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廠的造反比海燕晚,這大約與全廠搬遷成都的計劃有關。(1964年底,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決定在沿海地區遷一家電影廠到三線。天馬廠受命遷往成都。因文革發動未果。見 上影廠史誌辦公室編《上海電影製片廠1949--1990》 上冊第125、137頁)1966年6月24日,照明工裘榮彪等十人聯名貼出大字報《十問廠黨委》。這些年輕人堅信,廠黨委在十七年中,一直執行著一 條修正主義路線。這個廠的第一個造反組織——“革命造反小組”也由此誕生。
這十名員工的義舉迅速地得到七名中共黨員的支持——許廣耀(道具員)、史懷友(製片助理)、徐應生(人 事處科員)、寄明(女,作曲)、何瑞基(女,美工)、黃蜀芹(女,場記)等人起來造反。半個月後,來自創作室的寄明和黃蜀芹再接再厲,針對黨委書記丁一在 黨員學習會上的講話,貼出《揭批丁一的修正主義道路》的大字報。
與海燕廠一樣,天馬廠的造反者成立了組織,經過抄家、批鬥、打派仗的多方錘煉,其中的骨幹分子修成了正 果——1968年9月, 工軍宣隊吸收“東方紅聯合戰鬥隊”的隊委許廣耀、李輝、魯耕進入領導班子。(天馬廠“東方紅電影製片廠聯合戰鬥隊”共有13名隊委:隊長是道具員許廣耀,另一個隊長是後來自動退出的照明工袁抗勝,副隊長是複員軍人、照明工李 輝,另一個副隊長是陳士良。隊委是:北影畢業的製片助理莫惠乾,置景工陸大海,創作室作曲寄明,文學部編輯馬小洪,助理導演吳天忍,南下幹部、製片助理史 懷友,錄音助理殷之平,照明工錢向陽。)不久,道具員許廣耀榮任東方紅廠(天馬廠)革委會主任,黃蜀芹成為革委會政宣組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