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無視事實信口開河亂說一氣好伐拉。。。說話要有事實依據;委員長若是國際分子,那該是交托江山於老周,而非老毛。

來源: 多哥 2022-06-06 11:29:2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81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多哥 ] 在 2022-06-06 11:32:2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前後總共十年的國共內戰,其實根本就是周公和蔣公之間的私人爭鬥。

周公蔣公黃埔軍校那會兒,就相互結下了梁子。當時這哥倆一個是主任,一個是校長;顯然工作上有要求,主任校長相互配合工作。尤其主任,更要積極配合校長把工作做好並需要時常跟校長匯報聽取指示並確定下一步工作計劃和方向。然而由於各自理想不同,更重要的是各自年青,難以把工作上的不同意見和個人喜惡分開。就這樣由此各自交惡,並為今後兵刃相見,埋下了種子。

究其原因,兩人不同的出身,以及世界觀形成時刻的經曆,都是導致交惡的原因之一、二。比如那時,主任在大學校園悠哉悠哉並男扮女裝薄施黛粉登台演戲的時刻,校長卻為生存,過早領會了社會險惡。校長明白,人要有出息,就要拜碼頭;拜了碼頭就不能搞個人宗派,要一切服從幫會掌門。否則輕者吃生活,重則小命喂蝦魚。然而這些還都是個人問題而已。宗派嚴重,幫會內部難以一致就會分崩離析。所以蔣校長很早就懂這些江湖道理以及江湖義氣互助互和的人世相處之道。蔣校長,那時候叫小蔣或誌清,還不是校長,很快就拜了黃金榮碼頭,拉上了關係並參與幫派活動。由此,更深刻地理解了上下運作關係並不單靠頭目的身份,就可以命令別人做事的簡單道理。

再則,蔣校長周主任,哥倆各自不同出身,更是交惡主因,一如目前流行封建死灰的低級趣味,比如用詞不忘上流社會啊、貴族啊,以及上層精英或底層平民的;周公出自沒落官僚家庭而校長來自普通農家。周公的官僚家庭盡管沒落,但周主任處處以 “上層” 有文化有教育人士自居,看不起 “底層” 農家郎蔣公並認為蔣校長不過一上海灘區區小流氓而已。而蔣校長就此,也把周主任看作。。。【此次省去蔣校長對周主任的惡劣看法若幹以免眾所周知原因而引起不必要爭議從而淡化國共內戰根本原因的揭示】。

而這個時候孫中山等革命黨人,也需要黃金榮等類似民間幫會組織,掩護革命活動。更重要的,關鍵時刻可動用幫派人馬搞些流血行動啥滴。據說小蔣,蔣校長,就是孫中山受托於黃金榮而收於手下當了黃埔軍校的校長的。

而小周,就是周公 - 周伍豪,又是如何當上軍校主任的呢?早期網絡上有些講法很有道理,就此我就不再贅述。

總之,年輕的主任從內心,就看不上來自 “底層平民” 的蔣校長。工作上的摩擦就避免不了從而也就各自,從個人情緒上,鬧矛盾搞摩擦。而主任為對抗校長,就此學會了如何在同一個組織之內,另搞一層領導係統的手法和方法並就此形成一股宗派勢力。

那麽,這其中還有個重要人物毛潤之,在校長和主任之間,又是如何的一層關係呢?

簡單地講,毛潤之和周伍豪那個時候,根本沒啥關係和交結。

毛潤之那個時候在國民黨中央工作,和周伍豪在工作上沒有交叉點。就算有,也是因為周主任歸屬蔣校長的軍校係統,毛潤之若要和周主任的軍校政治部發生關聯,就得走組織關係,也就是要通過蔣校長給周主任發命令聽從毛潤之調遣,或配合毛潤之要求開展工作,等。

毛潤之屬於中央要員,在中央這一層工作。而周伍豪,隸屬基層再基層的蔣誌清手下。由此而言,毛潤之周伍豪,這倆根本就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兩人各自在各方麵,都毫無共同和相似之處。

而國民黨中央那個時候,也是由兩組人馬構成:滿清遺老飽學之士,資本大佬 “精英” 分子。飽學之士參與國民革命,當時的革命口號,是他們目的:打倒列強、除軍閥和興中華。而自詡為精英的則大為不同,比如宋孔陳 -- 宋子文、孔祥熙、陳其美陳果夫陳立夫等。精英分子參與革命,是謀取大眾革命成果,變公眾國民政府為私家工具並以政府權力行政措施之便利,撈取更多利益資本包括服務洋人的買辦事業。

毛潤之沒有自認為 “精英分子”。毛潤之亦出自農家,和蔣誌清類似並從小接受江湖好漢行俠仗義的說教,江湖義氣和江湖道義是他的為人之道;更由於其本人的聰明好學,博得了飽學之士一派的大為賞識。不僅如此,也獲得當時大名鼎鼎的江湖好漢汪精衛 - 汪兆銘的青睞。

兆銘兄盡管也出身沒落官僚,卻和周伍豪大為不同。兆銘兄很早就混跡江湖並深得江湖之道。兆銘兄舍生行刺滿清攝政王,此舉,深為江湖稱道而小毛當時能受到大英雄的如此待見,是無尚榮光的。然而從另一方麵來講,中央的精英分子一派 【請注意“精英” 一詞在此隻是指代那一派人眾的代名詞而已;沒有其它涵義】,猶如周主任之於蔣校長,也是不願和毛潤之有任何的深交之意。

