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第五次戰役開始醞釀,誌願軍總司令部就戰略部署一事展開了激烈討論。
有意思的是,這次討論的結果大不同於以往戰前討論中的“少數服從多數”,因為這一次戰將們的看法與總司令出現了非常多的分歧,而最終結果則是由誌司總司令彭德懷親自定奪,成了“多數服從少數”。
當時彭老總決心在鐵原、金化以南與敵人展開決戰,因為鐵原一帶多平原,一旦讓敵人的機械化部隊開進來,那麽誌願軍很難與之匹敵。所以他想將敵人攔在平原外,從而有效發揮誌願軍山地戰和運動戰的優勢。
之後彭老總親自製定了第五次戰役的戰略部署,戰役也於4月22日黃昏正式打響。
在經過五十多天的艱苦戰鬥後,誌願軍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不僅消滅了“聯合國軍”八萬兩千餘人,還迫使敵軍由進攻轉為了戰略防禦,從而一舉解除了敵人對誌願軍的威脅。
然而,雖然戰績耀眼,但誌願軍同樣在這一戰中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兵力損失高達7.5萬餘人,其中180師損失尤為嚴重,損失被俘人數超過5000。
對於彭老總而言,這樣的戰績是很難接受的,他根本無法容忍仗在自己的指揮下打成這個樣子。
因此,在他晚年的自傳中,他承認自己失算了,並且把第五次戰役列為了自己的“四大敗仗”之一。多年以後回憶起這次“失利”時自責:“洪學智的意見是對的,我該聽他的!”(ps:彭德懷在《彭德懷自述》中把紅軍時期的贛州戰役、抗日時期的關家堖戰鬥、解放時期的西府隴東戰役、抗美援朝時的第五次戰役列為自己一生中的“四大敗仗”)
本期文章,筆者將帶領大家走進第五次戰役,了解彭老總的這場“四大敗仗”之一。
誌願軍之所以要發起第五次戰役,其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麵是由於“聯合國軍”有可能從誌願軍的側後方登陸,對中朝軍隊進行夾擊;另一方麵則是在經過了前四次戰役的勝利後,誌願軍的士氣已經達到了極點,並且兵員和裝備補給都有了極大的改善。
當時入朝的誌願軍人數已經達到了95萬人,再加上朝鮮人民軍,兵力高達130萬,這可是妥妥的百萬大軍。另外,在剛進入朝鮮的軍隊中,還有著不少扛“蘇式裝備”的特種部隊,包括四個炮兵師、三個高炮師。
形形色色各種火炮,加起來有6000多門,其中還有不少大口徑火炮。更值得一提的是,人民誌願軍的空軍也已經初具戰鬥力,這也意味著我軍不用再在完全沒有製空權的情況下作戰。
看到這些“家夥事兒”,彭老總自然是心情大好,感歎著人民軍隊從來沒打過這種“富裕仗”!而手中有了“家夥事兒”,底氣自然就足,這也使得我軍從上到下都充滿了樂觀情緒。
在作戰計劃研討會上,彭老總做了這麽一番報告:“…我們必須在4月20日左右,至遲5月上旬,舉行戰役反擊,消滅敵人幾個師,粉碎敵計劃,奪回主動權。在打法上,由於敵人這次兵力比較靠攏,我軍必須實行戰役分割和戰術分割相結合,從金化至加平線劈開一個缺口,將敵東西割裂,而後各個包圍殲滅之…”
可以看出,彭老總對這次戰役是充滿信心的,同時也是胃口極大。張口就是“消滅敵人五個師”,這樣的底氣,在朝鮮戰場上可是從未有過。
要知道當時美軍經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各軍種配合爐火純青,外加上強大的軍事裝備、無懈可擊的後勤補給,戰鬥力十分強悍。
雖然都是美械,但是美軍的戰鬥力要遠高於國民黨的五大主力,誌願軍在前期交戰中也吃過不少虧。要想全殲美軍,可沒有那麽容易。
洪學智對這些看在眼裏,同時也是急在心裏,他再次找上了彭老總,說道:“老總啊,我當參謀有三次建議權,我已經向你提了兩次了,現在,我再向你提最後一次,最後由你決定。”
隨即,他再次向彭老總闡明了把敵人放進鐵原、金化再打的利害,並向他表示:“敵人坦克放進來固然不好辦,但我們出去更不好辦…我們的雙腿怎麽趕不上敵人的汽車!”
