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在廣東一個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進行社會調查,當地最大的國營工廠是農機廠。號稱農機廠,連拖拉機都不能生產,隻能維修拖拉機,生產犁耙、鋤頭、鐮刀等簡單工具。因為是在沿海,是毛的人民戰爭的戰略中放敵人進來,然後包圍來打的地方,所以什麽現代化建設都沒有。80年代後期,最高的樓是七層。七層樓成為了地名。後來聽刀郎的歌,“停靠在八樓的二路汽車”,我都能猜到那曾是烏魯木齊最高的一個房子,八層高。
我做調查的時候已經在改開好些年了,農機廠新上馬的項目是生產藥品包裝機器,年產值幾百萬人民幣,是以前的若幹倍。
我采訪調查了經委、外經委、最大的三個國營工業企業和五個三資企業。我去的最大的三資企業年產值一點幾億,當時剛采訪完農機廠,看著麵積產不多大的地方,想象不出過億的產值是怎麽做出來的。該企業是日本管理,在會議室接待我,給我看資料、看產品、講解他們的管理方法、生產方法,就是不讓我到生產線看。說是有防塵、防靜電要求,而且不能打擾工人生產。
之後去了一個丹麥企業,他們很開放,讓我看了整個生產的流程,看各種自動化設備,最後包裝車間人手最多,說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最後包裝的自動化部分就沒安裝,而且這個步驟不影響產品質量。然後送了我一些產品。
回到經委、外經委進一步要數據,當年工業產值,三資企業占98%多一點,國營集體企業占不到2%,而且已經是比改革開放前增長不少了。
所以讀到歌頌老毛的解放以後的建設成就,我都嗤之以鼻。我親身體會過餓肚子,改開後不用“國家”做任何投入,就隻是讓人民有點自主權,經濟就好起來的,十倍百倍的增長。最早的三資企業都是當年偷渡去香港的人,看家鄉這麽窮,把一部分生產線設在母校、老家,然後帶動更多的外資進來。
70年代,自己家裏養個雞都要被抓資本主義尾巴,隻有過年有雞肉吃。是1978或79年的時候沒人管了,我們家養了幾窩雞,體會到經常過年的感覺。後來發現中山那邊專業的養雞場買過來的雞蛋和雞,非常的便宜,比自己養省事多了。
雖然我住的地方離海不到20公裏,改開前基本沒吃過海魚。漁民能自由到我們那裏賣魚的頭幾年,魚比青菜還便宜,各式海魚吃個遍。
隻有dang和政府不管,讓人民自己做主,讓市場運作起來,人民的日子就好過。去他娘的計劃經濟。去他娘的讓人餓肚子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