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大學時去山裏勞動時吃過4個饅頭。。
所有跟帖:
•
我下鄉參加過修水利,無償出苦力,還自帶行李住窩棚。唯一開心的是幹飯管飽。我中午一頓可以吃掉1斤大米幹蒸出來的飯,很香。沒
-十具-
♂
(74 bytes)
()
06/22/2022 postreply
23:39:02
•
那時食堂、館子說的幾兩,都是指加工前的重量。西方的default是指成品的重量。我算毛欠國人的舊賬,查100g大米的熱卡
-十具-
♂
(188 bytes)
()
06/22/2022 postreply
23:44:10
•
我是高中畢業回鄉,也修過水利挖過河,飯量和你差不多,不過我們的飯總是不足,吃慢點就吃不飽,所以大家都吃得飛快。
-法眼-
♂
(272 bytes)
()
06/23/2022 postreply
08:18:40
•
辦法有幾種,第一是準備個極大的碗,或幹脆就用個盆, 第二, 第一碗別裝太多, 三扒兩咽吃光, 馬上乘飯桶裏還有的時候去搶
-華府采菊人-
♂
(0 bytes)
()
06/23/2022 postreply
10:12:50
•
我有時給我們家的晚輩講講我們的經曆,他們一臉迷惑,很不理解,不理解怎麽會吃不飽呢。
-法眼-
♂
(0 bytes)
()
06/23/2022 postreply
10:28:04
•
別說年輕一輩, 就是過來人不也是裝著“假裝”不知道甚至否認有過那時的真事嗎?
-華府采菊人-
♂
(0 bytes)
()
06/23/2022 postreply
12:15:32
•
40年前我們才開始掙脫《萬曆十五年》揭示的經濟絕境。種植園的黑奴,資本論裏的勞工很悲慘,但好像他們沒有吃不飽。疲於奔命的
-十具-
♂
(97 bytes)
()
06/23/2022 postreply
12:32:15
•
做過遠征軍底層軍官的黃仁宇研究明史,以經濟為主線是正常人的思考,在國內階級鬥爭為綱的史學界,成了清奇的方法論。乾隆爺賜給
-十具-
♂
(300 bytes)
()
06/23/2022 postreply
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