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抗日戰爭時期的陪都重慶

來源: 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2022-07-17 10:07:0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847 bytes)

日軍占領武漢之後,達到了戰略的終點,中日戰爭進入了第二階段。在第一年,日軍可以攻下目標城市,並且留在手中。然而日軍戰線拉長,兵員分散,甚占領城市之間仍存在大量的中國軍隊,因此武漢以後,日軍能集結的兵力大幅減少,而且攻下的城旋即遭我軍反撲,戰爭進入僵持拉鋸的狀態。

相對於日軍疲於奔命,國民政府在重慶建立了穩固的抗戰中心,傳統的天府之國四川成了抗戰的經濟腹地。由南京、上海、武漢各地遷來的工商業在此重新開張,無意間帶動四川工商業發展突飛猛進;至於許多著名的學校以及文化團體也搬到四川,使得本地的文化水平一日千裏;不願意生活在淪陷區的百姓紛紛湧進四川,雖然增加了人口的壓力,也無形地擴大了消費市場的規模。

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的發表,自此重慶就成為了國民政府的陪都,於此,許多人心生發問?為何重慶能成為陪都,相對於成都以及其他城市就不行呢?

自淞滬戰役失敗後,南京岌岌可危,認清戰局形式,為了謀劃大局,長期抗日,重慶被定為陪都原因有三。 第一就是重慶曆史悠久,曆經千年發展,已然成為了西南地區最發達的城市,在西南地區算得上重鎮,此外,重慶靠近四川盆地,土地肥沃,可以確保戰時所需物質的補給,而這也是最最重要的一點。(抗日初期,中國大部分地區淪陷,作為戰時少有的幾個具有承載軍隊的城市,重慶對於國民政府而言,也是首選)。

第二,重慶有長江陪襯,交通便利,據天險而守城,易防守而難攻。此外重慶作為一個炸不壞的城市,這一點上,可以說是“確保了萬無一失”,為何重慶炸“不壞”,你看日軍5年的轟炸依舊能夠屹立不倒!

第三就是四川局麵不行,自辛亥革命以來,四川差不多就一直處於一個軍閥混戰的局麵,而其中為劉湘(重慶)以及劉文輝(成都)兩人勢力較大,此外劉湘是是站國民政府這邊,而反觀劉文輝之前對蔣有過抗爭,關係十分緊張。後來劉文輝與劉湘大戰,劉文輝敗退西康,而四川境內的成都以及其他區域,就已經被許多軍閥占領了,所以如果要把成都作為陪都,勢必就會加劇四川地區軍閥的矛盾,而在抗日統一戰線上麵看來,此時最重要的就是一致對外。

相反,劉湘駐守的重慶是非常支持抗日,還率領川軍親自出兵抗日,頗有大將風範,在整個抗日大局之中,不計較個人得失,這種個人品質值得稱讚。所以在決定重慶為陪都時,劉湘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以上三點就是說明重慶是有足夠的實力成為陪都,而至於成都以及其他城市為何不能成為陪都,並不是說沒有實力,受到戰局的影響,西安太偏僻,地處西北,土地貧瘠,洛陽雖有資源,卻像武漢一樣"九省通衢",但太過於耀眼,自然會成為日軍眼中的“香餑餑”,屆時極有可能遭到日軍的大舉進攻,所以“偏安一隅”成為了重要決策,也是確保了後續有作戰的能力。

其實從地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南京作為第一道防線,淪陷之後,至武漢,第二道防線,最終以重慶為第三道防線的戰略,確實可以在戰局中以退為進,致使日軍方麵在補給、地勢、作戰等方麵有所延緩。

