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中國裝甲部隊

來源: 千裏 2022-03-09 13:26:3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614 bytes)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中國裝甲部隊

1945年11月,東北民主自治軍在沈陽市原日軍坦克裝配修理廠搜到了一輛日製坦克,同年12月1日,東北坦克大隊在沈陽東郊馬家灣子成立。作為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裝甲部隊,當時這個大隊隻有30人和1輛坦克。1950年9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宣告成立,裝甲兵首次作為一個獨立的兵種出現在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1950年10月,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由於步兵作戰觀念陳舊和對對手實力、戰法估計不足,在戰爭開始之初,並沒有一支強大的裝甲部隊加入誌願軍的序列。但是,隨著戰事的發展,中共中央和誌願軍司令部越發感到坦克等裝甲力量在朝鮮戰場上的重要作用,隨即大力組建裝甲部隊加入戰鬥。

 

朝鮮戰爭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以及南朝鮮軍隊共計投入兵力200餘萬,作戰飛機5000餘架,中型坦克4000餘輛,各型火炮11萬門。就地麵部隊的主戰裝備坦克而言,美軍在戰爭之初使用的是M26型坦克(重41噸,有1門90毫米炮),後期換裝了M46型坦克(重48噸,有1門90毫米炮)。美軍坦克在作戰性能上與同時期的蘇式坦克並沒有很大優勢,但是在數量上卻遙遙領先。除此之外,一同參加“聯合國軍”的英軍部隊有坦克100多輛,南朝鮮李承晚的“李偽軍”也擁有200多輛坦克。

 

反觀剛剛入朝的誌願軍部隊,坦克沒有一輛,火炮不足百門,戰士們手中的輕武器仍然是以步槍為主,而且在種類上極其複雜、新老不一,有繳獲日軍、國民黨軍隊的日製、美製裝備,也有部分蘇聯援助的蘇製裝備。總體而言,這些武器裝備同誌願軍的主要作戰對象——美軍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雖然在戰略戰術上,誌願軍更勝美軍一籌,經常能夠將美軍營、團整建製包圍,但是麵對美軍的坦克,誌願軍戰士隻能用手榴彈、炸藥包去炸,不僅對敵人的殺傷作用極小,自身傷亡卻很大。被包圍的美軍部隊在坦克、飛機的掩護下,往往能夠全身而退,這對於我軍的戰鬥實力、人員士氣都是極大的打擊。

看到武器裝備的差距帶來的危害,中央軍委決定緊急擴建裝甲部隊。1950年9月26日,毛澤東主席致電斯大林,請求蘇聯給予中國武器裝備的援助。11月3日,根據中蘇兩國達成的協議,由蘇聯調來10個坦克團的裝備,人民解放軍相應地以10個團接收。這些裝備包括坦克和自行火炮500餘輛,多為蘇軍在二戰中使用過的T34坦克(重32噸,有1門85毫米炮),另外還有NC2重型坦克60輛(重46噸,有1門122毫米炮)、CY100自行火炮40輛(T34坦克底盤,100毫米火炮)。 

 

為了能夠讓裝甲部隊快速形成戰鬥力,投入戰場以減輕誌願軍部隊的壓力,人民解放軍打破以往的訓練常規,采用由蘇軍坦克乘員一對一幫帶的方法,手把手地教出“中國徒弟”。短短三個月的突擊訓練,大多數中國坦克駕駛員隻進行了5小時的駕駛訓練,炮手的實彈射擊訓練更是少的可憐,平均每個人隻打了20多發炮彈。時間緊迫,這支裝甲部隊剛剛做到“開得動、打得響”就入朝作戰,1951年3月,坦克第1師機關及其所屬的4個坦克團進入朝鮮,抗美援朝戰場上終於有了中國裝甲部隊的身影。

 

