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當年學工、學農、學軍忙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2-09-25 15:51:4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7410 bytes)
 
 

上世紀60年代未70年代初,全國教育界在學校中,開展過一場“學工、學農、學軍”的“三學”活動。學生除參加校內勞動,還進工廠、到農村參加勞動實踐;向解放軍學習,增強國防意識。“三學”成為廣大學生的重要課程。當時我正處在小學、初中階段,自然也參入其中。

 

輪子掉了

上初一時,學校附近有幾座工廠,我們上下學路過廠大門口不時向裏張望,看著院裏堆放的材料、產品,運輸車輛進進出出,感覺神秘好奇,幾次想溜進去看看,都被門衛發現遭到攔截。當學校決定我們要到工廠學工,甭提心裏有多興了。

學工的工廠是農機修造廠,產品主要有小麥脫粒機、拖拉機拖鬥、耕犁等農業機械。上午我們首先來到工廠會議室,看著牆上掛滿的獎狀和錦旗,眼前不禁一亮。廠辦領導簡單介紹了工廠情況後,又帶領我們參觀廠區和生產流程,看著工人師傅們在熱浪滾滾的鋼爐前,在又髒又累的鑄造翻砂車間,在噪聲刺耳的車床旁認真辛苦地工作,心裏充滿了對他們的敬佩。

第一天的學工是在鑄造翻砂車間,將倒模出來的鑄件上多餘的邊角甪錘子敲掉,再將不同種類鑄件,分別堆碼在一起。一天下來,沾在臉上的黑砂被汗水一衝,個個像化了妝的小醜。

第二天上午,我們向裝配師傅學習安裝小麥脫粒機。車間主任首先講解了脫粒機工作原理,使我們對這個龐然大物的結構和各部分功能有了基本了解。再分組跟在裝配師傅周圍,邊學邊協助他們將一個個另件組裝在一起。半天時間,覺得組裝技術並不難,“出徒了!”。

下午,全班分成四個組開始正式上崗操作,每個小組負責一台脫粒機轉動軸和輪子的安裝,脫粒機除有一個與外部動力機連接的大輪子外,還有幾個較少的傳動輪。先把轉軸安裝上,再把輪子安在轉軸上,工序較簡單。輪子內孔有一切口與轉軸之間形成空隙,將一根鐵銷緊緊地塞進空隙起固定轉輪作用。要將鐵銷塞進空隙有一定難度,需用鐵郎頭用力向裏敲砸,有的砸不進去,用鋼銼把鐵銷稍銼一下就容易砸進去了。

同學們叮叮當當幹得熱火朝天,離下班還有較長時間,各組就分別完成一台按裝任務。大家紛紛要求再安裝一台,車間主任見同學們工作熱情高漲,就讓四個組共同再安裝了一台。看著親手製造的產品,大家心裏充滿了自豪和成就感。

不過,在後來的一次學農活動中,打臉了。我們到生產隊打麥場上勞動時,脫粒機突然停擺,一個輪子掉了下來。村裏的農機專管員趕來將機器修複,前後造成停工近一個小時。專管員抱怨說:“今年村裏購置的二台脫粒機都犯這個毛病,主要是轉輪固定不牢造成的”。聽了這話,我心裏忐忑,懷疑這二台脫粒機是我們學工時的產品。錯不了!肯定是當時我們為把輪子順利安裝上去,將鐵銷銼去的多了,才導致轉輪固定不牢。想到這,看著待工社員們焦急的眼神,我臉上一陣發燒,心底有一種說不出的負罪感。

這次“事件”對我觸動很大,任何看似簡單的事情都包含著不簡單的知識和道理,馬虎不得。

麥收與秋收

隨著教育形勢的變化,學習文化課的時間進一步壓縮,“三學”時間延長,特別是勞動課(主要是學農),課程表每周安排雖然半天,但經常被延長到一天。勞動課因地製宜,種類繁多,諸如種桑養蠶、拾草積肥、圈養豬兔、助農稼穡、秋後複收等等。

我記憶深刻的有二項。一項是夏天麥收季節,有四五天的時間幫助生產隊收割小麥。勞動前,老師布置要自帶午飯,穿長袖衣服。第二天上午,我們列隊來到附近生產隊田頭,大家揮舞鐮刀爭先恐後下到麥田,“唰、唰、唰”不一會兒就推進十多米遠。過了近一個小時出現的情況多起來,有不小心有被鐮刀割破手指的;有因穿著涼鞋被麥根刺破腳的。太陽越發火辣,大家熱得挽起衣袖,細嫩的手臂被麥芒麥桔刺成粉紅色,又癢又痛,剛下麥田時嘰嘰喳喳的聲音消失了,收割速度明顯慢下來。

