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日聯軍鼎盛時期共有11個軍,人數達2萬5千至3萬人。其中第1至第7軍是中共黨組織直接領導武裝,第8、9、10、11軍是統戰性質的抗日武裝。[7]1936年7月以後進行了改編,先後將11個軍改編為三路軍。
1934年[編輯]
番號 |
領導 |
人數 |
說明 |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 |
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 |
約800人 |
原磐石南滿遊擊隊→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 |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 |
軍長王德泰 |
約1200人 |
原東滿各縣遊擊隊 |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 |
趙尚誌任軍長兼第一師師長 |
約700人 |
原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 |
東北抗日同盟軍第四軍 |
李延祿任軍長兼第一師師長 |
230人 |
原密山人民反日革命軍和密山遊擊隊 |
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 |
軍長周保中 |
約900人 |
原綏寧反日同盟軍 |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 |
軍長夏雲傑 |
近1000人 |
原湯原反日遊擊總隊 |
1936——1939年[編輯]
番號 |
成立時間 |
編成 |
人數 |
領導 |
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 |
1936年7月 |
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成立,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 |
3000餘人 |
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宋鐵岩任政治部主任。 |
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 |
1936年3月 |
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改編成立,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 |
2000餘人 |
王德泰任軍長,魏拯民任政治委員,李學忠任政治部主任。 |
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 |
1936年1月 |
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改編成立,下轄10個師。 |
6000餘人 |
趙尚誌任軍長,張壽篯任政治部主任。 |
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 |
1936年3月 |
由原東北抗日同盟第四軍改編成立,下轄4個師3個遊擊團。 |
2000餘人 |
李延祿任軍長,黃玉清任政治部主任。 |
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 |
1936年2月 |
由原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改編成立,下轄3個師。 |
3000餘人 |
周保中任軍長,柴世榮任副軍長,胡仁任政治部主任。 |
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 |
1936年9月 |
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改編成立,下轄4個師。 |
2500餘人 |
夏雲傑任軍長,張壽篯任政治部主任(代)。 |
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 |
1936年11月 |
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四團改編成立,下轄3個師。 |
700餘人 |
陳榮久任軍長,崔石泉任參謀長。 |
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 |
1936年9月 |
由原東北民眾救國軍改編成立,下轄6個師。 |
1000餘人 |
謝文東(後投敵)任軍長,滕鬆柏(後投敵)任副軍長,劉曙華任政治部主任。 |
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 |
1937年1月 |
由原自衛軍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隊改編成立,下轄3個師。 |
800餘人 |
李華堂(後投敵)任軍長。 |
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 |
1936年冬 |
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八軍改編成立,下轄10個團。 |
1000餘人 |
汪雅臣任軍長,張忠喜任副軍長,王維宇任政治部主任。 |
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 |
1937年10月 |
由原東北山林義勇軍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