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子裏議論著當年參軍有沒有特權什麽的。今天閑來無事,就回憶一下當年參軍的好處,為什麽無論是城市青年還是農村青年都打破頭的想參軍。既然這麽多人想參軍,開後門搞特權那肯定是擋不住的了。
先說說城市青年為什麽也想當兵:
在那個知識青年必須上山下鄉的歲月,當兵是逃避下鄉當農民的一個絕好機會,當兵的待遇和勞動強度要比知青不知道好多少了;下鄉知青的回城之路遙遙無期,而當兵複員(如果沒有被提幹的話)的日子是可以計算的,複員後分配到機關和國企等好單位的機會也很大,複員軍人的政治地位也高於一般青年。因為城市青年的文化水平和見識普遍高於農村青年,被入黨提幹的機會也相對比較大,如果能混到連職以上轉業,那就是國家幹部待遇了。在70年代,美女優先嫁當兵的人,尤其是軍官。對於想上大學的青年來說,工農兵學員裏現役軍人的比例是相當大的,而且當時的軍校一律是從現役軍人中選拔,這樣的機會你不參軍會有嗎?還有一個一般地方上沒有的機會就是,在軍隊裏入黨機會遠大於地方,黨票是個人往上爬的必須的墊腳石,有了這塊墊腳石,就是人生上了一個台階,即使回到地方,頂著退伍軍人和黨員的光環,前途是無限光明。隻要自己今後不掉鏈子,不愁不被重用提拔,更不愁沒有美女投懷送抱。
說完城市兵再說說農村兵:
當年招兵(每年)除了特殊提前在軍隊內部走後門的,名額都會分配到各個地方也包括農村,由各市縣武裝部負責招兵,這裏麵同樣充滿後門和特權。農村青年去當兵,同樣會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除了在上一段提到的各種好處和機會以外,農村青年去當兵也是走出家鄉見識世界的一個好機會。解放軍是一個大學校,這對農村青年來說一點也沒錯。能夠有機會入黨提幹或者上軍校上大學,那就是鯉魚跳龍門了,郭伯雄徐才厚就是光輝典範。即使沒有能在部隊入黨提幹,也在部隊增長了見識,提升了能力,開拓了人脈,回到農村也是個人物了,村裏鄉裏縣裏說親的媒婆會把門檻都踩平。
所以說,當年參軍有這麽多好處,誰不爭先恐後,誰不想鑽空子走後門?這種機會怎麽可能留給黑五類?我當年上中學時,部隊年年來學校選拔飛行員和特種兵。我是運動員,身體條件肯定優於多數同學,卻從未被考慮過。待我大學畢業時,包括空軍雷達學院(現為空軍預警學院)在內的幾個軍校都來校選拔,點名要我去軍校當教官,被我堅決拒絕了。不是因為那時軍人的優越地位大不如前,而是被傷自尊無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