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漢地十八省,為何不包括明朝的遼東?
2019-01-09 19:28
文|小河對岸
滿清在入關之後,實行民族隔離政策。將國家分為中國本部(關內的漢地)、滿洲、蒙古、新疆、西藏等六部分,彼此界限明確,民族、語言、文化風俗也都涇渭分明。滿清對漢地的管理手段,也有其他地區不同。滿清隻在漢人地區,搞行省製(設督撫)。而東北、新疆的設省,都是到了清末時期,其統治搖搖欲墜之時,才改設行省以加強控製。
漢地的十八省,脫胎於明朝的直轄區域,按明朝的行政區劃,俗稱為“兩京十三省”。其中,兩京為京師(北直隸)與南京(南直隸),十三省(正式稱謂為布政使司)為:山東(遼東都司,在行政上隸屬於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福建。
滿清入關之後,對大明直轄區域的行政區劃稍作了調整。其中將江南省(即明朝的南京,俗稱南直隸)拆分為江蘇省(包括上海)與安徽省,湖廣省拆分為湖南省與湖北省。另從陝西省析置出甘肅省(包括寧夏)。形成了俗稱的漢地十八省,即:直隸(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蘇、安徽、浙江、廣東(包括海南)、廣西、雲南、貴州、福建(包括台灣)、甘肅(包括寧夏)。
對比清朝的漢地十八省與明朝的兩京十三省,可以發現唯獨少了遼東(遼寧)地區,那為何滿清要將遼東給分割出去呢?根本原因就在於滿清要保障滿人的利益。
遼東地區,在戰國時期,為燕國所有,延至秦漢時期。至三國時期,司馬懿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割據遼東的公孫氏,而在遼東大肆屠殺,史載: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餘人皆殺之,以為京觀。偽公卿已下皆伏誅,戮其將軍畢盛等二千餘人。收戶四萬,口三十餘萬...時有兵士寒凍,乞襦,帝(司馬懿)弗之與。
司馬懿雖暫時解決了遼東割據之患,但同時也導致了遼東地區的人口空虛,致使,西晉以後,遼東地區漸為鮮卑、高句麗占據。至唐朝時期,雖滅了高句麗,而在當地設立安東都護府,但此時的遼東地區,早已非當初的漢族聚居地。甚至連遼東再度淪為少數民族(契丹)所有都顯得悄無聲息,而不像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那樣有痛感,本質原因就在於唐朝時期的遼東地區並沒有多少漢族百姓居住,跟西域也沒啥區別。
漢族再度進入遼東地區墾殖,實際上是到了明朝。有人感慨,“燕雲十六州”丟失了有四百多年,實際上遼東地區的丟失卻有一千年之久(這期間隻有唐朝較為短暫的羈縻統治)。明朝時期,才正式開始向遼東地區大量移民,設立遼東都司(下轄25衛2州,2州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行政上隸屬於山東布政使司。
所以,明朝的遼東(都司)跟唐朝的安東都護府不同。唐朝的安東都護府實質上跟明朝的奴兒幹都司比較相似,都是羈縻統治。明朝的遼東,已經成為漢族人的熟地,而與內地無異。這也是明朝不能與後金(滿清)議和的根本原因,在明朝看來,少數民族聚居的羈縻地區可丟,漢人的聚居地絕不可丟。所以,奴兒幹都司等地區可丟,而遼東絕不可丟,一旦丟失漢人的聚居地,就喪失了作為大一統王朝的理論依據。
滿清雖入主中原,可是由於其人口過於稀少,文明程度也較低。所以,滿清對能否占據中原(漢地),到底能占據多久?都不那麽自信。故而,滿清的國策就在於“製漢”(聯蒙製漢),這也是滿清必將成為阻礙我國進步的根本原因所在。說白了,滿清統治下的中國,並沒有一個整體上的國家認識。對滿清來說,滿洲(東北)才是其根本,而其區域不過是其征服的戰利品而已。
滿清極其畏懼被漢化,而喪失自己的既得利益,在婚姻上也不與漢族通婚(準確來說,是旗民不通婚)。而遼東(遼寧)在地理上屬於東北,又是東北開發程度最高的地區,也最適宜定居與墾殖。故在其入關之後不久,就將遼東的漢人或屠殺或驅逐至關內,而沿東北地區的邊緣,開挖溝壕,並植上柳樹,即所謂的“柳條邊”。其目的就是為了嚴禁漢人進入墾殖,以預防將來在中原待不住了,還可以像當初的元朝退居大漠那樣,回到東北另立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