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七擒孟獲,孟獲大呼喊冤:“這不科學!同樣是來抓我,你七次用了七種不同的方法,沒有統計學意義,不符合雙盲試驗的標準!”
孟獲提出:我是自限性的,是我自己不小心落網的,這不是諸葛丞相的功勞,不能證明丞相有抓我的本事。
這不是笑話。
1950年代,中國多次爆發乙型腦炎。1954年,石家莊市傳染病院用中醫治療乙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患者很快退燒,1至2周痊愈出院,基本沒有後遺症。
特別是其中屬於極重型病例的34例乙腦患者, 經用中藥治療竟然100%被治愈。在西醫治乙腦死亡率高達30%~50%的當時,這猶如一聲驚雷。
然而,衛生部有人卻不肯承認。他們說,同樣是治乙腦,中醫卻使用了幾種不同的中藥處方,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不能證明中醫藥的療效。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又稱日本腦炎,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係統損傷的急性傳染病。乙腦病毒主要通過庫蚊傳播,在豬、涉水禽鳥等儲存和擴增宿主間循環。
西方醫學說,乙腦的病死率和後遺症率都較高。
乙腦的主要症狀是高熱、昏迷、抽搐、狂躁,甚至由於呼吸衰竭、循環衰竭而死亡。重型患者病後往往病後遺留失語、強直性痙攣、精神失常等後遺症。
這是因為,西方醫學治病,一定要找出一個細菌、病毒、癌細胞這樣的敵人,以為殺死敵人,病就好了。
西方醫學認為,治乙腦就要殺乙腦病毒,但是因為沒有特效藥,西醫就手足無措了。
於是,在新冠疫情中似曾相識的一幕也出現了:
西方醫學說,乙型腦炎病毒沒有特效藥,隻能依靠支持療法,高熱用冰敷、退燒藥、激素,抽風用鎮靜藥,昏迷給予呼吸和循環支持,防止並發症用抗生素......
結果就是死亡率高和後遺症多。
我們來看看當年中醫是怎麽治療乙腦的。
1954年,中醫郭克明放棄私人診所,在石家莊市傳染病院開展中醫藥治療乙腦的工作,取得成功。
一般患者很快退燒,1至2周痊愈出院, 很少留有後遺症。占半數以上屬極重型病例的34例乙腦患者,用中藥治療竟然全部獲愈。而當時西醫治乙腦死亡率高達30%~50%。
石家莊中醫所用的藥方是以白虎湯為主。
白虎湯是中醫經典《傷寒論》中的名方,可用於治療傷寒、瘟疫中的高熱不退。
我們這裏來介紹一個中醫常識,而西方醫學卻不懂的問題:區分寒熱。
發熱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發熱怕冷,一種是發熱怕熱。而這兩種情況,代表著完全相反的生理病理狀態。
1、如果是發熱怕冷,這意味著人體是在主動升高體溫排除病邪,但是能量不夠。
這是屬於寒病,要用熱藥。
這時候可能要用麻黃湯(無汗)、桂枝湯(有汗)這樣的熱藥,還要喝熱稀粥再加蓋厚被子助熱,最後病人一出汗,汗出燒退。
2、如果是發熱怕熱,這意味著這種發熱是病理性產物,人體由於某種障礙無法排除多餘熱量。
這是屬於熱病,要用涼藥。
傷寒瘟疫的發熱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經熱,一種是腑熱。
經熱是什麽意思呢?就是津液缺失影響了人的散熱功能,好比汽車冷卻液缺失發動機就過熱了。這時候就要用白虎湯,就可以退熱。
腑熱是什麽意思呢?就是便秘導致高熱不退。這時候可能就是承氣湯,便通熱退。
當然,寒、熱很可能還夾雜暑、濕、燥等其他情況,這都需要辯證論治。
回到乙型腦炎的治療上來。
石家莊乙型腦炎的特點,是病原體導致人體的正常功能出現障礙,生理病理代謝廢物不能及時排出;另一方麵,高燒出汗導致津液流失,人體散熱功能出現障礙。因此是屬於經熱。
這時候,不能發汗、瀉下、利尿來退燒,否則津液流失更嚴重,高燒反而會加重;也不能用冰敷,否則代謝廢物更加不容易排出;用抗生素對病毒無效反而進一步損傷人體;用激素抑製免疫力則是飲鴆止渴。
而白虎湯是治療經熱的特效藥。
《傷寒論》白虎湯:石膏一斤,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漢朝一兩大約是現在的14克)。病情嚴重的可加人參。
石膏清熱止渴,而知母、梗米、甘草生津,簡單的幾個藥物卻可以起到快速退熱的效果。
生石膏成分不過就是二水硫酸鈣,1升水中隻能溶解2克,進入人體卻能清熱,這是迷信藥物分子式的西方醫學無法解釋的。
而對於高燒昏迷的病人,還可以輔以犀牛角、羚羊角退熱。
安宮牛黃丸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作用,出自《溫病條辨》,成分有牛黃、犀牛角、麝香、珍珠、朱砂、雄黃、黃連、黃芩、梔子、鬱金、冰片。
然而,就是依靠這些簡單的中藥,麵對西醫治療30-50%死亡率的乙型腦炎病毒,石家莊中醫卻取得了100%治愈的效果。
這是迷信西方醫學的人不能接受的。
但是,在中央的支持下,當時這種方法還是得到了推廣。
1956年7月,北京乙腦流行,根據石家莊經驗,北京兒童醫院收治25人,治愈23人。
但是8月5日以後,有人生搬硬套,治療效果變差,於是聲稱“石家莊經驗不靈了”,又宣傳中醫治不了乙腦。
中央衛生部組織中西醫專家組成乙腦醫療工作組,著名中醫蒲輔周提出:用溫病治療原則治乙腦是正確的。石家莊的經驗也是很寶貴的,但關鍵在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辨證施治。
中醫曆來講究“必先歲氣,毋犯天和”,外感熱病必須掌握季節氣候特點。
石家莊與北京的乙腦雖同在暑季,但石家莊久晴無雨,乙腦患者偏熱,屬暑溫,用白虎湯清熱潤燥,故見奏捷;而北京當年雨水較多,天氣濕熱,患者偏濕,屬濕溫。倘不加辨別,而沿用清涼苦寒藥物,就會出現濕遏熱伏,不僅高燒不退,反會加重病情。
根據北京當時的氣候特點,有些病人濕氣重,需要去濕。
正確的辦法是,采用宣解濕熱和芳香透竅的藥物,濕去熱自退。
對‘偏濕’現象的患者, 首先要服用宣解濕熱和芳香透竅的藥物 (如鮮藿香、鬱金、佩蘭、香薷、川連、鮮荷葉等) ”
我們來看一下效果:
1956年-1957年,北京市中醫院小兒科,以白虎湯、白虎湯加人參、紫雪、安宮牛黃散、至寶丹為主,流行性乙型腦炎的治愈率達96-98%。(1956年27例死1例,1957年41例死1例)
就像打仗一樣,病情的特點在變化,自然使用的藥物也需要根據病人的症狀調整。
這本來是中醫的優勢,卻反而成了西方醫學主導的衛生部,詆毀中醫的借口。
他們說,同樣是治乙腦,卻使用了很多不同的中藥處方,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不能證明中醫藥的療效。
這是用西方醫學的荒唐理念去否定事實的荒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