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百科上關於烏克蘭的曆史及與俄羅斯的分合關係的介紹:

來源: yzout 2022-02-26 18:47:2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9038 bytes)

?烏克蘭(烏克蘭語Укра?на羅馬化:Ukrayina烏克蘭語音標:[ukrɑ?jinɑ])是位於東歐共和國,南接黑海,東連俄羅斯,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摩爾多瓦諸國相連。地理位置上位於歐洲聯盟獨聯體的交界處,為西方世界與俄羅斯地緣政治的交會點,亦是天主教文明和東正教文明的交匯處。烏克蘭是歐洲麵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6],人口4,117萬人[7](不包括克裏米亞半島)。根據烏克蘭的行政區劃,烏克蘭有24個州、一個自治共和國[注 1],和兩個直轄市(首都基輔塞瓦斯托波爾[注 2]),人口構成上78%為烏克蘭人,其餘有俄羅斯人羅馬尼亞人等。烏克蘭官方語言為烏克蘭語,主要宗教為東正教

在9世紀時,以烏克蘭首都基輔為中心,古代東斯拉夫人建立了第一個民族國家基輔羅斯,曾一度十分強盛,直至12世紀分裂。自14世紀中葉起,烏克蘭被金帳汗國波蘭王國立陶宛大公國先後統治[9]。在大北方戰爭(1700-1721年)後,烏克蘭被其他勢力瓜分。19世紀時,烏克蘭大部歸屬於俄羅斯帝國,其餘部分為奧匈帝國領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革命的混亂時期,烏克蘭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暫獨立。在烏克蘭內戰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在1922年成為了蘇聯創始加盟共和國之一。隨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並入蘇維埃烏克蘭。在1945年,烏克蘭成為聯合國創始國之一[10]。1954年,在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尼基塔·赫魯曉夫主導下,蘇聯最高蘇維埃以紀念烏克蘭和俄羅斯統一300周年紀念日的名義,將克裏米亞俄羅斯劃歸給烏克蘭。

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重新獨立,作為獨聯體發起與創始國之一。烏克蘭繼承了蘇聯的軍事基礎,並維持著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軍事力量。2014年俄羅斯並吞克裏米亞後,烏克蘭隨即退出獨聯體。烏克蘭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場經濟方向改革,使得國家進入八年的經濟衰退時期[11],不過期間也出現過高增長。烏克蘭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場之一,在世界上曾是第三大糧食出口國[12]

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宣布承認烏克蘭東部地區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這些地區現由親俄勢力控製。

國名來源

 
東歐地圖(1690年)“VKRAINE ou PAYS DES COSAQUES”(烏克蘭或哥薩克國),Okraina - 基輔羅斯分地區,Ukraina - 國

13世紀,蒙古人占領烏克蘭大部分地區,但加裏西亞沃倫公國卻沒有被蒙古人統治,這兩個公國位於古羅斯的西南邊境地區,“烏克蘭”一詞的起源並不清楚,當它開始使用時人們認為“Укра?на”(烏克蘭)是烏克蘭語中兩個單詞的組合:“У:我們或在本地”和“Kра?на:國家/邊界區”,可以解釋為“我們的國家或祖國”。該地方的羅斯人就被稱為“烏克蘭人”、“烏克拉伊娜”,即“邊界上的人”[13],國名是以民族名稱命名。

曆史

根據考古資料,烏克蘭存有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烏克蘭境內較為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有距離今二萬多年前至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晚期岩畫。

烏克蘭曆史上是維京人在公元九世紀建立的基輔羅斯的核心地域,也是近代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10世紀前後,東斯拉夫人各部落在今烏克蘭地區結合形成古羅斯部族,並建立了基輔羅斯國家。根據史學史的觀點,基輔羅斯被認為是3個現代東斯拉夫人國家(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前身。弗拉基米爾一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和他的兒子智者雅羅斯拉夫統治的時期,被認為是基輔的黃金時期。當時他們接納了東正教,也創立了羅斯法典。12至14世紀,古羅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基輔向東北部的弗拉基米爾轉移,進入羅斯曆史上的諸公割據時代,古羅斯部族逐漸分裂成俄羅斯人(大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小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3個支係。基輔羅斯在13世紀被蒙古帝國占領。

