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國武裝幹涉蘇俄:聽起來很拉風,實際拉稀擺帶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2-10-17 12:05: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169 bytes)

 

以前學世界史,講到蘇聯的時候,內心有個疑問:14國武裝幹涉蘇俄怎麽會失敗呢?

帝俄崩潰,蘇俄建立,奪權之初蘇俄政權連軍隊都沒有,靠赤衛隊和武裝工人在作戰,直到1918年1月,蘇俄才下令組建紅軍,4月底,紅軍總兵力19.6萬人,10月底擴大到80萬人。

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幾百萬協約國大軍挾勝利之威,對虛弱的蘇俄發動全麵進攻,沒有理由滅不了它。

蘇俄征兵海報

蘇俄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好比三國誌·12遊戲中曹操的“魏武之強”特技,有戰力加成的作用,但俄國經濟體量擺在那兒,再怎麽動員征集,也敵不過協約國集團的人力、物力。

這個政策是蘇俄打敗白俄的必殺技,而不是它粉碎協約國武裝幹涉的關鍵。

關鍵是什麽?

一句話:協約國拉稀擺帶。

拉稀擺帶,是小時候在電視劇《傻兒師長》中學到的,它是一句四川方言,意思是拖泥帶水、不靠譜、掉鏈子。

所謂14國武裝幹涉蘇俄是偽概念,蘇聯早在50年代末就辟謠了,真正幹涉的就幾個大國,而且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它們幾乎沒和蘇俄紅軍打過什麽大戰,晃悠了一圈就撤了。

01

1919年8月28日,羅斯塔社(塔斯社的前身)援引了芬蘭新聞局的一則消息:英國陸軍大臣丘吉爾不久前在會上宣稱,要在8月底9月初組織14國軍隊聯合反對蘇俄。

這是一則二手消息,真實性待定,丘吉爾也沒有指出是哪14國。

列寧看過這份電文後,在空白處寫下了14個國家的名字:英、美、法、意、日、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烏克蘭、波蘭、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

從此,14國武裝幹涉蘇俄的概念就成了定論。

蘇俄宣傳海報

以上故事是蘇聯史學者徐天新在蘇聯檔案中考證出來的,真實性比較高。

實際上,除了英、美、法、意、日五大國之外,其餘國家都是從沙俄帝國分離出來的,它們仇視沙俄百年壓迫,想擺脫俄國控製成為獨立國家,因此才反抗蘇俄,這是民族和曆史問題,與幹涉、扼殺蘇維埃政權沾不上邊。

剩下的五大國,確實想扼殺蘇俄,他們也這樣做了,這是實錘的。

還有一些國家參與了幹涉,但列寧沒有把他們寫進去,比如中國。

北洋政府以護僑的名義出兵海參崴等地,與同樣出兵遠東的日軍談笑風生,狠狠秀了一把。

此外,德國、土耳其、羅馬尼亞、希臘也幹涉了蘇俄,但也沒寫進去(明顯超過14國)。

顯然,列寧寫下的14國是腦補。

我們重點看英、美、法、意、日五大國的幹涉。

德意誌帝國和奧匈帝國已經崩潰,新生的蘇俄還比較虛弱,被排斥於世界體係之外,五大國成了世界秩序的主宰。理論上,隻要五大國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沒有他們搞不定的國家。

然而,五大國出工不出力,各懷心思,勾心鬥角,它們沒有使出全力,也沒有形成合力,隨便搞搞意思就扯呼了。

1918年3月6日,英國軍隊在摩爾曼斯克登陸,率先開始武裝幹涉。

當時一戰尚未結束,英國的理由是防止德國艦隊進攻俄國北方沿海地帶。

繼英國之後,美國、法國、意大利軍隊陸續開來,駐軍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

在遠東,1918年4月5日,日本和英國軍隊在海參崴登陸,不久,美軍和法軍也來了。

布列斯特和約簽訂後,德國和奧匈帝國軍隊根據條約,占領了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波羅的海沿岸地區。

此外,英國還出兵高加索,占領了巴庫。

以上就是這一時期所有外國幹涉軍,除了德、奧之外,英美法意日幹涉軍人數很少,活動範圍有限,對蘇俄政權構不成威脅。

真正對蘇俄政權構成威脅的是國內的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這兩個黨派在爭取俄國民眾,著手組建臨時政府,與蘇俄政權爭天下。蘇俄政權控製的區域,隻占全國麵積的四分之一,其餘地區被別的勢力占據著。

