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神往的地方是東區的水池、鍾樓和荷花池,它們組成華西壩的中軸線,各樓房在東、西兩側鋪開,與中軸線形成“品”字形錯落有致的格局,東側為一樓、三樓和六樓,西側為二樓。在樓房東、西兩側是南北走向的懷德路和育德路,這是華西壩最美的風景區。
水池是寬十米、長近二百米長方形的池子,四壁由石條砌成,是封閉的,在東西兩壁有兩個排水孔,防止水滿則溢。池中的水是雨水的蓄集,水頗清澈,但不見底,無草無魚,微波淡水。在水池中段有一個小拱橋連接東西兩側。池邊的一周種有數棵常青樹,有一人多高,修剪成球形,它們的倒影在池中忽隱忽現,想起了唐代詩人韓溉《水》的詩句:“方圓不定性空求,東注滄溟早晚休。高截碧塘長耿耿,遠飛青嶂更悠悠。瀟湘月浸千年色,夢澤煙含萬古愁。別有嶺頭嗚咽處,為君分作斷腸流。”
鍾樓在水池的南端。鍾樓有三層樓高,下半部分四方立體形,有一高大的南北開放的圓拱門位於中央。上半部分是兩層疊加的四角方形亭,下層方形亭四周是假窗,假窗外是假陽台;上層方形亭四周是大鍾羅盤,亭頂的中央有一尖頂,是鍾樓的最高處。鍾樓內部有重錘式機械芯日夜持續運行,有一座西洋鑄鍾,早期由人工敲打,現改為電力驅動。鍾樓是華西壩標誌性建築,也是華西壩的靈魂:它清晨的鍾聲,喚醒沉睡的人們;它深夜的鍾聲,提醒忙碌的人們。
荷花池在鍾樓正南側,是一個直徑約一百米半月形池子。池中的荷葉鋪在水麵或高出水麵,亭亭玉立。當時是三月,沒有粉紅色隻有綠,想起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七言古詩《贈荷花》:“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荷葉池周圍被一棵棵齊鍾樓高的垂柳環抱著,一條條柳枝垂吊在荷葉池上空,風吹垂楊柳,綠水泛清波,嫣然就是人間美景。楊柳樹下荷葉池岸邊是林蔭架,林蔭架下有長椅,師生們在其中漫步,也可在長椅上休閑舒適地坐一會。
東校中路南側懷德路西側依次為四樓、衛生科、足球場和草坪體育場,體育場內放有幾架單杠、雙杠和高低杠。東校中路南側育德路東側依次為男二舍、學生一食堂(一夥)、 六樓、小藥廠、藥物研究室、遊泳池和留學生院。
男二舍是一棟三層樓房,樓門在中央麵向北在校中路上,進門後是過廳。每層中間是走廊,走廊的一端是衛生間和水房。房間在走廊兩邊排開,房間門開向走廊,與房間門相對的是窗戶開向外,在房間門與窗戶之間兩側靠牆各放兩張單人上下床,在上下床前有四張書桌並排在中央,每張書桌下有椅子或凳子。在這些十分簡陋和擁擠的房間裏,各年級的男生都住在這裏。這棟樓噪音最大,一大早就有嘰嘰喳喳吵鬧聲傳出,要夜深人靜時才消停下來。
學生一食堂的大廳可容納幾百學生,有二十來張大圓桌供學生們吃飯使用,沒有凳子和椅子,如果要在大廳裏吃飯,隻能站著吃。大廳的東側有三扇大門,大廳的西側是學生領取飯菜的幾個窗口,中午這裏最擁擠,因為同學們上午下課和下午上課的時間相同,這裏經常排著長隊。
這個遊泳池是標準遊泳池的一半叫短池。標準的遊泳池是長五十米、寬二十五米、深一米八,盡管這個短池長二十五米、寬十二米半,而師生職工喜歡遊泳者並不多,可每年夏季到來,這裏也是人滿為患。
留學生院住著來自非洲、東南亞和中東等國家的留學生,他們除了上課去各教學樓外,平日就生活在這個小院裏,不與我們摻和。