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談判階段,美國代表依仗自己國家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在談判桌上不僅寸步不讓,還處處讓中國、朝鮮代表難堪。為了迫使美國接受就地停戰、確定軍事分界線的方案,誌願軍部隊6個軍開始了局部反擊。戰鬥一開始,人們便驚喜地看到,以往隻靠步兵攻擊的誌願軍部隊變了,在衝鋒的隊伍裏出現了坦克1師的大量裝甲部隊。


蘇聯支援我軍的坦克多為T-34

 

馬良山位於朝鮮漣川西北,距離臨津江4公裏,有3個聳立的高峰,形如馬蹄,地勢險要。為了掌握戰場主動權,誌願軍決定先殲滅馬良山守敵——英軍第28旅的一個營。戰前,坦克1師2團的4名裝甲兵趁著夜色,在朔(寧)漣(川)公路上搜索前進,探明沿途的土坎和彈坑,標誌通道。11月4日,誌願軍的進攻行動令“聯合國軍”大驚失色,一向喜歡在夜間進攻的誌願軍居然在陽光照耀下,向馬良山發動了強攻。在火炮的支援下,十多輛坦克轟隆隆地開到前沿陣地,對英軍的火力點進行直瞄射擊,一發低彈道的坦克**精準地鑽進英軍射擊孔,把裏麵的英軍炸的粉碎。隨即有3個營的誌願軍步兵衝上了山頂,僅僅4個小時,1個營的英軍士兵大部被殲,活著的50多人全部投降。

 

然而,裝甲部隊的進攻遠不止此。就在馬良山戰鬥的當晚,坦克1師2團中型坦克1連和重型坦克連,配屬另一部誌願軍,向固守正洞西山的美軍騎兵第1師的1個營發起了攻擊,這是中國裝甲部隊與美軍“王牌”的首次交鋒。騎兵第1師是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開國時期組建的部隊,隨著坦克、裝甲車等機械化裝備的列裝,該部隊逐漸淘汰了馬匹,但是仍舊沿用騎兵第1師的番號,連士兵臂章上的馬頭也沒有改變。自組建之日起,這支部隊曆經百餘戰,未嚐敗績。朝鮮戰爭爆發後,騎1師作為侵朝美軍的先鋒從釜山登陸,後在仁川登陸的美軍配合下,橫掃朝鮮半島南部,又在1950年10月19日率先攻占平壤。這樣的表現甚至讓“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得意忘形,拋出了“感恩節前結束戰爭”的狂妄言論。

 

戰鬥開始後,2團以中型坦克1個排配屬步兵,從右翼進攻;以中型、重型坦克各1個排從左翼進攻;以自行火炮個1個排占領發射陣地,采取間接瞄準射擊的方式壓製敵炮兵群,支援進攻,另有中型坦克1個排擔任預備隊。

兩翼坦克部隊和步兵剛到敵前沿,騎1師的無後坐力炮、火箭筒、迫擊炮、重機槍、噴火器和10餘門坦克火炮以重疊交叉火力網向我軍撲麵而來。敵機憑借著照明彈也從天上扔下**,阻止我軍坦克進攻。

 

戰場上**橫飛,硝煙彌漫。坦克在炮火中衝向敵陣,突然一聲巨響,衝在前麵的104車壓響了敵機扔下的滾雷,坦克變速杆閉鎖器被炸壞,乘員們被震得鼻子裏、嘴裏鮮血直流,大家邊擦血邊搶修,坦克很快恢複了前進。我軍坦克以猛烈炮火將美軍火力點一個又一個地摧毀,從兩側進攻的部隊像一把老虎鉗,把主峰的美軍卡在了中間。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衝上主峰,經過7個多小時的戰鬥,1000多具美軍屍體七零八落地撒在山上,騎1師一個加強營被全殲。

