到聖文森特。

由於一九八0年代初出現的抗排異藥物大大提高了心髒移植的可行性,張大力遊說政府和企業在聖文森特設立了一個心髒移植項目。一九八四年四月,張領導他的團隊為一個十四歲的病人作了心髒移植,那是澳大利亞最年輕的心髒移植病人。

在一九八四—九0年間,張的團隊做了一百九十七例心髒移植和十四例心肺移植手術。他們的病人的一年存活率超過了百分之九十。

張在一九九0年七月十日一夜之間名聲大噪。那天,澳大利亞首富、媒體大亨克裏·帕克(Kerry Packer)在參加馬球比賽時突發心髒病,臨床死亡了七秒鍾。是張為他做的搭橋手術讓他起死回生。

為了彌補捐獻器官的短缺,張組織了一批科學家、工程師和市場營銷專家在廣州和悉尼研究開發了相對便宜的被命名為“聖文森特心髒瓣膜”的人造心髒瓣膜。那種瓣膜一度在亞洲被廣泛運用。張的團隊在研發人造心髒方麵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不過隨著張的被殺,那個研究無疾而終了。

一九九一年七月四日清晨,兩個馬來西亞華人劉秋生(Chew Seng Liew)和林春治(Choon Tee Lim)“碰瓷”撞上了張的車,然後向張索賠,當張拒絕並向路人呼救時,劉朝張的頭部開了兩槍,當場殺死了他。警方開始時懷疑張的謀殺跟華人黑幫組織三合會有關,不過很快就確定了那跟三合會毫無關係。

除了劉和林,吳章夏(Stanley Ng)也參與了作案。那三個人是根據某本雜誌上介紹的“成功的亞洲人”而盯上張的。他們在那年五月底到悉尼張的住所企圖綁架張以勒索三百萬澳元,但到悉尼後才發現張身在國外,因此隻得返回墨爾本。六月,三人再次前往悉尼,然而還是因故不能下手,那次三個人產生了矛盾,特別是吳提出反對使用暴力,並退出陰謀返回了墨爾本,剩下劉和林兩人。此後才在七月發生了震驚全澳的槍殺事件。

劉秋生在審訊時承認有罪,被判了二十六年徒刑。林春治否認有罪,他聲稱他事先不知道劉秋生有槍,他被判了二十一年。吳章夏因為配合警方調查,加上案發時不在場,被免於起訴。

張在生前就深受尊敬,死後更被授予了一切最高的榮譽包括“澳大利亞世紀名人”。他留下的主要遺產有維克特·張基金會和維克特·張心髒研究院。前者側重於心髒病和心髒手術領域的教育和創新,後者側重於心肌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

二00九年十月,林春治獲準假釋,隨即被遣送回馬來西亞。二0一二年十月輪到了劉秋生,他也立即被遣送回了馬來西亞。

.儲望華

儲望華是儲安平的幼子,一九四一年出生於湖南安化。儲安平當時在國立安化師範學院教書。

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八年,儲望華在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於一九五七年六月更名為中央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學習。一九五七年,儲安平在《光明日報》上發表“向毛主席和周總理提些意見”一文,害得毛澤東“一連幾天沒睡好覺”,因此被打成了超級大右派。儲望華險些受到牽連:中央音樂學院最初取消了他作曲係的入學通知書,一周後才改變主意,讓他進了鋼琴係。儲望華在一九六三年畢業後留校任教。

文革中,儲望華三次被中央樂團(當時的“樣板團”)借調,參與創作鋼琴協奏曲“黃河”和鋼琴獨奏曲“十麵埋伏”、“戰台風”等,不過每次作完貢獻以後,他就被“樣板團”“刷”回學校,所以被人戲稱為“板刷”。

儲望華在一九八二年六月赴澳留學。在與送行的親友告別後正準備乘車去機場時,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辦公室的主任匆匆趕到,手裏拿著一份文件,對他說:“剛剛接到中央統戰部來函,對你父親儲安平正式做出‘死亡結論’”(儲安平在一九六六年九月上旬失蹤,生死始終不明)。

儲望華的妻子唐希琳為墨爾本大學醫學係博士。

儲望華在一九六一年創作的兩首鋼琴獨奏曲“江南情景組曲”和“變奏曲”曾被選入《全國高等院校優秀教材》。他改編或創作的作品“翻身的日子”、“解放區的天”、“二泉映月”、“康定情歌”、“新疆隨想曲”和“南海小哨兵”等在國內外影響廣泛。

儲望華於一九八七年獲澳大利亞埃伯特·邁基(Albert Maggs)作曲比賽大獎。他並成為澳大利亞音樂中心終身常任代表。

.蘇震西(John Chun Sai So)

蘇震西一九四六年出生於香港,十七歲時移民至墨爾本。他在墨爾本大學獲得教育及科學學士學位。在大學期間,蘇震西曾經組織反對白澳政策的活動,並參與成立大學留學生聯盟和中國學生會。畢業後,他在費茲羅(Fitzroy)中學當物理教師。從一九七三年起,蘇震西開始涉足商界,他在墨爾本唐人街經營的龍舫海鮮酒樓非常成功。在全盛時期,蘇震西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擁有三十多家酒樓食肆,雇用了五百多名員工。如今其事業包括飲食業、地產、農業和礦業等。

一九九一年,蘇震西首次進入政界,當選為墨爾本市議員,並於一九九六年和一九九九年兩次連選連任。一九九九年三月,他以一票之差輸給墨爾本原任市長彼得·科斯蒂根(Peter Costigan),與市長一職失之交臂。

二00一年,維多利亞通過新法,使墨爾本市長一職由市議員選舉改成民選。蘇震西擊敗了眾多在墨爾本具有高知名度的候選人,成為墨爾本首位民選市長,他也成了墨爾本的首位亞裔市長。二00四年,蘇震西又以極大優勢成功連任,成為墨爾本至今任期第二長的市長。

在任期內,蘇震西推動了許多大型政績工程,包括重建墨爾本最大的商業廣場墨爾本中心,打造澳大利亞第一個六星級環保大樓Council House,修複購物中心Bourke Street Mall等。蘇震西從維多利亞州政府取得了墨爾本濱海港區的管治及發展權以建造南半球最大的港區。他還嚴厲打擊了犯罪活動。蘇震西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在二00六年領導墨爾本成功舉辦了英聯邦運動會。

在蘇震西擔任市長以後,墨爾本多次獲選為全球最佳城市。

二00六年,蘇震西被選為世界市長 (World Mayor)。二00七年,蘇震西獲得維多利亞大學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二0一三年,在中國第九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上,蘇震西被聘為中國僑聯海外顧問。

蘇震西常因他的英語帶有濃烈的口音而遭到嘲笑。不過他最為一些人詬病的是他在二00二年故意回避會見訪問墨爾本的達賴喇嘛,他也曾企圖禁止法輪功每年一度的遊行(法輪功上訴法庭,並獲得勝訴)。有評論家指出那兩件事反映出蘇震西與大陸政府的密切關係。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