隨著1187年基輔南部麵對原野地帶的屏障佩列亞斯拉夫公國的統治者弗拉基米爾·格列波維奇的逝世,伊帕捷耶夫編年史寫到“烏克拉伊娜為他而吟唱”(? нем же оукраина много постонаo nem ?e ukraina mnogo postona)。[14]隨後的幾十年和世紀裏這個術語被用來指定除加裏西亞-沃裏尼亞普斯科夫梁讚等之外的羅斯不同公國的邊境地區。[15]:183[16][17]由此烏克蘭之名開始出現。

近現代

約從14世紀起,烏克蘭人開始脫離古基輔羅斯地區而形成為具有獨特語言、文化和生活習俗的單一民族。基輔羅斯地區被蒙古人擊潰後,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逐步演變為無人地帶,15世紀俄羅斯統一後,不堪忍受壓迫的俄羅斯農民逃往這一地帶,形成烏克蘭哥薩克。烏克蘭是一個地理名稱正式被提出是在1569年羅斯西南的波多裏亞紮波羅熱一帶並入波蘭王國以後。13至15世紀,烏克蘭地區的人曾先後抗擊蒙古人日耳曼人土耳其人的入侵。14世紀中葉波洛茨克公國(該國係諸公割據時期的古基輔羅斯一部分)被立陶宛大公國吞並,白俄羅斯被並入立陶宛,此後立陶宛繼續南侵蒙古金帳汗國控製的地區,占領了第伯聶右岸烏克蘭,並對第伯聶左岸形成了名義上的統治。1569年7月1日,盧布林聯合波蘭王國立陶宛大公國合並為聯邦,即波蘭立陶宛聯邦。在此後的幾百年裏,東北羅斯走上了獨自統一的道路,由莫斯科大公國統一該地,形成俄羅斯沙皇國;西南羅斯則在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統治下形成了現代白俄羅斯和現代烏克蘭。具體地說,現代烏克蘭民族形成於17至19世紀,在第聶伯河中遊一帶,以基輔、波爾塔瓦和切爾尼戈夫為中心。

 
油畫《紮波羅熱哥薩克致土耳其蘇丹的回信》描繪了當時烏克蘭哥薩克的形象

17世紀,烏克蘭人在東正教共同信仰的聯合下反對波蘭的天主教化運動,進而發動起義。1654年,烏克蘭哥薩克領袖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俄羅斯沙皇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和約》,商請沙皇來統治,自此東烏克蘭(第聶伯河左岸)與俄羅斯帝國正式合並,開始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結盟史。

18世紀初年大北方戰爭時期,東烏克蘭人一度出現與俄羅斯關係鬆動的現象,但是在彼得大帝打敗入侵的瑞典帝國軍之後,東烏克蘭對俄羅斯帝國的向心力大為增強,越來越多人認同自己是俄羅斯人。18世紀末葉,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奧地利帝國普魯士王國三次瓜分波蘭,使古羅斯舊地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全部並入俄羅斯帝國版圖;她同時在1783年打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吞並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附庸克裏米亞汗國,大量的俄國人開始移民克裏米亞半島。到1795年,除加裏西亞(1772-1918年屬於奧地利帝國和之後的奧匈帝國)以外,烏克蘭其餘地區均在俄羅斯帝國統治之下。但是,西烏克蘭的中小貴族大多是東儀天主教徒(雖然大多數農民是東正教徒),以致於西烏克蘭人(還有有不少信仰天主教波蘭人)對正統東正教與俄羅斯的認同薄弱,促成21世紀的東西拉鋸與認同問題。

為了因應18世紀後期出現的東儀天主教徒與東正教徒的衝突與鬥爭(以西烏克蘭地區為中心),1795年後俄羅斯皇帝開始在烏克蘭全境推行俄羅斯化政策,竭力推廣俄語的使用,並壓製出版界與公眾活動的烏克蘭語。反而促成19世紀上半浪漫主義在烏克蘭語族群中的蓬勃發展,農奴出身的民族詩人塔拉斯·舍甫琴科是其中的佼佼者,有效地推展了烏克蘭的民族主義運動。這些新興的烏克蘭知識分子,同時致力於民族複興與社會正義的實現。

