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應該明確,朝鮮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其實並不是一個概念,盡管兩者有很大程度的重疊。這一點,我們從朝鮮戰爭的三個階段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來。
第一個階段,是從1950年6月25日開始,一直到1950年9月15日。這個階段,主要是朝鮮和韓國的內戰。6月25日,朝鮮和韓國在三八線上大打出手,朝鮮戰爭爆發。其實這完全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因為從1949年1月到1950年6月,朝鮮和韓國在三八線上發生的糾紛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000多起。這一階段,朝鮮占有壓倒性優勢,開戰僅僅三天後,朝鮮就攻破了韓國的首都漢城。
第二個階段,是從1950年9月15日到10月19日。這個階段,主要是朝鮮獨自對陣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聯合國軍仁川登陸後,曾經勢如破竹的朝鮮人民軍被攔腰截斷,形勢徹底逆轉,聯合國軍一度打到鴨綠江邊,幾乎占領朝鮮半島全境。
第三個階段,是從1950年10月19日到1953年7月27日。這個階段,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成為抗擊聯合國軍的主力。經過五次戰役,把戰線南移到了三八線,並迫使聯合國軍簽訂了停火協議,從實質上結束了朝鮮戰爭。
我們所說的抗美援朝戰爭,其實是朝鮮戰爭的一部分,也就是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是朝鮮戰爭最核心、最關鍵的一個階段,通過誌願軍將士們的英勇奮戰,中朝一方最終以勝利者的身份終結了這場戰爭。
有一種說法,朝鮮戰爭沒有勝利者,因為戰爭起於三八線,止於三八線,雙方隻是打成了平手。因為誌願軍沒有把聯合國軍趕出朝鮮半島,怎麽能說是贏了呢?
中國贏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有以下四條理由。
1.保衛了東北邊境安全,清除了臥榻之側的猛虎,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安全穩定的周邊環境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武裝幹涉朝鮮內部矛盾,其表麵原因是幫助韓國抵禦朝鮮侵略,維護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核心利益。看問題不能隻看表麵,在這個淺顯的表麵原因之下,是否還有深層次的、不為人知的秘密呢?當然是有。
其實從三八線上的第一聲炮火響時起,美國其實就已經把中國視為敵人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無論中國此時出不出兵,美國出兵朝鮮的真實目的還是針對中國的。
請看以下史實。1950年6月27日,朝鮮戰爭剛剛爆發2天,在中國沒有任何反應、沒做出任何表態的情況下,美國總統杜魯門竟然命令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阻止解放軍解放台灣!
另外,美國的空軍多次越過中朝邊境,轟炸東北的安東等地區,造成中國重大的人身和財產傷亡。
這些難道還不能說明美國的態度?無論中國作何選擇,美國都不會放過中國。
退一萬步講,即便美國一開始“沒有”侵略中國的意圖,那麽他們陳兵鴨綠江邊之時,中國一直不敢出兵,那麽美國人會怎樣?中國的一再退讓,會使他們變得膨脹起來,不知何時會義無反顧地跨過鴨綠江,這決不是危言聳聽。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壓根也沒敢想去全麵侵華,隻是在中國的一味退讓下,日本人的野心越來越膨脹,膽子也越來越大,最終侵占了整個東北,並於幾年後發動了全麵侵華戰爭。
假設美國既沒有侵略中國的意圖,在占領朝鮮全境後也不會有侵略中國的行動,是否就能證明抗美援朝戰爭錯了?也不能!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不說古代,昔日的朝鮮,今日的烏克蘭都在說明這個道理。
即便美國沒有侵略中國的意圖,在占領朝鮮後也不會有侵略中國的行動,中國也不能容許他占領朝鮮!
當時的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而東北則是中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具有無可替代的戰略意義。一旦美國人占領朝鮮,那麽東北將直接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之下,我們唯一能倚仗的,隻有那條並不寬的鴨綠江。一旦這樣,隻能放棄東北的發展,把這裏變成軍事守備區或者緩衝區,這對新中國的衝擊實在太大了,是中國堅決不能接受的。
所以,抗美援朝戰爭保住了新中國賴以生存的重工業,從這一點上講,中國贏了。
2.戰爭結束後,新中國的國際地位陡然提升,西方國家再也不敢把中國當做東亞病夫,中國贏得了幾十年的和平時光,為經濟社會發展爭取了寶貴時間。
《朝鮮停戰協定》簽訂後,舉世嘩然。誰也想不到,在過去幾十年間任人宰割的中國,竟然逼得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 美國,簽訂了一個停戰協定!