越近中午,驕陽似火,滾滾熱浪籠罩大地,整個人仿佛置身在大蒸籠中,汗水從額頭順著臉頰流淌,不斷滴落在土地上。直起腰望著大片麥田,同學們累得開始歎氣,有些同學提議把麥田按組分包,誰割完誰先休息。這時,班幹部勞動委員站出來堅決反對,上綱上線地說,這屬於資本主義的"三自一包"性質。從此再也沒人敢提勞動分包。

時近中午,生產隊一般都會送來飲水,有的挑來兩桶剛從井裏打上來的冷水,雖然解渴,但大家評價不高;有的是加了糖精的涼開水,甘甜清冽,想起當時大口咕嘟咕嘟喝水的味道,堪比現在的高檔飲料;最受歡迎的是煮開的綠豆水,既解渴又解暑,這種水到收工時一般剩不下。有一次生產隊竟然加送了一桶飄著肉片的菠菜湯,同學們拌著自帶的午飯,吃得分外香甜,下午勞動時又來了勁頭。

凡參加過麥收的人,都深刻理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沒有不珍惜糧食的。我也如此,這個習慣至今保持不變。

另一項是種“實驗田”。學長們在距學校五、六公裏外的荒坡上開墾了幾塊學農基地,輪到我們種“實驗田”時正值春天,同學們肩挑人抬的把積肥送到田間,但翻田耕地成了難題,這時不知那位神通廣大的同學請人利用空閑時間,用拖拉機幫忙把地耕了。在教農基課的老師指導下,我們把“實驗田”全種上了花生。適時劃鋤、拔草進行田間管理,一片綠油油的花生長得可與生產隊的大田媲美。

秋收時,同學們來到“實驗田”,興高采烈地收獲自已的勞動果實。時近中午,大家將帶蔓的花生打捆,二人一組抬著返校,回程路走了不到一半,肚子裏開始唱空城計了。麵對眼前白花花的花生果,沒一個人去動用。在那個年代如果被扣上“偷吃集體花生”的帽子是很不光彩的。這時有膽大的同學厚著臉皮試著問老師,可否吃點花生充充饑?老師默許的點頭同意,追了一句:“每人隻準許吃一把”。雖然“一把”花生的限額沒有準確定量,但從小受要愛護國家和集體財物,不沾公家便宜的教育,同學們隻是摘幾個打打牙祭而己。

向山頂進發

讀小學四、五年級時,學校的軍事氣氛逐漸濃厚,原來的體育課改稱軍體課;投擲項目增設了投手榴彈;班長改稱排長。學軍活動中的“軍事演習”和“拉練”項目具有遊戲性,因而,也是“三學”中同學們最喜歡的。

“軍事演習”方案是提前設計的,級部共三個班級,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各班全體人員到達第一目標和最終目的地。第一目標是五公裏外的西山腳下,最終目的地是西山頂峰,奪取頂峰上的紅旗為本次演習的冠軍。

經過五公裏的急行軍,各班在規定時間內到達第一目標。總部發出了向山頂衝鋒的信號,衝鋒途中設置了路標、“雷區”,各班按不同路標攀登前進。每個“雷區”埋著5顆“地雷”,有的藏在草叢中,有的掛在鬆樹上,探尋到“地雷”有一定難度。遇到“雷區”必須由排雷小分隊排除“地雷”後方可繼續前進。

排雷小分隊由5人組成,設小隊長一名。我們班小隊長是出名的機靈鬼,一個外號叫“經常”的同學擔任。當年小學生間刮過一陣起外號的歪風,“經常”這個外號事出有因。二年級時,有一次語文作業中要求用經常一詞造句,他的答案是“我經常發瘋”。老師在家訪時詢問該生“病情”,得知他因為從小愛鬧能作,所以母親常指責他:“你發瘋了”。當老師在課堂講評此造句時,同學們哄堂大笑,從此,“經常”的外號不脛而走。

