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色戒》上映時,鄭蘋如的妹妹鄭靜芝曾經召開記者會,指出《色戒》中暗示原型鄭蘋如和丁默邨之間的關係不實,是對鄭的褻瀆。
當年鄭蘋如奉中統之命為了營救被捕的國軍少將熊劍東而結識丁默邨,見麵幾次後就在中統的要求下(據鄭的妹妹回憶,鄭家對女兒們管得很嚴,鄭蘋如從來沒有夜不歸宿,更沒有和丁同居過,鄭和丁見麵都是帶著熊的太太同行)以買皮大衣為名把丁誘到西伯利亞皮貨店。在進店前過馬路時兩名埋伏的中統殺手就向丁開了槍,可惜均未擊中。事後丁以殺鄭全家為要挾強迫鄭去汪偽76號自首。鄭被捕後,陳璧君(鄭的父親早年追隨孫中山,和汪精衛都是同盟會的早期會員)曾以老同誌兼長輩的身份親自勸說她悔過,招供並加入76號,鄭拒絕。76號又要求鄭的父親出任即將成立的汪偽政府的司法部長以換取女兒的自由,鄭的父親以身體有病為由婉拒。從敵偽角度看,鄭是謀殺未遂案的從犯,按日本法律罪不致死(鄭有一半日本血統,且當時汪偽政府還未成立,沒有自己的法律),還有自首情節,但是因為不肯叛變,她還是未經審判就被76號秘密槍決了,年僅23歲。當時抗戰正處於最艱苦黑暗的時期,中統軍統人員大量投敵,76號的骨幹幾乎都是中統軍統的叛徒(例如76號的正副主任丁默邨李士群都是中統局的叛徒)。他們為虎作倀,替日本人大肆捕殺殘害昔日的同袍。鄭雖然隻是中統的外圍人員,不僅不拿錢連名分也沒有,但她寧死不屈,始終沒有向日偽供出一條有用的情報。遺憾的是被她營救的熊劍東夫婦和她拚死保護的上級(陳立夫的表弟嵇希宗是鄭的直接領導,陳立夫的堂弟陳寶驊是嵇的領導,直至中統上海區的最高領導),後來都先後叛變加入了汪偽政府,成了漢奸。鄭被關押期間,76號大隊長軍統叛徒林之江還企圖侮辱她,因鄭反抗未得逞。臨刑前,鄭最後補妝,她請求槍擊心髒,不要打頭部,以免損毀容顏,但是林之江還是向她的頭部連開兩槍,並剝去鄭穿的大衣和羊毛衫,取走她佩戴的首飾。鄭死後76號要求她的家人拿出一大筆錢贖回她的遺體。此時鄭家的財產已被日偽凍結,拿不出錢來,鄭蘋如的遺體從此下落不明。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曾經在上海舉辦抗戰期間犧牲的地下人員事跡展覽,進門的第一張大照片就是鄭。1966年鄭母在台灣去世,蔣中正題詞“教忠有方”(這幅題字的原件由鄭家捐出,現在上海青浦福壽園展出)。八十年代蔣經國曾授予抗日時期有特殊貢獻的二十多名特工人員勳章,鄭是其中之一。後來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出版了《情報典範人物》,共收錄四十多人,鄭是其中唯一的女性。1983年中國正式追認鄭為革命烈士,並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建立了她的遺物展,後來又在上海青浦福壽園給她建了塑像(上海市政府原來想給她建一個墓,因找不到遺骨隻好作罷)。塑像中的鄭蘋如身著旗袍,雙手被手銬銬在胸前,身體向右前方傾倒,表現的是她中彈犧牲的一瞬間。後來成為大陸文化部副部長的著名文學家鄭振鐸在日本投降後發表《一個女間諜 -- 記中國抗戰史上的那一抹嫣紅》一文紀念鄭蘋如。央視的《人物》專欄為鄭製作了題為《抗戰女特工》的節目。大陸另有多部書籍和電視節目反映鄭的生平事跡。
鄭蘋如被殺僅僅兩年多以後,汪偽漢奸們就看出日本終將戰敗,而開始轉投國民政府。抗戰勝利後丁默邨盡管曾經明裏暗裏為國民政府做過不少事,但仍然因為“功不抵過”而被處死,殺害鄭蘋如等地下工作者是重要原因(鄭當年是上海名媛,多次登上報紙和畫報,日本梅機關機關長稱她是全上海最漂亮的女人,她的遇害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據鄭家人回憶,審判丁默邨時,丁的老婆趙慧敏曾經帶著孩子和一包金條上門給鄭母下跪,懇求鄭母放棄控告丁(鄭蘋如被關押期間,就是這個趙慧敏多次夥同其它漢奸的老婆們到獄中對落難的鄭動用私刑,其殘酷和陰毒程度連在場的男特務都不忍觀看,正所謂最毒婦人心!後來周佛海考慮到鄭家是社會名流,下令製止。)。盡管鄭家此時經濟狀況已經大不如前,但鄭母仍不為所動,隻是問丁妻鄭的遺骨在哪裏,丁妻不知,遂被趕走。
汪偽政府的頭麵人物多數後來都被判處死刑執行槍決,他們基本都能從容赴死,隻有以殺人為業的丁默邨是一個例外 -- 臨刑時他渾身癱軟,大小便失禁,意識模糊,不能言語,是被法警拖往刑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