再往後,蘇俄政權的最大威脅是高爾察克、鄧尼金等白俄勢力。

外國幹涉軍對蘇俄政權而言是癬疥之疾,國內的同行競爭才是心腹之患。

彼時,蘇俄忙於安內,根本顧不上攘外。

02

一戰結束後,協約國集團可以騰出手來對付蘇俄了,他們設想派12-15個師到俄國南部,與滯留在烏克蘭的德軍一起進攻莫斯科。

然而,這個設想永遠停留在了設想階段,原因很簡單,協約國內部存在尖銳的意見分歧。

法國總理克裏孟梭、協約國軍隊總司令福煦、英國陸軍大臣丘吉爾,是強硬派的代表,他們主張趁蘇俄病要蘇俄命,派遣大規模軍隊進攻蘇俄,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否則後患無窮。

巴黎和會三巨頭,從左至右:克裏孟梭、威爾遜、勞合·喬治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美國總統威爾遜是溫和派,他們認為武力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蘇俄。

勞合·喬治曾說過:想用武力鎮壓布爾什維主義,那完全是沒有理智的想法。

威爾遜則認為,布爾什維克產生的根源是社會的貧窮和極端不公,隻有鏟除根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對付它的最有利武器是經濟力量,而不是軍事力量——搞門戶開放,大家都有錢賺,就不會搞革命了。

1919年1月,巴黎和會預備會議上,福煦提議組織以美軍為主力的遠征軍討伐蘇俄,威爾遜和勞合·喬治都反對,威爾遜明確表示:我們不與俄國作戰。

勞合·喬治

2月,巴黎和會十人會議,丘吉爾提議成立盟國俄國事務委員會,並立即擬定對付蘇俄的行動計劃,遭勞合·喬治一頓狂懟:

你就是個IBM,你眼裏還有沒有我這個首相?

我懇請你不要因為憎恨布爾什維克主義而使英國卷入這種瘋狂的行動中去······財政大臣張伯倫告訴我,當前英國在征收巨額稅的情況下,勉強收支相抵,如果卷入對俄國的戰爭,我們將直接破產,並且會導致英國也出現布爾什維克,我希望你睜眼看看英國工人的嚴重情況,不要口嗨。

3月,匈牙利爆發無產階級革命,福煦借口布爾什維克蔓延,再次提議協約國組織200萬大軍進攻蘇俄,徹底消滅布爾什維克。

福煦

威爾遜反對:俄國人是真誠地反對多少世紀的壓迫和不公平,用武力把它擋回去是不可能的。

總之,這些巨頭們扯來扯去,扯不到一塊兒,協約國集團從來沒有在武裝幹涉蘇俄的大戰略問題上達成共識,也沒有製定進攻蘇俄的統一作戰計劃。

英國首相和陸軍大臣意見不一,美國總統反對,意大利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多大話語權,日本隻關心西伯利亞和遠東。

這就好比五大派圍攻明教,隻有滅絕領導的峨眉派最給力,其他都在搞投機。

誰是峨眉派?法國。

在武裝幹涉蘇俄問題上,法國的態度是最強硬、最堅決的。

美國史學家安特伯格曾說過:法國政治家在仇恨蘇維埃政權上表現得最激烈。

福煦幾次提議組織遠征軍滅了蘇俄,丘吉爾提議武力幹涉蘇俄時,福煦和克裏蒙梭連連點頭附和。

1919年2月,法國聯合希臘、羅馬尼亞、波蘭,在烏克蘭南部集結了6萬軍隊,向北進攻,推進了100-150公裏。此時,蘇俄紅軍已暴增至180萬人,輕鬆擊敗了這支幹涉軍。

這是外國幹涉軍與蘇俄軍隊唯一一次大規模交戰。

蘇俄宣傳海報

03

法國為什麽這麽想幹掉蘇俄?

法國是著名的高利貸帝國主義,全球放貸款、搞投資。一戰爆發那年,法國對外放貸、投資總額達600億法郎,其中俄國占了116億法郎,是法國的第一大債務國。

這僅僅是1914年數據,曆年累計借款和投資就更多了,而且法國貸款和英美的不一樣,它是高利貸性質的資本輸出,且多是政府間的長期貸款和投資,短期內回不了本。

沙俄政權崩潰後,蘇俄不承認這些貸款了,還沒收了法國在俄國的公私財產,法國能不氣?

四年塹壕戰,法國被德國耗得元氣大傷,投資俄國的錢又收不回來,法國的日子雪上加霜。

一戰前夕,法國吃利息的人有200萬之多,連同他們的家屬,占法國人口的1/8以上。

涉及這麽多人的生計問題,法國政府當然要出頭幫民眾討債。

當然,革命輸出和意識形態之爭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過這是共性問題,不再贅述。

巴黎和會達不成共識,法國主導烏克蘭軍事行動又失敗了,此後協約國軍隊基本退出了戰鬥第一線,不再親自上陣,轉而大力支持白俄軍,讓白俄對付紅俄,隻不過白俄也拉稀擺帶,爛泥扶不上牆。

再往後,協約國忙於在巴黎和會上分贓扯皮,更顧不上蘇俄了。

這裏有一個問題:既然勞合·喬治和威爾遜不讚成武力幹涉蘇聯,為什麽他們又出兵占領了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以及出兵西伯利亞?

