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張築生的職稱是教授,但不是博導 (易中天不是也沒當上博導嗎)

來源: yzout 2022-07-04 12:53:2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854 bytes)

在幾十年前,北大的“001”號博士張築生已經做出了解釋:人世間沒有枯燥的事,興趣就是佛燈,投入就是神明,愛專業就是力量。張築生的興趣就是學習,他在北大求學期間,就把數學家Smale提出的“四大猜想”幹掉了一個。

為了培養下一代,他花了5年時間,編寫了《數學分析新講》;為了給國家爭光,他連續5年擔任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主教練,5年時間,連續拿到總分第一,那些去參賽的學生,都拿到金牌。可惜的是,這些工作都是吃力不討好的,沒有科研成果,就沒有職稱。對於這些,張築生說了一句:“個人名利事小,國家榮譽事大。”“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兩句詩,說的大抵就是張築生、韋東奕這一類人吧。細數張築生的一生,他所經曆的痛苦,非常人之難想象。一、1940年,張築生出生在貴州貴陽。在那個多災多難的年代,存活下來已經不容易,可張築生在兩歲時,麵臨著一場大災難。這一年,他患上了小兒麻痹症,患上了這種病,智力怎麽說都會受到影響,但是張築生在長大後,智力仍然超群,而且動手能力還不錯。小時候的張築生,身邊沒有玩具,他就自己做發明,動手製造玩具。那會兒,小學的學生會去參加兒童科技發明比賽,讀5年級的張築生,製作了一個小發明,能自行爬牆、降落的小木頭人,拿去參賽,獲得了一等獎。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張築生或許會成為一個發明家,靠著一雙妙手,製作出很多令人想象不到的東西。偏偏命運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他13歲那年,意外摔倒,導致了左手骨折,在治療期間,病情沒有好轉,轉向了敗血症。雖然後來張築生死裏逃生、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他的左手落下了殘疾,換言之,昔日他引以為傲的動手能力,已經成為了過去。

從這之後,張築生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在黯淡的日子裏他找到了一絲興趣,那便是學習。不讀書的話,張築生隻有右手可以活動,到了田裏當不了農民,進了廠子做不了工人,多劫多難的命運把他推到了另一番天地。所以,張築生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學習上,平日裏沒事就捧著一本書看,高考結束後,他順利考進了四川大學的數學係。張築生上大學後,在學習這件事上還是一絲不苟,他仿佛就是一個刻板的人,生活、學習、工作、休息都有一個時間表,嚴格執行。先來說學習,那會兒的四川大學還流傳著張築生的幾個小故事:他每天起床學外語,學得癡迷,撞到了電線杆上;在四川的那些年,他沒有去過杜甫草堂、青羊宮,還沒有看過川戲。

張築生不是那種死記硬背的人,也不僅僅是醉心於數學,他把問題看得很透徹,凡是感興趣的東西,他都學,無聊時也會搞搞其他專業的事,比如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把音韻學搞明白了。而在生活方麵,張築生從來不讓別人幫忙。同寢室的舍友,看張築生的洗衣服很費力,常常要花費兩倍時間,就有人想要幫張築生洗,張築生一句話回懟:“我自己能做的事,為什麽要你幫忙?”張築生這樣嚴格要求自己,成績出類拔萃,在他大學畢業後,學校不忍放棄這樣一個人才,就把他留校任教,但在四川大學工作了14年之後,張築生卻憤然出走。二、1964年到1978年這14年間,張築生一邊教學,一邊繼續研究數學。辛辛苦苦工作14年,期待的無非就是轉正,但是因為曆史問題,張築生沒有評上“講師”。這個結果對於張築生來說,相當於把他的自尊心狠狠地揉捏。張築生在家裏生氣地喊道:“那些評上教師職稱,一大半隻配聽我講課。”也是因為這件事,張築生尋思著離開四川大學。1978年這一年,國家恢複了研究生培養製度,逢此機緣,張築生果斷辭職,一路北上,考北大的研究生。

憑借張築生的實力,他其實不用讀研究生,甚至還能給研究生開課。因為在考試的過程中,最後一個大題,本身題目有問題,其他考生沒有看出來,唯獨張築生瞧出來,還驗證了“問題”。後來考官查驗,確認是題目出錯,凡是作答的考生,最後一道答題不扣分,而張築生加了十分。張築生出走之後,四川大學十分後悔,想要把張築生要回去,還開了條件。可是北大哪裏肯放走張築生?為了留住他,北大想了一個辦法,留張築生下來讀博士,順便堵住了四川大學的嘴。天才到哪裏都備受歡迎,也是在這期間,張築生幹掉了“四大猜想”的其中一個,這樣的成績,足夠博士畢業了。如果當年就授予張築生博士學位,那他將會成為第一屆、第一個理學博士,可是當時的北大校長張龍翔有點謹慎,這才錯過。後來,張龍翔組織了一場盛大的答辯,邀請一百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授、專家,去聽張築生的博士論文答辯。而張築生,成為了北大第一位博士,編號為001號。三、博士畢業之後,張築生去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訪問,1986年回來後,他被分配到一個任務:編寫《數學分析新講》。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作為學者、教授,搞出科研成果才是要緊事,而且那一年張築生46歲,正是搞科研的黃金時期,有很多朋友都來勸他別接。

