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淺顯的道理許多人不明白,包括好多學者。比如一家四口有十畝地。即使用傳統的農具,一個男勞力種十畝地也是綽綽有餘,況且女人,孩子也都能幫點忙。假如市場上有了各種農業機械,比如收割機,拖拉機,播種機等。這家人會不會買呢?其實用牲口拉犁,和用拖拉機拉犁,用機器播種和用播種機播種,對產量不會有顯著影響。買了這些機械,也不能夠擴大種植麵積。當然肯定省人力了,但如果沒其他就業機會,省人力有什麽用呢,人力的機會成本等於零。而買了機械,顯著增加了成本,產量不會顯著提高,省下的人力也是浪費了,這麽不劃算的事,隻要頭腦沒什麽毛病的人,都不會幹的。
擴大到整個村子也是這樣。老毛那個時代,勞動力反正也沒地方去,農業機械化除增加不必要的成本以外,沒太多用處。大部分農村,除一些樣板村,和離城市近的村以外,到八十年代初解散生產隊時,連個拖拉機都不趁,扯幾八蛋的農業機械化。
機械化隻有在具有節省勞動力的需求之下才有用。比如,現在起碼平原地區農業生產基本上都機械化了,因為有其他更掙錢的機會,農民願意出錢用機械來省出人工,投入到更掙錢的產業上去。
所以,不要老拿農業機械化說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