談到補給,彭老總的確感到頭疼,因為這對於誌願軍而言一直都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況且,眼前這位還是總後勤部長,他的話自然份量十足。為此,彭老總鎖著眉頭發怔,半晌都沒說話。
把敵人放進來,後勤壓力固然會小很多,但是在開闊地帶,敵人的坦克、裝甲兵團怎麽辦?更難打。
要是在鐵原之外打,誌願軍後勤壓力會變大,但是敵人的戰鬥力要相對弱一些。誌願軍取得戰果後可以見機行事,可以選擇撤退或者繼續擴大戰果。
這兩種方法有利有弊,至少從軍事角度來講,無論是把敵人放進來還是自己走出去,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想得到一些東西,就必定要犧牲一些東西。
要想後勤壓力小,敵人的戰鬥力就會強一些。要想敵人的戰鬥力弱一些,那自己的後勤壓力就要大一些,好事不能都讓一方占了。
之後彭德懷考慮到,如果在鐵原之外打仗,就算誌願軍打不過美軍,那也可以撤回來,據守陣地。但是如果把美軍放進來,誌願軍就必須要不惜一切代價殲滅美軍。否則美軍長驅直入,誌願軍將會非常被動。
考慮到這一點,彭德懷最終決定在鐵原之外打。幾天後,預訂作戰的三個主力兵團(第3兵團,第9兵團和第19兵團)一一到達指定位置,第五次戰役正式被提上了日程。
不過讓誌願軍沒有料到的是,就在他們加緊補給時,美軍同樣沒有坐以待斃。
當時誌願軍在第一階段的戰術基本上被美軍摸透,美軍還針對性地研究出“磁性戰術”,所以在戰術上我軍已然失去了優勢。
另外,美軍的遠東空軍還從一千架飛機猛增到三千架,而且襲擊重心也由前線轉向了誌願軍的後方補給線。
這一戰,美軍注定是將重心放在了後勤上,集中兵力攻擊我軍的“七寸”。我軍也知道美軍的算盤,但我軍在這一點上卻毫無優勢,畢竟當時中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與美國這樣的工業國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很快,誌願軍主力三個兵團分別從三路向美軍進攻,其中宋時輪第9兵團從左突擊,楊得誌第19兵團從右突擊,王近山第3兵團則直接從中部突擊。
當時我軍盛傳著這麽一句話:“美國人的防禦是雞蛋殼,表皮硬一點,戳破之後就是空的”。因此,我軍堅信,隻要從正麵突破了美軍的防禦,那就意味著戰役的勝利。
不過當時負責布防的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裏特並非是個等閑之輩。
此人出身西點軍校,卻軍旅不順,一直在美軍中擔任著不緊不要的職位。直到在諾曼底登陸中憑借著優異的表現才被破格提拔,並在朝鮮戰爭爆發前被授予中將。
所以對於他而言,朝鮮戰場是他建功立業的“最後一次機會”,他自然不會輕易錯過。
當時誌願軍的三支突擊兵團出其不意,很快就擊穿了範弗裏特的防線。但範弗裏特卻對此毫不慌亂,他一邊指揮部隊撤退,一邊對誌願軍組織有效反擊。
當時,範弗裏特執行“磁性戰術”,率軍每夜撤退20-70裏。這一點真是打到誌願軍的“七寸”了。誌願軍擅長的是什麽?夜戰!每到夜間,誌願軍就會出來收割美軍的生命,一時間成為美軍的噩夢。
美國的指揮官李奇微痛定思痛,徹底放棄幻想,讓部隊杜絕與誌願軍在夜間交戰的機會。每到傍晚,啥也別說,先往後撤70裏。誌願軍是兩條腿,速度有限,穿插能力局限於70裏,無法與美軍貼臉打。