但是,美軍騎1師裝備有大量的運輸車輛,他們很快從後方調集了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在30多輛坦克、20多架飛機的配合下,向立足未穩的我軍部隊發起反衝擊。騎1師采用“坦克楔入戰”,展開了多梯隊的坦克集團衝擊。這是一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經常使用的坦克戰方法,強調將坦克部隊分為幾個小組,各組在領隊坦克從不同方向對敵軍陣地發起衝擊,像“楔子”一樣插入陣地,而後利用坦克的直瞄火力優勢消滅敵人。我軍坦克奮力反擊,集中火力打擊美軍三輛領隊坦克。刹那間,兩輛領隊坦克燃起大火,其他的坦克小組受到驚嚇,全部退縮了回去。不到20分鍾,美軍又組織坦克集群衝鋒,我軍坦克1師和步兵密切配合,利用坦克火炮、火箭筒、**包等武器集中打擊衝在前麵的幾輛坦克,把敵人的衝擊壓了回去。這樣的拉鋸戰反反複複進行了10餘次,我軍終因彈藥耗盡,被迫撤出陣地,正洞西山主峰再次落入美軍騎1師手中。 6

 

“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揚言:“感恩節前結束戰爭。”

 

撤退下來的坦克1師官兵並沒有就此放棄,他們一麵補充彈藥,一麵集中起來研究攻擊美軍的方法。僅僅6個小時後,坦克1師又配合步兵對美軍發起了全麵攻擊。我軍坦克利用射擊速度快的優勢,以每分鍾8發的急促射打擊美軍坦克和火力點,步兵在坦克彈幕的掩護下,距離坦克100米跟進,僅用1小時20分鍾就奪回了正洞西山主峰。美軍還沒有來得及打掃戰場,就又在山上丟下了許多屍體。此役,坦克1師協同步兵殲滅美軍騎1師兩個加強營共計2500餘人,在這場“王牌對王牌”的較量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誌願軍裝甲部隊投入戰場,開創了我軍裝甲兵曆史上嶄新的一頁,在取得輝煌戰果的同時,也得到了朝鮮人民政府的高度讚譽。以坦克1師為例,在一年多的入朝作戰中,該師擊毀、擊傷敵坦克21輛,配合步兵殲滅敵軍2萬餘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這個師錦旗一麵,上麵寫著:“勝利和光榮屬於中國人民誌願軍”。 

 

為了使全軍裝甲部隊得到鍛煉,全麵提高人民解放軍裝甲兵的技戰術水平,1952年6月,中央軍委決定派遣坦克3師接替坦克1師入朝作戰。1953年初,為了防止美軍在和平談判期間從朝鮮半島西海岸登陸,威脅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後方,坦克1師再度被調入朝鮮,擔負西海岸的防禦任務。在人民解放軍最初組建的3個坦克師裏,換裝蘇式坦克的10個團都曾以誌願軍的名義入朝作戰,共出動246次,擊毀敵坦克40輛、擊傷34輛、擊毀敵火炮20門、摧毀碉堡846個。誌願軍裝甲部隊傷亡508人,損失坦克9輛、戰傷26輛,湧現出了“英雄坦克一團”“功臣號”“一等功臣楊阿如”等一大批先進典型,成為全軍裝甲部隊學習的楷模。

 

裝甲部隊在朝鮮戰場上不僅消滅了很多敵人,在心理上也給敵人造成了巨大的威懾。誌願軍坦克投入戰鬥之前,美軍坦克往往會狂妄到脫離步兵行動,獨自深入到我軍防禦縱深達10千米的地方。隨著我軍坦克出現在戰場上,尤其是在擊毀一兩輛敵軍坦克之後,對方再也不敢輕易深入我軍防線,大大減輕了陣地防禦階段我軍的防禦壓力,提高了防禦前沿穩定性。由此可見,某種武器裝備或兵種力量不一定非要在戰場上對敵人造成硬殺傷,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威懾,能夠在戰爭中發揮巨大作用。

號稱160年不敗的美騎兵第1師,被我軍坦克1師打敗 

 

