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1983年11月1日,《羊城晚報》刊發周文韶的《 “友人”僅是樂天宇?——〈七律·答友人〉所指的“友人”究竟是誰》一文中寫道:
“去年第一期《高校圖書館工作》曾刊登過一篇題為《答友人是誰》的文章,認為毛主席詩稿《七律·答友人》原稿標題的‘友人’一詞應為‘樂天宇同誌’。此說廣為流傳,並為多種報刊轉述。今年九月,筆者二上九嶷山,訪問了八十三歲的樂天宇教授,就此事請教了他。樂老認為,這種說法,與事實是有出入的,並介紹了當時的情況。……
一九六一年,樂老和李達、周世釗同誌一起閑談,剛巧樂老的家鄉來了客人,給他捎來了九嶷山的斑竹。於是三人商定,送一根斑竹給毛主席。另外,李達個人送一根斑竹毛筆,並寫了一首詠九嶷山的詩詞,周世釗同誌送一幅內有東漢文學家蔡邕的文章的墨刻,樂老送一條幅,上半截是蔡伯喈寫的《九嶷山銘》的複製品,下半截是樂老撰書的一首七律:《九嶷山頌》,落款是‘九嶷山人’。
不久,樂老在毛主席的秘書田家英那裏看到了毛主席的詩稿,題為:《七律·答周世釗、李達、樂天宇同誌》。樂老要求田家英同誌圈掉他的名字。因為當時郭沫若正在編注毛主席的詩詞,田便把樂老的意見轉告郭老,郭老說,那也好,不如改為 ‘答友人’吧,友人是表示多數的意思。這次,樂老希望把事實披諸報端,以免以訛傳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