顯然,毛潤之和蔣誌清那個時候有交往,而且合作關係密切,因為當時國民黨軍委主席是兆銘兄。

毛潤之、蔣誌清,各自出身類似且都深諳江湖之道,有共同語言,革命誌向類同,屬於貨真價實的同誌。而周伍豪搞宗派並在軍校對抗蔣誌清,自然就和中央精英分子有感情上所存在的惺惺相惜的各自吸引力,更由於莫斯科的指示,周伍豪就和精英一派走得近。而周伍豪和蔣誌清雖日常工作中居於同一戰壕,但周伍豪之於蔣誌清同誌一說,恐怕要上雙重引號。

後來事情大家都很清楚,國共內戰爆發。

內戰爆發起因,屬於周伍豪南昌起義以私怨,對蔣誌清的發難、對抗和報複。因為蔣誌清在4月12日和兆銘兄決裂,並順帶清理了伍豪在軍校的宗派勢力。

當時張國燾等人不同意南昌起義發動內戰的倉促舉動及其作用和意義。對此原因國共兩黨正史也沒啥提及。但我認為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周主任對於蔣校長不滿而又看不起並由於自身宗派勢力情緒的膨脹而展開的不適時宜的猖狂報複和對抗而已。還有就是莫斯科以及精英分子宋孔陳的原因了;

宋孔陳資助周伍豪並要求周伍豪以軍事行動,騷擾打擊蔣誌清並以金錢策動蔣軍內部敗類,給周伍豪暗通軍情,意欲要以蔣在軍事上的失敗為由,除掉蔣誌清這個上海灘小憋三!

那麽毛潤之呢?

毛潤之眼看自己的江湖好友蔣誌情對自己的伯樂、好漢汪兆銘過不去,又無法調解,就隻好躲著避免矛盾去了鄉下。後來毛潤之當了匪共名義上的第一把手之後,因為說服不了也受不了周伍豪當麵不反對卻暗下大搞宗派小手段的對抗活動,就為避免深化和激化矛盾,常常抽身躲去了杭州。這些,都是過去養成的習慣,即:周伍豪暗使手段對抗,毛潤之、蔣誌清江湖義氣顧全大局避讓的循環格局。比如毛公避走杭州蔣公轉進台灣,等。

毛潤之後來的秋收起義,其實也就是拜碼頭拉杆子的行動;和蔣誌清不同,毛潤之拜的是井崗山的倆條好漢、地頭蛇、袁文才和王佐。

毛潤之和蔣誌清其實暗下有默契:毛潤之舉事占山為王,蔣誌清討伐招安為政。同時,也能就此進一步成就蔣校長英名和鞏固其於國民政府上下之威望。毛潤之蔣誌清要安憮宋孔陳並需要他們的資本,和平建設民主社會和國家。

他倆之間的所謂默契,其實也是水到渠成的結果,就是蔣誌清派遣地方軍閥前往征討;而這類軍閥根本不會是毛潤之的對手。對此,蔣誌清通過當時國共合作時期和毛潤之的交往,就明了其不同凡響之處。如此一來,國府上下自然就對毛潤之充滿敬畏之情;沒有敬意自然也至少會對其畏懼不已。而最後就由蔣誌清出馬,招安毛潤之。這一來,毛公蔣公這倆就能順理成章地鎮服“精英分子” 一派,和平建設民主社會和國家了。

然而後來蔣公誌清的討伐,變成真正的討伐。因為周公伍豪碰巧在上海被雨農識破宋孔陳資助周伍豪的密案,並把周公的組織徹底摧毀;由此,周公伍豪落花流水轉進到了毛公山寨 - 井岡山。

這一來,毛公就不得不要在政治上維護周公所代表的強大勢力,並受雇於周公抗擊蔣公。周公蔣公對抗愈演愈烈。最後策動東北王抓蔣殺蔣;當時眼見宋孔陳驅動周公除掉誌清大功在望,何應欽等人就當誌清已經完蛋了一樣大肆宣揚激化矛盾。毛潤之蔣誌清共同商議的民主建國大計風雨欲來並就此差點徹底毀於一旦啊。。。

再後來。。。再後來大家也都看見了,周公及宋孔陳除蔣計劃落空、受挫。同時也促使周公在匪共黨內的全麵檢討並暫時在表麵,臣服毛公潤之。然而毛公蔣公的民主建國大計,也最終泄密於周公眼下。毛公就此危在旦夕。

為救助毛公,蔣公悍然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國共第二次內戰迫使周公為免遭落於蔣公之手而繼續留用毛公指揮戰事對抗蔣公。隨後,蔣公誌清決意迅速結束戰事除掉宋孔陳,配合並借毛潤之大軍之力,徹底摧毀宋孔陳的國民黨政府,剝奪宋孔陳三家資產和行政事務上的話語權,並最終驅除三家在政府行政機關係統的存在然後順利淨身轉進台灣。更重要的,成就了毛公一代英名並借以了結與周公私怨而引起的十年血腥內戰。

毛公蔣公各自礙於政治影響並避免周公蔣公私怨而引起內戰烽火罪責的指控,就此哥倆緘口不言並從此重慶一別天隔一方,再也沒有相見。。。

===

【本文還有很多看似矛盾的解說有待深入探究內在關聯將其連成一線。因時間有限,暫且如此。】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