在朝鮮戰場上,誌願軍裝甲部隊通過全麵分析敵情、我情、地形、天候等特點,結合蘇製坦克的裝備優勢,創新了許多坦克作戰方法和部隊建設思路,給我軍裝甲部隊乃至全軍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戰時期,德國“閃擊戰”之父古德裏安強調在戰場上大量使用坦克等裝甲力量,其中一個重要原則就是集中,造成坦克集群衝鋒的兵力、火力和速度優勢,這一作戰理論也幫助德軍橫掃歐洲戰場,所向披靡。在裝甲部隊剛剛入朝的時候,我軍也曾想過集中使用坦克,但是朝鮮地形多山,不利於坦克部隊展開,而且當時製空權還牢牢地掌握在美軍手裏,極大地壓縮了我軍坦克部隊的生存空間。因此,在抗美援朝戰爭前期,我軍的坦克連往往以預備隊或是反裝甲隊的形式配置在縱深,配合工兵、炮兵等力量進行反裝甲作戰。進入陣地防禦階段之後,結合步兵在與敵軍對峙過程中總結的經驗,坦克部隊采取了一套“坦克坑道戰”的戰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在防禦陣地的重要點位構築坦克坑道,在白天或是敵機、炮火猛烈的時候,坦克進入坑道內部隱蔽,待到夜晚或是敵情威脅較小時,坦克開出坑道進入射擊位置,利用射擊距離優勢打擊敵軍陣地的火力點或裝甲目標。這樣做不僅有效地保存了我軍的坦克力量,也發揮了坦克的火力優勢。

 

在第五次戰役期間,誌願軍裝甲部隊深感來自空中的巨大威脅。為了規避敵人的空中打擊,坦克部隊一開始就注意嚴密偽裝,對敵人打擊也是采取急襲的方式。開戰前,坦克利用夜暗條件提前進入隱蔽部,進入白天後,任憑敵軍的飛機、大炮轟炸,堅決不暴露自己的位置。等到黃昏時分,對之前已經偵查好的敵裝甲目標、火力點等目標進行突然襲擊,待敵軍飛機、火炮前來報複打擊的時候,我軍坦克已經可以趁著夜暗從容地向縱深撤退。另外,在陰雨天氣,敵人的飛機很難發揮作用。隨著戰爭後期陣地防禦對峙的加深,我軍坦克常以小分隊的形式,利用陰雨天氣,在有工程保障的條件下,伴隨步兵向敵軍側翼或支撐點後方穿插。比如在金城反擊戰中,由於白天下雨,我軍20輛坦克伴隨步兵前進,火力支援步兵全殲守城敵人。

 

樹立科學管理意識,做好裝備的技術保障工作。誌願軍裝甲部隊入朝之後,由於戰法得當,加上各級指戰員英勇作戰,取得了喜人的戰果。但是,隨著戰事的發展,裝甲部隊也暴露出來了嚴重的問題。截至1952年8月,入朝作戰的所有坦克中已經有將近半數不能開動,更談不上戰鬥了,而這些坦克中隻有很少的一部分是被敵人擊毀的,大部分是由於裝備老化造成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麵:一是這些坦克是二戰時期蘇軍使用過的坦克,年頭較長;二是我軍官兵普遍存在重視技術戰術、輕視維護保養的意識,致使裝備缺乏養護,喪失戰鬥力。針對這一情況,全軍裝甲兵開展了“查事故、查原因、查責任”的“三查”運動,在查擺問題的同時,號召裝甲兵指戰員學習裝甲車輛機械知識、掌握科學管理裝甲部隊的方法。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大將強調:“車輛好壞是檢驗我們所有工作的標準。”經過一年的努力,裝甲兵部隊的技術保障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朝部隊的車輛完好率也恢複到80%以上

所有跟帖: 

不是NC2而是ИС2(Иосиф Сталин)坦克。同樣,不是CY100而是SU100(Samokhodnaya Us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134 bytes) () 03/09/2022 postreply 14:03:00

Иосиф Сталин就是約瑟夫·斯大林。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9/2022 postreply 14:16:2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