日機轟炸後,一名被活埋的婦女由瓦礫中被救出來,驚魂甫定。

重慶大轟炸後殘破的街景。圖文/普希金皇村

由於校園毀於戰火,由天津越過一千裏遷到重慶的南開中學的童子軍,此刻正在探索結繩的複雜性。

一所戰爭孤兒之家的午餐

山城重慶大興土木,許多由沿海遷過來的工廠紛紛在此尋找新的落腳地。

這些是5月25日慘遭日本戰機轟炸的數百名兒童的一部份。

被送到中國西部重慶市的戰爭孤兒利用閑暇在街頭唱愛國歌曲。

重慶戰地服務團的成員

中央大學的臨時建築,該校由南京遷到四川省。二千七百名學生不顧艱險繼續求學。

這些女孩們舉著火把,加入長長的火炬隊伍,穿越重慶市區,作為5月1日發起的全國精神總動員的首次每月群眾集會。

蔣夫人宣傳抗戰,跟農民們站在一起的蔣夫人。

盡管日軍轟炸重慶,美國大使和法國大使仍千裏迢迢地來到中國的戰時陪都。這張照片顯示行政院院長孔祥熙向美國駐華大使尼爾森帝強森敬酒,祝福他的健康以及中美關係的未來。

1938年2月,日機展開對重慶的第一次轟炸,出動9架飛機,在重慶廣陽縣、江北縣等地投彈,炸毀房屋三幢。圖為救難人員清理轟炸現場,同時搶救傷亡人員。重慶市軍民開始進入躲避轟炸的戰時生活。

 1940年8月,在日軍轟炸後,重慶一戶人家坐在門口吃飯。戰時生活作息被打亂,一般人普遍不安,稍有不慎,即生離死別。

1941年5月,這一年日軍布署了“102號作戰”,又稱為“第三次戰略轟炸”。日軍動用在華的飛行第一團、第三團的60架戰鬥機外,還征調了駐東北重型轟炸大隊以及駐太平洋的航空部隊全部投入轟炸行動。重慶上空日機炮彈如冰雹般轟然而下。

1941年5月16日,日機出動63架次,對重慶市區進行轟炸,圖為轟炸後,救難人員在防空洞外實行清理打掃工作,

1940年1月,重慶青年合唱團高歌抗戰歌曲,鼓舞人心。早期最為傳唱的抗戰歌曲有:《鬆花江上》《大刀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八百壯士》《黃河大合唱》等,每一首歌的誕生都伴隨一段血淚交織的抗戰史。

1939年5月,日軍飛機對重慶猛烈轟炸,八路軍紅岩辦事處的牆壁遭受震損。周恩來、鄧穎超夫婦在紅岩辦事處合影,此為周恩來在渝的標準照片。南方局的主要公開活動在紅岩、曾家岩和《新華日報社》三處。

1939年10月,軍政部何應欽將軍前往沙坪壩主持部隊校閱儀式。他拿起一名士兵的步槍,親自檢查槍管是否擦拭幹淨。

1940年3月,日機大舉轟炸重慶,造成大量平民傷亡。一架敵機被重慶防空炮火擊落,墜毀在近郊的農田裏,飛行員當場斃命。圖為一批剃著光頭的新兵,奉命趕到現場,眾人架起飛機殘骸,準備送到城區特定地點,做公開展示,以鼓舞士氣。

1943年,重慶入伍壯丁身體檢查。前線戰爭緊張,需要補充大量兵員,重慶有多處新兵招募站,鼓勵青年從軍報國。

1940年,宋慶齡、宋美齡、宋靄齡(左至右)在重慶出席一項國際友人的招待會。宋家三姐妹共同向國際宣揚中國人守土衛國之決心,積極爭取各國援華,並從事婦女和兒童的救助與福利工作。其中宋美齡身為“第一夫人”,位居要津,在爭取美國軍事援華一事上,作出重要貢獻。

在宋美齡領導“婦指會”的推動下,大批軍衣縫製完成,送往前線。這項愛國活動成為中國婦女積極支持抗戰的重要象征。

1945年9月3日,日本投降後數日,重慶首次舉行大規模的勝利遊行,共有四萬多人參加,熱鬧非凡,猶如嘉年華會。隊伍由在渝美軍騎著摩托車擔任前導,並高舉中美英法蘇五國的國旗和肖像。重慶報刊報導,這一場慶祝勝利大會使得重慶成為狂歡的城市,街頭巷尾,人潮擁擠,交通為之中斷,百萬市民陶醉於歡樂之中,抗戰期間所受的苦難,終得一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戰地服務團的, 後來恐怕一個都沒逃脫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10:25:07

成為陪都還有一個原因,山城可以就近挖防空洞,人可以躲空襲,工廠可以日夜生產,符合救國保種的目標。平原地區辦不到。 -飛來寺- 給 飛來寺 發送悄悄話 飛來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8/2022 postreply 14:32:18

"抗戰期間所受的苦難,終得一洗" 但中共馬上挑起內戰,不承認國民政府,直至暴力推翻合法政府。中國民主化進程中斷。 -tw1234- 給 tw1234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8/2022 postreply 22:47:1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