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借用毛澤東《紀念孫中山先生》的話:“看它的過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現在;看它的過去和現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將來。“

來源: 吃素的狼 2022-11-12 12:10:5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632 bytes)

ZT

2014年9月2日,顏寧刊發了題為《一份失敗的基金申請》的長篇博文(鏈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5865-824367.html),詳述自己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申請“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結構與機理”項目失敗的過程。她自認為像她這樣在結構生物學領域的頂尖科學家,申請一個很可能做出世界前沿成果的項目,哪有不批準、不給錢的道理?她自言“誌在必得”,結果卻十分狼狽——基金委連麵試的機會都沒給,就把她打入冷宮。
  顏寧搞不懂,評委的意見都是“建議資助”甚至是“優先資助”,為什麽她連當麵答辯的機會都沒有?她質疑說:“請問根據評審意見決定邀請誰來答辯的標準是什麽?……難道評委們這些意見不恰恰應該讓我當麵去解釋再決定最終資助與否麽?為何連答辯的機會都不肯給?”
  隨後她還用紅字標出一段“難道重點基金不正該支持有風險但重要的課題麽?一定要四平八穩、完全預測得到結果、隻許成功不能失敗的項目才值得支持?這是創新之道麽?”
  文中有個附言,顏寧說:“好幾個朋友看了我的博文,電話批評我小氣。其實我的情緒早在六月份就已耗盡,寫上述文字的時候委實沒什麽情緒了。”
  然後在2015年6月23日,她又在該文後補記了下文這段:
  羊年春節奮發圖強,認真加班寫本子,本欲2015年知恥而後勇,近日初審結束,奈何依舊未獲得答辯機會。至此,我除了“嗬嗬”竟無語。我真是健忘,竟然忘了當年我的傑青也是第三次才獲得答辯機會。曆史的重演,讓我對自然科學基金委難以再抱任何幻想。程序“正義”,“專家”意見,嗬嗬嗬,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也就是說,顏寧連續兩年申請項目基金均铩羽而歸。
  新華社於7日發了個短消息,報道顏寧受聘普林斯頓的事。文中說:“顏寧表示,從2015年開始,她就陸續接到多所國外學校和科研院所的邀請,最終決定去普林斯頓大學,是慎重考慮並與清華大學仔細溝通的結果。”
  國外多個大學和科研機構怎麽會突然都在2015年向顏寧發出邀請呢?唯一合理的解釋,是顏寧在2015年6月兩次失意後,自己向國外機構表達了願望。像她這樣年輕又頂尖的科學家在哪不搶手呢?

 

好在,顏寧這次回去是做院長,不是教授和“科學家”,路子走對廖,權和錢還有名聲,不請自來,羨煞海龜們。

值得後進們照葫蘆畫瓢。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