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並非全權負責戰場作戰指揮 -- 黃立民
毛澤東是軍委主席、軍隊最高統帥,如果中國有幾個作戰戰場,毛要在幾個戰場間調度兵力、調整作戰目標,因而須對各戰場進行較具體的指導、指揮。在有限戰爭且隻有一個戰場的情況,或由毛在北京指揮、彭在朝鮮執行,或毛隻定原則由彭全權指揮。但現實的指揮方式似乎是不明晰的。毛澤東的指揮不限於戰略決策與戰役部署方麵,大量文電內容是對戰場作戰的指揮,不少命令文電涉及軍級、師級部隊行動,甚至還有詳細的敵情通報,茲列舉戰爭初期文電如下: 1950年10月22日7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鄧華通報韓國第2軍團及第6、8師有關動向,指示圍殲第6、8師; 10月23日7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鄧華並告高崗部署全殲韓軍第6、8師,令派第42軍一個師附一個炮團去長津湖;14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鄧華並告高崗指示第38、39、40軍行動; 10月25日晨誌願軍首次接敵,當日6、6、17時,次日2、4、5、14、16、23時毛澤東(或以軍委名義)致電彭德懷鄧華高崗等詳述戰場態勢、指示作戰行動; 11月1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鄧華並告高崗指示東線第42軍調度; 11月2日19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鄧華並告高崗關於第27軍渡江點安排及西線作戰部署,22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鄧華並告高崗指示應殲滅北進的美軍第2師; 11月4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鄧華並告高崗關於西線德川作戰情況; 11月5日1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並告高崗指示關於德川作戰方針, 3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鄧華並告高崗令第38軍尋機殲滅韓軍第7師一兩個團; 毛澤東1950年11月12日給彭德懷,鄧華關於平津湖戰役的指示電報。 彭鄧樸: 美軍陸戰第一師的戰鬥力據說是美軍中最強的,我軍以4個師圍殲其2個團,似乎還不夠,應有1個至2個師作預備隊。九兵團的26軍應靠近前線,作戰準備必須充分,戰役指揮必須是精心組織的,請不斷指導宋陶(宋時輪、陶勇)完成任務! 毛澤東 十一月十二日 11月24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鄧華樸一禹洪學智並告高崗賀晉年(東北軍區副司令)要求準備隨時撲滅空降之敵; 12月2日5時毛澤東以軍委名義致電彭德懷鄧華樸一禹洪學智解方並告高崗賀晉年關於西線肅川、順川、安州地區作戰安排,令第42軍應待殲滅新倉裏之敵後再行停止;同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鄧華樸一禹洪學智並告高崗內容大致同上; 12月4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鄧華樸一禹洪學智並告高崗賀晉年指示派一個師進占平壤。 彭德懷的請示文電也總是既有作戰方針、部署又包含戰場細節,如1951年2月4日彭德懷致電毛澤東並高崗因第50、38軍傷亡過大擬撤回漢江北岸,請示放棄洪川、春川地區,當日軍委回複同意。這應當表明彭德懷對本人指揮許可權有所理解。 當然,從另一方麵說,即在上述時間內瞬息萬變的戰場需要決斷的事情也絕對不會隻有這麽幾件,凡是毛澤東沒有具體指示的事項當然由彭德懷直接處理。從所列舉的文電內容看不能判斷指揮許可權的分割方式。至於毛澤東的具體指示在前線是否得以執行,這需要另文研究,但可以肯定並非全部執行。例如前述11月5日3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鄧華並告高崗令第38軍尋機殲滅韓軍第7師一兩個團,事實上誌願軍司令部已於當日結束第1次戰役。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