在聽到附近的一班己經排除全部“地雷”,我們卻仍有一顆沒找到,排雷隊員們心急如焚,樹上樹下東尋西覓,其他同學磨拳擦掌的幫助出主意。一班已經衝鋒了,我們才終於排除最後一顆“地雷”。同學們都認為奪旗肯定無望了。待大家蜂湧到達山頂時,卻看到"經常”同學己經在山頂上,他雙手緊攥紅旗,在與其他班同學爭執著什麽。原來他看到本小隊排雷速度己落後時,急中生智,自己悄聲溜走了,提前埋伏在離頂峰不遠的一塊岩石後麵,當看到其他班快接近山頂時,他突然躍出,搶先登頂奪取了紅旗。

別的班不負氣啊!他振振有詞的說:“演習如同打仗一樣,當年邱少雲所在部隊,就是在大部隊發起衝鋒前設下埋伏,取得了最後勝利”。擔任主裁的體育老師聽後,覺得雖然他違規,但從實戰角度看也有道理,再看各班都在規定時間內登上頂峰,最後宣布這次演習各班都取得勝利,才平息了這場奪旗“風波”。

“ 拉練”是學軍的一項重要內容。學校決定我們五年級與附近一所中學共同進行拉練,目的地是棲霞城北古鎮都的“階級教育展覽館”(現稱牟氏莊園)。

早晨,我們打起簡單的行李包,挎上軍用水壺,帶上路上吃的幹糧和少量現金糧票,精神抖擻,意誌昂揚地列隊進發了。大部分老師和初中男子籃球隊員騎著自行車,做為先頭部隊早已不見蹤影。我們大部隊隨後,排頭的同學舉著紅旗,一路上嘹亮地唱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等軍歌。下午四點多,到達離目的地較近的十裏莊,墅營在當地一所學校。看完籃球隊與當地學校球隊友誼賽後,晚上和衣睡在教室的課桌上,頂著蚊蟲不斷襲擾,很快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上午到達牟氏莊園參觀。聽著解說員如泣如訴,對解放前窮苦百姓受地主壓迫剝削的講解,同學們緊攥拳頭,充滿了對萬惡舊社會的憎恨。參觀結束,簡單休整後就踏上了返程路,這時大家已顯疲憊,有些同學腳上磨起了血泡,走路一瘸一拐,同學們互相鼓勵著:堅持到底就是勝利。離出發地越近,雙腿像灌了鉛,沉重的抬不起來。快回到出發地時,隊伍變得三五一群拉開了距離,行李有背、有扛、有抱著的……出發時那種精神狀態蕩然無存。騎自行車的籃球隊員和老師變成了收容隊。

曆時二天多,來回100多公裏的跋涉,終於回到駐地,同學們雖已精疲力盡,但心裏像紅軍取得長征勝利一樣高興。

時光荏苒,當年的“三學”活動,往事如昨。有一次幾位同學相聚,談起“三學”活動,大家有道不完的趣事和感慨。雖然對“三學”活動占用時間過多頗有微詞,但是都讚同青少年學生增加這樣的見習內容。當提起"經常"同學時,有人介紹說,初中畢業後,他沒能考上高中,創蕩社會去了。趕上改革開放的好時代,他從包工頭幹起,後來成立了建築公司,又經營起加油站,生意做的紅紅火火。果真是這樣,人生恰如一場攀登之旅,登頂之路不隻一條,隻要肯動腦子,行得正,走得通,不怕吃苦受挫折,條條都能抵達風光無限處。

所有跟帖: 

我中學時期學習和實習過車工鉗工,赤腳醫生 ,植樹造林等。我感覺對我豐富人生和更方麵的知識 是有幫助的。 -大阿牛- 給 大阿牛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5/2022 postreply 15:55:58

“也要批判資產階級”,你的收獲咋樣? -coach1960- 給 coach1960 發送悄悄話 coach196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5/2022 postreply 16:37:23

如果家人就是資產階級的,那滋味不好受。 -欲千北- 給 欲千北 發送悄悄話 欲千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5/2022 postreply 21:58:03

913後,加了軍學民。 -akc- 給 akc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5/2022 postreply 16:06:19

三學,挺有意思,可惜沒等上。 -信筆由墨- 給 信筆由墨 發送悄悄話 信筆由墨 的博客首頁 (325 bytes) () 09/25/2022 postreply 16:26:19

我們學農: 把操場翻了,種上了大白菜 天天晚上還輪流去看著,防人來偷,秋天收了大白菜都送到學校食堂去了。 -tomcat801- 給 tomcat801 發送悄悄話 (770 bytes) () 09/26/2022 postreply 14:27: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