當時的美國,擁有幾乎最完備的工業體係和最發達的科學技術,陸軍、海軍、空軍剛剛接受過二戰的洗禮,不但數量龐大、裝備精良,而且經驗豐富。而中國的工業卻剛剛起步,極度落後,隻有陸軍,空軍和海軍幾乎沒有,除了人數比美國多,在裝備、後勤、火力、醫療等各個方麵,都與美國差的太多,雙方根本不是在一個維度上。
但即便是這樣,誌願軍還是把聯合國軍從鴨綠江趕回了三八線,並牢牢守住了三八線,最終迫使美國簽訂了停戰協定。
正是這一戰,西方國家意識到了,單靠幾艘軍艦就能逼迫中國簽訂賣國條約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以後誰再想惹一惹這個新生的東方大國,首先要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那個本事。
所以稱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的立國之戰不無道理,因為這一戰後,中國才真正站起來了。
除此之外,蘇聯也被中國所展現出來的強大的戰鬥力所折服,並為中國提供了含金量極高的多方位援助,為中國實現從無到有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3.中國人民對國家的信任感與日俱增,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爆增。之後這個國家的發展既有順境又有逆境,但即便是再大的逆境,中國也沒有再次變得一盤散沙。
屈辱的昨天留在中國人心裏的傷痕是很難抹去的。無論是鴉片戰爭,還是日本侵華戰爭,都讓中國人深深地覺得,曾經那個傲視世界、唯我獨尊的泱泱中華不見了,強漢或者盛唐的光輝早已散去,中國人心中傳承幾千年的驕傲被無情踐踏。
然而,中國打敗了全副武裝的、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他們用生命和鮮血告訴國人:那個耀眼的華夏,又回來了!
4.中國的軍隊在這場戰爭中學到了很多,既能從勝利中總結經驗,又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現代化強軍理念的根,就是從那時候紮下的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爭中,中國人民誌願軍展現了中國軍人的意誌與風骨。他們沒有飛機、坦克、軍艦等先進的裝備,甚至連吃的飯和穿的衣服都不能滿足基本需求。他們所擁有的,僅僅是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吃苦耐勞的戰鬥作風,以及堅硬如鐵的意誌品質。
他們曾經無數次大勝過敵人。勝利後,他們總是不停地總結經驗,畢竟,同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戰鬥,是從未有過的經曆。這段時間內,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所創造出來的戰略戰術和作戰技巧,得到了進一步的檢驗與提升。穿插、迂回、包抄、三三製……中國陸軍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會打仗的陸軍,號稱“世界輕步兵的巔峰”,三所裏奔襲的記錄,直到今天還沒有其他國家的軍隊能打破。到了抗美援朝戰爭的中後期,楊得誌、王近山、秦基偉等各路大將帶領隊伍輪番入朝,接受戰爭的曆練與考驗,極大提升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他們也曾許多次敗在敵人手中,大部分是客觀原因所致。沒辦法,有些宛如鴻溝的差距,單靠意誌品質是彌補不了的。因為後勤補給線被敵人的空軍截斷,我們的補給運不到前線,有些戰士被凍死,有些戰士被餓死,長津湖的冰雕連,多麽讓我們心痛!於是,在洪學智的帶領下,中國軍隊痛定思痛,逐步發展起了完整的後勤體係。
除此之外,中國的空軍從那時開始起步並快速發展;中國的海上力量經曆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緩慢發展後,呈現出突飛猛進的態勢,70多年前誰能想到,如今的中國會有3艘航空母艦呢?這,難道不是一種勝利?
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所獲得的,遠遠超出了這場戰爭本身的意義,中國失去了很多,卻也收獲了更多。
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最膽小怕事,一聽到洋槍洋炮就兩腿發抖,一看到堅船利炮就抓緊談和簽約。但是,當彭德懷在停戰協定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後,一切都變得和過去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