而到了白天,美軍依賴空軍、火炮的優勢向又誌願軍陣地猛攻,因為有著強大的優勢,誌願軍在白天很難正麵剛美軍。這也就是磁性戰術的特點,夜間撒丫子跑,白天炮彈不要錢的打。
範弗利特認真執行“磁性戰術”,這種打法一改美軍“雞蛋殼防禦”的態勢,使得誌願軍非常難受。
由於戰線拉得太長,誌願軍的補給很難跟上,而這時範弗裏特又下令對誌願軍的後勤補給線展開瘋狂的轟炸。
由此,誌願軍陷入極大的困難中,前方戰線吃緊,後方補給也出了大問題,一時戰局變得不清晰起來。
在得知前線的戰況後,連彭老總都不得不對範弗裏特刮目相看,讚歎這家夥“不簡單”。不過,誌願軍可是從各種惡戰中經曆過來的,什麽樣的困難沒見過。所以,盡管在幾乎被逼到絕境的情況下,誌願軍將士們依舊打出了屬於中國軍隊的風采。
率先擊穿敵軍防線的宋時輪兵團在進入敵軍陣地後,立即縱深攻擊,在短短一天內就向南直插了30公裏,殲滅了南朝鮮6師和美24師大部。
中線突擊的王近山兵團同樣在短時間內攻入中線敵軍縱深,一舉分割了東西線敵軍之間的聯係。
值得一提的是,負責右翼的楊得誌兵團更是接連打出了五次戰役中最漂亮的幾仗。由傅崇碧指揮的63軍連破敵人的臨津江防線和二道防線,直接包圍了英軍王牌29旅。
最終在一番激戰過後,英29旅傷亡過半,其中號稱“英國皇家陸軍雙徽營”的格洛斯特營則是直接全軍覆沒。
但在豐碩戰果的背後是誌願軍將士的傷亡慘重。就在63軍捷報頻傳時,楊得誌的另外兩個軍卻屢屢傳來噩耗。
64軍在渡過臨津江以後,突然遭到了美軍的強大火力阻撓,被敵軍炮火壓得動彈不得。但由於戰機轉瞬即逝,對此楊得誌隻能電令64軍強突,讓其“不惜一切代價到達指定地點”。
軍長曾思玉在嚴令下也是頗為無奈,他隻好硬著頭皮組織軍隊強突,最終卻隻有一個營和兵團偵查支隊突破出了美軍的防線。
就在64軍被堵在臨津江畔時動彈不得時,65軍奉命前來增援的兩個師也到了,但他們遇到的卻是和64軍一樣的難題。
就這樣,兩個軍前後共5萬人的部隊,被圍困在臨津江畔進退兩難,成為了美軍的“活靶子”。
最終整場戰鬥下來,臨津江的河水都被誌願軍將士們的鮮血染紅,彭老總聽說後都為此淚流不止。
直到4月29日,整整持續了七天七夜的炮火聲才漸漸平息,誌願軍奪回了第四次戰役中被美軍侵占的半數地盤。
由此,第五次戰役的第一階段宣告結束,誌願軍共殲滅敵軍兩萬三千餘人。而這一戰果,大大跌出了彭老總“殲敵五個師”的預期。
在第一階段後,彭老總深刻明白了一個道理,“後勤跟不上,火力又薄弱,毫無製空權,看來這仗隻有打成長期的了。”
很快,誌司就召開了研討會,準備發動第二階段的戰鬥。
不過這一次,彭老總決心改變第一階段時“硬碰硬”的打法,轉而向東線實力較弱的李承晚出擊,主打這個美軍盟友,以使美國人孤掌難鳴。而這個想法,立即得到了第一副司令鄧華的支持。
1951年5月下旬,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的戰鬥正式打響。彭老總主打李承晚的打法也收獲奇效,在東線戰場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與此同時,西線的楊得誌兵團佯攻漢城,吸引了美軍的大量注意力;中線的王近山兵團又將美軍戰線攪得天翻地覆,使美軍根本無法馳援。
沒過多久,宋時輪兵團就徹底撕裂了南朝鮮第三軍團的防線,中朝聯軍連續對李偽軍團穿插合圍,一舉擊潰了敵人4個師。
在誌願軍的猛烈衝擊下,南朝鮮第三軍團潰不成軍,最終全部朝著大山逃跑。最終,誌願軍幾乎兵不血刃消滅了大部分李偽軍,還白撿了四個師的裝備。