英國出兵的目的是望風,俄國一片混亂,形勢很不明朗,英國派點人過去觀察情況,待機而動,防止德國收割俄國,也便於支持反布爾什維勢力。

美國出兵純粹是被英法忽悠的,英法聲稱占領這這些地方,是為了幫助捷克軍團撤回來,美國這才同意派兵。

海參崴·捷克軍團

捷克軍團,是由一戰中的奧匈帝國被俘士兵和僑居俄國的捷克人組成的,總人數約5萬人,沙俄政府組建這支部隊的目的是對付德、奧軍隊。

蘇俄建立後,俄國和德國停戰了,捷克軍團想離開俄國,到西線去和協約國軍隊並肩作戰。

然而,俄國各方勢力都想控製捷克軍團,為自己效力,布爾什維克、社會黨、孟什維克、白俄軍都卷了進來,捷克軍團的撤離遇到了很多困難。

1918年5月初,協約國最高軍事委員會通過照會,要求各國支持即將在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以及海參崴集結的捷克軍團。

威爾遜這才向俄國北方和西伯利亞各派遣了7000名美軍,同時他給美軍劃了線:你們的目的是幫助捷克人撤離,不要幹涉俄國內部事情。

在所有幹涉軍中,美軍是最克製的、最消極的,它始終沒有增兵,待了一年多就撤兵了,是所有幹涉軍中最早撤離的。

美國的態度,蘇俄領導人心領神會。在譴責帝國主義幹涉時,蘇俄官媒都是罵英、法、日、意,有意不提美國的名字,當時蘇俄拘留了幾百名外國人,但沒有拘留任何美國人,1918年9月,蘇俄下令逮捕協約國駐莫斯科的外交官,也把美國外交官排除在外。

一個生意人而已,沒必要。

04

在武力幹涉蘇俄的國家中,日本是僅次於法國的積極份子。

法國是想滅了蘇俄、收回貸款,日本是想占領西伯利亞、獨霸遠東。

我以前寫過一篇日俄爭霸的文章(日俄爭霸60年:“大陸政策”與“黃俄羅斯計劃”的碰撞),梳理了日本和俄國在遠東爭霸的曆史,從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再到出兵西伯利亞,日本勢力在大陸上步步為營,朝鮮、滿洲、蒙古、乃至西伯利亞都是它眼中的菜。

日俄戰爭,日本傾舉國之力,隻把勢力範圍拓展到了滿洲南部,眼下俄國混亂不堪,日本近水樓台先得月,趁火打劫最方便,日本軍政界興奮地認為,此乃收割遠東的天賜良機!

1918年6月,英國約日本出兵西伯利亞,與英、法、意三國采取聯合行動。

日本回複:日軍不能到歐洲與英、法、意聯合作戰,這很遺憾,但出兵西伯利亞,日本當仁不讓,而且日本必須掌握聯合行動的最高指揮權。

日本討伐俄國明信片

7月,美國也約日本,各自出兵7000人到海參崴幫助捷克軍團撤離,事畢就撤軍。

日本回複:出兵沒問題,但日軍出動多少人,日本政府說了算,美國就不要操心了。

8月,日本正式出兵海參崴,初始部隊1.2萬人,此後陸續增兵,最高達7.3萬人。

鼎盛時期,貝加爾湖以東的所有村鎮都有日軍駐紮,從海參崴到赤塔,不論是西伯利亞鐵路還是中東鐵路,每個車站都掛上了日本國旗。

日本還積極支持高爾察克白俄軍,扶植謝米諾夫傀儡政權,計劃把西伯利亞東部與中國的“滿蒙”以及朝鮮連成一片,打造成一個超級殖民圈。

日本的獨霸計劃,遭到了美國的強烈反對,也引起了其他列強的猜忌和不滿。

1920年初,隨著捷克軍團問題的解決,以及高爾察克的覆滅,遠東的美、英、法、意軍隊都撤走了,隻有日本拒絕撤兵。

日本討伐俄國明信片

其他國家當然不爽了:我們忙活了半天,給你打工了?

