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督教說有天堂,佛教說有極樂世界,而且給出了方法。你要信我的路,就可以到達。我可以選擇相信,我喜樂,也沒有損失。畢竟,隻要生活過的去,我再解決生死問題,有什麽不好?
2. 蘇格拉底,根據邏輯、理性推理,說我不知道。其實他也不排斥基督教佛教(隻是邏輯思唯方法上比方說,不是時間上,他當時當然不知道基督教)。因為他說我不知道啊,意思是,你也不知道。所以我走我的,你走你的。他這做法也合理。
3. 馬克思的選擇就不合邏輯了。他說沒有上帝。問題是,你怎麽知道?你才在世界上活了幾天?別說出太陽係,你連地球都看不完整。他強調自己”知道沒有上帝“,這就不合邏輯了。因為他並不知道宇宙的全部。
- 這就像一個兒童,僅僅拿了家裏的臉盆,看到臉盆裏沒有蘋果。他可以說臉盆裏沒蘋果。
- 但是宇宙不是你家的臉盆,你不能看完整。在臉盆裏,你“沒看見蘋果”,和“看見沒有蘋果”是等價的。但是對於宇宙(佛教說法界)範圍的問題,就不能這麽說了,‘你沒看見蘋果“,不等於“你看見沒有蘋果”。因為你的眼界畢竟實在是局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