東校中路北側懷德路西側依次排球場、五樓、一排小平房和學院辦公大樓。這排小平房是生理、藥理動物實驗室,就在東大門內的北麵。東校中路北側育德路東側依次為女生院和圖書館。有一條直行的東西走向、連接學院辦公大樓與圖書館的畢啟路。畢啟路南側是一個苗圃,在畢啟路的兩邊種滿了梔子花。梔子花四季常綠,要五月才開花,現在嫩葉滿枝,綠意盎然,也是清香撲鼻、悅目清心。旁邊的苗圃幼芽出土、生長旺盛,也飄來陣陣淡香,沁人肺腑。
學院辦公大樓是地上兩層和地下一層。這是學院的心髒,學院所有行政事務都在這裏辦理。樓內除了有大階梯會議廳、會議室、辦公室等,電教科也在此樓。
我們剛進校時沒有入住女生院,很向往住進去。女生院不大,是五、六棟兩層小樓圍起來的小院子。每棟樓每層中間是走廊,走廊的一端是衛生間和水房。房間在走廊兩邊排開,房間門開向走廊,與房間門相對的是窗戶開向外,在房間門與窗戶之間兩側靠牆各放兩張單人上下床,在上下床前有四張書桌並排在中央,每張書桌下有椅子或凳子。在這十分簡陋和擁擠的房間裏,住有六到八位女生。院子的中央種植有雜木和幾棵石榴樹。石榴花開紅似火,石榴果粒大又多。石榴樹係落葉灌木或喬木,高幾米,稀達十米,莖幹彎曲,嫩枝光滑,幼枝常具棱角,老枝近圓形,頂端常具銳尖長刺,花期在五、六月,果期在九、十月。我入校的時候,隻見石榴樹的棱角幼枝和長圓形或倒卵形的綠葉,不見紅花和大果。
我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圖書館。圖書館有地上一層和地下一層,地上一層擺滿了桌椅,大約有幾十張大桌,一張大桌有六把椅子,供學生看書、自習;地下一層是藏書、雜誌等之地,隻有圖書館職員才能進。
我們逛得最多的是大學路,它在育德路北端小門外,與川醫校園一牆之隔,起自錦江河畔人民南路東側,從西蜿蜒向東,通向寧村等川醫職工宿舍區。大學路的兩側種植有梧桐樹,像傘一樣為來往於大學路的人們遮風擋陽。就像唐朝詩人白居易《雲居寺孤桐》描寫的那樣:“一株青玉立,千葉綠雲委。亭亭五丈餘,高意猶未已。”從清晨到傍晚,這條街十分熱鬧。從西往東走,有幾個小飯館和小麵館,如鱔魚麵館、酸辣拉麵館、罐罐雞飯館等。在梧桐樹下街邊擺有各種服務攤位,如修理自行車、配鑰匙、掌鞋底、看小人書等。早晨有推著三輪車吆吼著賣年糕、油條、豆漿豆花、饅頭、包子等。中午又有推著三輪車吆吼著包餛飩的、賣蔥油餅的。上午和早下午有各種新鮮蔬菜、雞蛋等賣。到了晚下午和晚上,這裏清靜了許多,隻見匆忙的人們下班回家,或見三、五成群的川醫學生進出於小門,途經大學路辦事、跑步、遛彎等。
(待續)
(曆史資料來源於網絡)
(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創發表在:https://mp.weixin.qq.com/s/TaEhHbw8f33jM_NQFqc9xg?
微博連接:
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744689134993935?_wb_client_=1,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我的故事 —— 華西歲月(華西壩)(上).
- 我的故事 —— 碧玉年華(三角戀情)(下)
- 我的故事 —— 碧玉年華(三角戀情)(上)
- 我的故事 —— 碧玉年華(代課)(下)
- 我的故事 —— 碧玉年華(代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