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創作,貴在原創 ,賤在抄襲。
然而,掛著”革命樣板戲“大旗,有幾出是原創的呢?不少抄襲原創,還利用權勢淫威,將原創者可以拋開得拋開,可以入獄的入獄,可以不提的不提,更無恥者---還要原創者照著他們抄襲的”樣板“來演出---滬劇原創名劇《蘆蕩火種》----就遭到如此命運。
“蘆葦療養院,一片好風光。
天是屋頂地是床,青枝綠葉作圍牆。
又高又大又寬敞,世界第一,哪個比得上!
月裏嫦娥把宮燈照,巡哨站崗——蝦兵與蟹將,喏,還有龜丞相。
天高雲淡,野鴨飛翔。月明之夜,秋蟲歌唱。
靜靜聽來味道好,蟲兒好幾樣,賽過大合唱。
蛐蛐蛐,蟋蟀叫;唱唱唱,紡織娘;
即鈴鈴鈴金蛉子,蟈蟈蟈蟈蟈蟈,田雞蛤團叫得響。
小王啊,雙目一閉把精神養。
養好身體上戰場,去殺敵保家鄉! ”
---60年代初,上海弄堂,常常聽到這首曲調,到了夏天乘涼時刻,男女老少端了凳子,圍在路燈下,隨
興清唱 ,自由登場 。我非滬劇愛好者,不過,聽多了,第一句“蘆葦療養院,一片好風光” 自然就上口了,大家合
喝著“光”字的拖腔“啊。。。。”真是熱鬧、有趣!後來才知道,主唱的是新四軍的郭建光,戲的名字叫《蘆蕩火
種》,女主角阿慶嫂由大名鼎鼎的丁是娥演出,弄堂太小,好像沒有學唱丁調的人才呢。
丁是娥原創阿慶嫂(蘆蕩火種)
上海滬劇,一向以現代戲為主,所以,很受普通市民喜歡。因為歌劇《江姐》流行,不少好聽的曲子,使我也留意了滬
劇《江姐》的版本,對《蘆蕩火種》反而疏忽了。
可是,當《蘆蕩火種》被改為革命京劇樣板戲《沙家浜》之後,文革已經開始,鋪天蓋地的宣傳和廣播,想躲也躲不掉
了,怎可能疏忽呢?然而,有關當局和文革的領導們,以及不少革命群眾,還是疏忽了對原創者的尊重,原創《蘆蕩火
種》被打入冷宮,而在《沙家浜》麵世之前,《蘆》劇在上海不同的舉重演出就有就有九種;全國各地,有3I個《蘆蕩
火種》劇組在演出-----對於《蘆》的原創者來說,是何等的成就和榮譽?
《蘆》的劇本取材崔左夫所寫《血染著的姓名──三十六個傷病員的鬥爭紀實》,原定《碧水紅旗》,後來改為《蘆
蕩火種》,據說屬上海滬劇院集體創作,不過,執筆的是文牧先生。
四人幫倒台後, (zt)前幾年京劇《沙家浜》的改編者汪曾祺出書時,沒有注明京劇的出處來自滬劇《蘆蕩火種》,就被
《蘆蕩火種》編劇文牧的夫人筱惠琴和上海滬劇院以侵犯《蘆蕩火種》版權為由告上法庭,後經過法院審理,判決《沙
家浜》的原創版權屬於文牧家屬和上海滬劇院共同所有。
八個“革命樣板戲”其它的原創又來自何處?公演時是否有公布和提及呢?
《紅燈記》----原自電影《自由後來人》(1962年);
《奇襲白虎團》----1959年天津京劇原創
《海港》-----原自上海淮劇《海港的早晨》(1964年)
《智取威虎山》--原自小說《林海雪原》(1958年)
《紅色娘子軍》芭蕾---原自電影《紅色娘子軍》(1958-1962)
《白毛女》芭蕾---原自電影《白毛女》(1950年)、
日本鬆山芭蕾舞劇《白毛女》(1955年首演、1958年訪華演出)
《沙家浜》交響樂----原自滬劇《蘆蕩火種》(1960年)
文化藝術作品,也有移植,模仿,借鑒、混搭、改編--電影《夢斷城西-》改編自《羅密歐與朱麗葉》;黑澤明電影
《七武士》被美國人改編成西部片,但注明原創是黑澤明;同樣的,黑澤明也改編過俄國小說、‘莎翁名劇---
但是他沒有冒名頂替,坦蕩改編,仍顯實力---- 對原創是種尊重,也是致敬-----試問,“革命樣板戲”哪出戲做到了這點?
那個文革的“旗手”、“革命樣板戲”的幕後女皇主持江青在排練現場還好意思說:你們把我的戲改了。。。。嗬嗬!無恥,就這麽自然地形成了、暴露了----即使才高八鬥、文采一流的的汪曾祺,江青”似乎很賞識---但是忽然有一天宣布:“汪曾祺可以控製使用。”這主要是因為我曾是“右派”。在“控製使用”的壓力下搞創作,那滋
味可想而知。(——汪曾祺《隨遇而安》)在無產階級文藝專政的淫威下,即使“樣板戲”的工作人
員,也得不到真正的尊重。因為,在他們眼裏,你永遠是“革命的螺絲釘”而已。如果“樣板戲”是革
命者的槍---編劇、演員、工作人員就是子彈。這種封建的、官僚的、毫無專業精神、隻有黨閥文痞作風
的所謂的“革命樣板戲”橫行霸權,應該給予徹底的嚴厲的揭露和批判。
而曾經辛辛苦苦、用真心和真才華全力以赴寫出原創劇本卻被不公平對待、甚至付出生命代價的原創者----應該還他們
一個公道,寫入中國近代的文化史,尊重和保護文化藝術者原創的法定權益,中國的文化藝術才會得到真正的茁壯成長和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