可是張築生對工作不挑剔,他接了下來,一幹就是5年,後來他的導師廖山濤評價這本書:“有了這本書,一大批年輕人就可以順利進入學科前沿。”做完了這項工作,張築生的鼻子不舒服,他去北大的衛生科去看,對方診斷是鼻炎,開了一些藥,可是張築生吃了沒有好。不要忘記張築生那強大的學習能力,他找來相關的書籍,根據自己的症狀翻看,對比患鼻炎的發病症狀,發現他得的不是鼻炎,而是鼻咽癌。接著,他又去找衛生科,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醫生解答不了,就找了主任醫生來為張築生診斷,沒想到的是,主任醫師建議他去醫學院看。張築生跑了醫學院,拍片,後來確定是患上了鼻咽癌。自己診斷出癌症,這就是張築生。麵對生死,張築生很平靜、很坦然。或許是他的一生之中,多次跟死神擦肩而過,這一次,不管能不能躲過去,他都要堅持在崗,不為個人榮辱計,隻為萬千學子燃。當時,北京海澱區辦了一個“數學教學研討班”,邀請張築生前去授課。這不是任務,張築生本可以拒絕的,他沒有,而且一幹就是八年。前六年,張築生分文未取,沒有工資,後兩年,海澱區每月給張築生10塊錢。算下來,張築生每月去四次,每次三個小時,一小時隻有0.81塊。而且,張築生每次都是騎著自行車去海澱區,一隻手騎自行車,無論風雨,不為賺錢。在他的心中,精神財富更為重要一些。掃地僧,往往家徒四壁。在張築生患上鼻咽癌的第四年,也就是1995年,北大又給他派了一個任務,擔任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主教練。這個任務分配到其他人的手中,總是退掉,因為不算進工作量,加上張築生拖著一個病體,很可能命都要賠進去。

張築生沒有拒絕,還為之耗費心血,每年都能拿出幾十道新題,從而帶著學生,5年時間轉戰多國,連續多年拿到總分第一。為什麽張築生不拒絕那麽多跟自己工作無關的事?沒有報酬的活兒?看淡生死的他,說了一句:“個人名利事小,國家榮譽事大。”在張築生執教的十多年,他一直兢兢業業,沒有懈怠,但時間全都花費到了學生身上,他也沒有科研成果,沒有評上搏導,以至於他終其一生,隻是普通教授。有人為張築生鳴不平,其實張築生明白,從當年因沒有評上職稱憤而出走,到如今的坦然接受,職稱並不能代表一切,並不能“為中國數學趕上並超越國際水平”這個目標添磚加瓦。隻有後繼者,一直在這個領域深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

在張築生的所剩無多的時光裏,他還堅持在三尺講台。2001年夏天,張築生在南開大學為預賽選手辦培訓班,每天隻能吃一點牛奶的他,強拖著病體,給學生們上了7天課。那個時候的張築生,早就患上了結腸炎,每天要上十幾趟廁所,為了不耽誤上課,在前一天他不進食,也不喝水。2002年1月11日,他在微分拓撲學考場,親自為38名學生監考,那時的他,身體已經十分虛弱,可是他還是堅持批改、寫評語,最後是被學生抬出了考場。四、張築生在生命彌留之刻,他最懷念的是誰?是他的一個小病友,隻有13歲,他們都患上鼻咽癌,可惜的是,小孩子先他一步,這成為了張築生最後的遺憾。當他跟好友提及這件事時,他說:“若有來生,我要把他收為義子,把他培養成材。”張築生一生無兒無女,因為他的妻子懷孕後,有嚴重的反應,吃什麽嘔什麽,喝水也是。張築生不忍妻子受苦,沒有要孩子,就連好友勸他,不要讓這麽好的基因就此消失,張築生直接拒絕,他說:“不能做任何對不起妻子的事。”

張築生在三尺講台上,曾對他的學生們說過:“也許你們所有人經曆的痛苦之和,也沒有我一個經曆的痛苦多。”他的一生,命運多舛。可是,他沒有自暴自棄,自怨自艾,反而自強不息,走出了一條新道路。雖然沒有職稱,他所寫的《數學分析新講》,在2000年拿到科學技術進步著作二等獎,而當年的一等獎是空缺。他還留下兩本書:《微分動力係統原理》、《微分拓撲新講》。雖然他無兒無女,但是他教授過的學生,在世界各地懷念著他,想念著他。因為張築生,把學生們當做自己的兒女來看待。張築生的一生是勵誌的,隻令人備受鼓舞的,如同他所說的那般:人世間沒有枯燥的事,興趣就是佛燈,投入就是神明,愛專業就是力量。也如同他所說的那般:個人名利事小,國家榮譽事大。

所有跟帖: 

好馬被騎,好人被欺。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4/2022 postreply 16:07:2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