其中,美國的反對尤其激烈,威爾遜要搞門戶開放,希望美國貨在世界各地暢通無阻,美國投資在世界市場自由公平競爭,日本要搞殖民獨霸排斥別國,這與門戶開放政策相抵觸。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給日本使點絆子輕而易舉,日本孤掌難鳴,隻得退而求其次,想保住在遠東三州(濱海州、阿穆爾州、外貝加爾州)的特殊權益——來都來了,不能空跑一趟。

此時,蘇俄也在思考如何對付日軍。

列寧等人經過分析認為,如果蘇俄紅軍正麵對戰日本幹涉軍,勢必引起兩國間的大規模戰爭,這對蘇俄十分不利。

於是,他們采取了迂回策略,在貝加爾湖以東成立了遠東共和國,作為二者之間的緩衝國,阻止日軍向西推進,進而逼迫日軍逐步撤兵。

即使爆發戰爭,那也是遠東共和國與日本之間的戰爭,蘇俄可以置身事外,保留回旋餘地。

05

1920年4月,遠東共和國成立,其疆域從外貝加爾起,直到濱海州、堪察加、薩哈林,名義上,遠東共和國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實際上是蘇俄遠東局在控製。

遠東共和國範圍

5月,蘇俄政府宣布承認遠東共和國,遠東事務由遠東共和國直接和日本交涉。

為了不給日本找到進攻的借口,遠東共和國聲稱自己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不是紅色的。

日本才不管這些,向遠東共和國發動了進攻(此時日軍已從西伯利亞收縮至海參崴一帶),解除了7000名俄軍的武裝。

5月,蘇俄紅軍從廟街撤走時,燒毀了廟街,燒死了384名日軍俘虜,釀成了廟街事件。

日本大怒,迅速出兵占領了北庫頁島,聲稱這是對廟街事件的報複。

此時,美國又出來使絆子,對日本占領北庫頁島提出了強烈抗議。

打又打不動,退又不甘心,日本的處境很尷尬,那就隻能談判了。

從1920年7月20日開始,遠東共和國與日本幹涉軍舉行了多次談判,由於日本要價太高,雙方一直談不攏,這一拖,就拖到了華盛頓會議。

遠東共和國代表在會上控訴日本,指責日本想把西伯利亞變成殖民地,懇請與會各國幹預。

美國再次譴責日本拒不從海參崴撤兵,還占領北庫頁島。其他國家紛紛附和美國,日本得不到大國的支持,很孤立。

1922年,蘇俄已掃平國內反對勢力,站穩了腳,實力日益強大,對日本的態度日趨強硬。

日本內部,左派知識分子和工農民眾給政府施壓,要求日本撤軍。

議員嚴厲質問政府:自大正七年(1918年)出兵西伯利亞,已三年有半,耗資六七億日元,犧牲3000多人,所得者何?外遭各國猜疑和俄國人之怨恨,內遭國民抱怨,如此而已。

迫於內外壓力,日本加藤內閣哀歎:西伯利亞撤兵勢難拖延,一旦外國強逼撤兵,帝國的處境將愈加困窘。

放低條件,撈點好處,體麵地撤離,方為上上之策。

日本討伐俄國明信片

於是,談判重啟。

1922年10月,日本從海參崴撤軍,11月遠東共和國合並到蘇俄,12月蘇俄升級為蘇聯。

經過漫長的馬拉鬆式的談判,1925年1月,日本與蘇聯簽訂了日蘇基本條約,主要內容有六點,其中前五點是常規內容,包括兩國建交,相互互不敵對等等。

第六點很有意思,日本於1925年5月15日之前從北庫頁島撤軍,蘇聯給予日本40-50年北庫頁島油田50% 的開發權,給日本特定地區的煤炭開發權。

高舉理想主義旗幟的蘇俄,骨子是很現實的,為了換取修生養息的機會,它與德國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與日本簽訂了日蘇基本條約,這兩個條約很屈辱,但很管用,很有必要,等實力強大的時候,這些條約對它而言即是一張廢紙。

日蘇基本條約的簽訂,為外國武裝幹涉蘇俄(聯)畫下了句號。

所有跟帖: 

列寧提出建立500萬紅軍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125 bytes) () 10/17/2022 postreply 12:47:13

你的意思:蘇俄根本就是虛張聲勢;要是14國玩真格兒的,蘇俄不堪一擊!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7/2022 postreply 13:02:45

1920年剛建國的波蘭在華沙附近把蘇聯紅軍打得潰不成軍,名將圖哈切夫斯基、布瓊尼都輸慘了。 -天堂之令- 給 天堂之令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7/2022 postreply 15:43:05

曆史上波蘭立陶宛公國,普魯士公國一直欺壓弱小的基輔羅斯。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60 bytes) () 10/17/2022 postreply 16:03:50

結果呢? -振聲- 給 振聲 發送悄悄話 振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7/2022 postreply 20:12:45

波蘭活下來了。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7/2022 postreply 20:37:06

其實波羅的海三國和芬蘭應該支持同意他們獨立的蘇聯。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7/2022 postreply 19:41:23

這幾個國家曆史上一直欺壓羅斯公國。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7/2022 postreply 20:14:1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