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不能給人提供美好向往,人們就不會瘋狂地愛上這個運動和領袖。關鍵是美好向往有沒有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批判性研究)

被人為地壓製了。任何不同的聲音都被判定為跟政府作對。是社會的敵人。

而政府沒有認識到(也不會承認)正是他們自己在跟自然規律作對,是在跟上帝做對。在違背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強行推進自己的幻想(烏托邦,就是指違背科學規律的幻想)。

看看《意誌的勝利》,納粹的宣傳片,就可以知道當年納粹為普通人提供了什麽“美好向往”,以及當時強推的很多工人福利。(隻是不持久,因為違背規律)。

而且,這種社會,都是先要提供一個“敵人”做為凝聚人心的工具,納粹提供的是“種族性敵人“,而別的國家提供的是”階級敵人”。都要參加“仇恨的成分”在他們的運動中。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