在得知了第三軍團的“神勇表現”後,“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和範弗裏特氣得鼻子都歪了,他們怎麽也也想不到這個“盟友”會不禁打到這個地步。
所以,李奇微直接撤銷了“南朝鮮第三軍團”的番號,而這也成為了南朝鮮軍隊的奇恥大辱。
不過,在取得了東線的巨大進展後,誌願軍再一次“上頭”,開始繼續向南猛插。
在5天的連續穿插下,宋時輪兵團普遍向南推進了接近60公裏,其中最遠的12軍已經抵達“三七線”附近。
誌願軍如此奔襲使得範弗裏特毫無防備,直接打了他個措手不及,因此誌願軍也算是又一次取得了勝利。
但在短暫的勝利後,美軍很快反應過來,而此時深入敵軍腹地的宋時輪兵團,則再次陷入困境中。由於誌願軍太過深入,導致原本就過度負重的補給線終於被徹底撕裂,前線部隊的供給再也跟不上。
當時誌願軍陷入到了極度缺糧的狀態,連軍級幹部都喝不上一碗稀飯,更不用說隻能啃樹皮的戰士們了。一些戰士由於吃了有毒的野菜和樹皮,還陷入昏迷不醒的狀態,有的甚至直接被毒死。
在得知了前線的情況後,彭老總心裏非常難受,他命令部隊即刻退回“三八線”以北休整。由此,第二階段的戰鬥宣布結束,
然而,吃了癟的範弗裏特卻並不想就這樣放誌願軍離開,他決心要殺個回馬槍。
範弗裏特知道誌願軍的補給已經陷入崩潰,所以此時正是擊潰誌願軍的絕佳時機。因此,喪心病狂的範弗裏特調集了一切兵力,甚至將守備後方的部隊都抽調一空,要對誌願軍致命一擊。
5月22日,美軍調集了四個軍共十三個師的兵力向誌願軍壓迫,由於應對不及時,誌願軍很快就陷入到了被動中,防線被接連突破。
特別是中線的王近山軍團,不僅電台被炸毀,與下級失去聯係,其下轄的27軍和60軍180師更是直接暴露在了美軍的火力範圍中。
好在27軍是一支久經沙場的王牌部隊,不少指戰員還是經驗豐富的老紅軍,其軍長彭德清更是出了名的“猛將”。
在這些將領的帶領下,27軍不斷堵口子,鑽空子,最終得以成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甚至在安全撤回後方後,這支部隊連一支小分隊都沒有損失,堪稱奇跡。
然而,60軍的180師,卻沒那麽好運了。
5月29日晚,洪學智突然接到了彭老總的緊急電話:“你趕快回來,180師出事了”。如同聽到自家孩子的噩耗,洪學智心猛地一驚,隨即趕緊冒雨前往總司。
當夜淩晨兩三點鍾,洪學智才趕到總司,隻見彭老總兩眼熬得通紅,正心急如焚地等電報。
原來,180師已經連續幾天沒有和上級聯係了,而且這支部隊在彭老總看來是“弱旅”,沒經過什麽苦戰,所以這次準是出事了。
洪學智一邊安慰彭老總,一邊電令王近山和軍長韋傑,一定要將180師找到。
要知道,自紅軍建立以來,除了長征渡湘江時紅34師成建製被打光外,共產黨還沒有一支隊伍吃過這樣的苦頭。因此,彭老總對這支失聯部隊非常揪心,甚至祈禱不要出現這樣的事。
不過,180師的潰敗終究還是成為了不爭的事實。最終除了師長鄭其貴,副師長段龍章以及幾百名幹部骨幹突出重圍以外,180師大部一律被美軍“吃掉”。
經過統計,180師總共損失了7000餘人,其中超過5000人被俘。
這一次180師幾乎成建製被俘,成為了我軍在朝鮮戰場上的一大敗筆,也成為了彭老總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痛楚。(數據出自《180師突圍戰鬥減員統計表》負傷、陣亡、情況不明(失蹤)、被俘總數為7644人)
