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男人一個月30張,女性60張--不分年齡。某年,長寧區造紙廠大火,救出了不少廁紙,淋濕了,在廠房外的街曬太陽。。。不久,我去買的草紙全是皺巴巴的---店員一張張數了好久。。。
那時候,不少公共廁所提供廁紙,一分錢一張。
70年插隊去淮北,行李中托運了好幾刀廁紙,因為,上茅房辦大事,一定要自己備有廁紙。實在沒辦法,試過用樹葉、麥杆子、稻草、泥塊、小石塊。。。所以,那年月,出門不帶錢沒事,不能忘記帶廁紙。。。
事隔半個多世紀,某文革後出生的文學城網紅,回歸北京後來這裏宣傳中國“扶貧”的成就----居他報道,北京醫院的廁所開始有廁紙了!雖然不知道其它級別的城市、農村城鎮的廁紙情況----“扶貧“從這個焦點切入,多少是可以看到中國崛起----可不是吹的。---不過,最近有個文城老寫手,為了耄招魂,在文城寫了長文介紹中國60年代和文革時期的經濟發展如何不錯(好像餓死幾千萬人與國民經濟下滑或增長無關似的)----不知道他是哪年出生的專家,更不知道他們的城市和上海的差別-----連北京的醫院的廁所最近才有廁紙----60年前的北京市民的生活是在怎樣的環境下-----我就沒法想象了---還請北京的老朋友介紹一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