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觀念的標誌是統一的文字。在周朝早期,中原各邦國已經使用統一的文字,雖然字體有所區別,但語法用詞都高度統一。孔子編纂的詩經采集各地的詩歌民謠,從中可以發現,廣大的西北,中原和臨近地區,即使方言不同,但使用的是完全一樣的書麵語言。詩經成書於大約三千年前。形成完整成體係的書麵語言,即在晚清民國都有人在用的古文,這個怎麽也需要幾百上千年的時間吧。所以中華文化大一統至少可以前推至公元前兩千年左右,即夏,甚至更早的堯舜。秦始皇後來所謂的統一文字,不是統一語言,而隻是統一字體,因為語言早就統一了。
歐洲則完全不同。歐洲的文字最早來自兩河文明和古埃及,經過本地化後,形成成百上千種不同語言。即使在羅馬帝國基本統一西歐後,各地知識分子都學習古羅馬的官話,拉丁語,但畢竟他們的母語都各不相同,書麵文字千差萬別。英格蘭人想讀懂西塞羅的詩,就得學習拉丁語,如果想讀柏拉圖的書,就需要再去學希臘語。而楚國人想讀魯國人孔子的春秋,隻要識字就能讀,這就是中國和歐洲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