好在當時傅崇碧的63軍和秦基偉的15軍奉命堅決阻擊敵人,這才逐步化解了範弗裏特的窮追猛打,不過這兩個軍也遭到了巨大的打擊。
鐵原阻擊戰結束以後,彭老總親自上前線看望63軍將士們,而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許多戰士身上僅剩的褲衩,和戰壕中一支支打光了子彈的步槍。
看到這一幕,彭老總的眼眶濕潤了,隨即他用著幾近哽咽的聲音對戰士們說:“祖國感謝你們!我彭德懷感謝你們!”
而另一邊,秦基偉用他傑出的指揮能力幫助誌願軍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用最少的代價給予了敵軍最大的打擊。此後,彭老總還特意給他發報:“秦基偉,我十分感謝你們!彭德懷”。
要知道,從這封電報字裏行間中所流露出來的感激色彩,在彭老總以往的電報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彭老總對於這一戰的感觸,可見一斑。
鐵原阻擊戰不久後,中美雙方都同意就停戰相關事宜重新展開會談,第五次戰役也由此宣布結束。
縱觀這場戰役,我軍雖然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誌願軍殲敵6.7萬餘人),但與此同時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誌願軍損失7.5萬人),這對於愛兵如子的彭老總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說是失利也不為過。
為此,彭老總一直都耿耿於懷,把第五次戰役列為自己一生中的“四大敗仗”之一。
不過仔細看一下戰損,誌願軍仍舊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奈何美軍的戰鬥力太強悍,誌願軍的裝備、後勤都要遠遠落後於美軍,無法擴大戰果。
我現在突然想起《亮劍》中孔捷的言論:“我們的子彈打光了,連被服糧食都沒有了。零下四十度的酷寒哪,戰士們穿著單衣餓著肚子,用刺刀和工兵鍬跟敵人搏鬥。在敵人地空火力組成的火網下,戰士們一片一片的倒下,我孔捷對不起他們哪!”
我個人認為這句話用來總結抗美援朝十分恰當。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和一個發達的工業國相比,太弱小了。
敵人可以在五分鍾內召喚艦載攻擊機支援地麵部隊,我們的誌願軍有這麽優秀的空中支援嗎?
敵人可以在戰場上吃上熱乎乎的火雞,我們的誌願軍有這麽優秀的後勤補給嗎?
沒有,我們的戰士沒有這些東西。一把雪、一把炒麵、一杆槍,這就是我們誌願軍所擁有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戰勝了船堅炮利的美軍,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回顧第五次戰役,後勤跟不上、火力薄弱、毫無製空權,彭德懷總結的這三點問題切中要害。如果我們的誌願軍有美軍一半的後勤、火力、空軍,那第五次戰役就不會是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