蘇聯時期

一戰時期,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俄羅斯帝國被推翻,在德意誌帝國的攻勢扶持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獨立。1918年蘇俄和同盟國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德意誌帝國奧匈帝國隨即占領了烏克蘭,解散了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並成立了親德的烏克蘭國,有德國軍隊駐守。德國投降後,因為沒了德國的保護,蘇俄收複烏克蘭,東烏克蘭地區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18年至1920年紅白俄內戰時期,從奧匈帝國獨立的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東加裏西亞和西沃倫)於1919年1月22日和烏克蘭臨時統一,但波烏戰爭後被波蘭占領。[18]1922年蘇聯成立,東烏克蘭加入聯盟,成為蘇聯的創始國之一。根據波蘭和蘇聯簽訂的《裏加條約》,西烏克蘭成為波蘭領土。

1932至33年發生了蘇聯大饑荒,烏克蘭受災最為嚴重,史稱“烏克蘭大饑荒”。

 
1921年後波蘭第二共和國的民族分布:綠色為波蘭人,黃色為白俄羅斯人,橙色為烏克蘭人,深藍色為德意誌人,紫紅色為立陶宛人,橙色地區後來於1939年被蘇聯占領,並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全麵爆發,27日,波蘭被納粹德國和蘇聯分割占領,西烏克蘭與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並。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戰火亦燒到烏克蘭,德國南方集團軍將和羅馬尼亞王國進攻烏克蘭。蘇聯在烏克蘭地區遭受了嚴重失敗;在基輔戰役中,蘇聯大約損失了約70萬士兵,敖德薩戰役該地蘇軍被羅馬尼亞軍隊消滅,羅馬尼亞分得了摩爾多瓦和烏克蘭部分地區,而納粹德國如願占領了烏克蘭全境。

1943年8月24日-12月23日蘇聯紅軍發動下第聶伯河攻勢(也稱為“下第聶伯河戰役”),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場最大的軍事行動,涉及雙方幾乎4,000,000人的部隊和全長1,400公裏長的戰線。在4個月的軍事行動期間,蘇聯5個方麵軍從德軍手中解放第聶伯河東岸,包括進行了數次渡河攻擊,在西岸建立數個橋頭堡。隨後,基輔在獨立攻勢中被解放了。

 
第聶伯河戰役及其有關行動示意圖
 
蘇軍士兵正準備小木排渡過第聶伯河,標語上寫道“前往基輔!”(Даешь Киев!)
 
蘇聯收複基輔之後的城內廢墟,1943年11月

1943年11月,德軍被擊退出烏克蘭,蘇軍重返烏克蘭。整個二戰期間,烏克蘭地區成為戰爭的重災區,軍民死傷慘重,物資損失不可計數。

二戰後,烏克蘭迅速恢複了生產,建立了發達的重工業和農業,人民生活水準有較大提高。可是,蘇聯高度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體製具有嚴重的弱點。到了1970年代後期,蘇聯實行的中央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製日漸失去活力,經濟失去發展勢頭,經濟水準與西方的差距日益拉大。在政治上,由於蘇聯共產黨在成立幾十年來,犯有肅反擴大化等嚴重錯誤,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爆炸,民主法治建設薄弱,人民的自由受到壓製,民族矛盾隱憂嚴重。

1986年,蘇聯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嚴重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造成嚴重後果。但是當時蘇聯官方開始時向世界和本國人民隱瞞事件真相,被國外媒體和核輻射檢測部門揭露後,蘇聯的官僚主義受到廣泛批評。

1985年,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出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後,曆史和現實積累的各種矛盾開始表麵化,民族主義和民族獨立傾向迅速抬頭,全國政局開始急劇動蕩,同時,烏克蘭開始了其獨立步伐。

1989年9月,烏克蘭人民爭取改革運動(簡稱“魯赫”)成立,成員迅速擴大到百萬人。

獨立後烏克蘭

1990年7月16日,烏議會通過《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政府發表的國家獨立宣言,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當選為總統。12月1日,烏克蘭通過獨立公投,正式宣布脫離蘇聯獨立,改國名為烏克蘭共和國,標誌著烏克蘭在337年後重新成為一個獨立國家。12月8日,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總統在明斯克簽署別洛韋日協議,宣布蘇聯不再存在,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

1996年烏克蘭通過新憲法,新憲法確定烏為主權、獨立、民主的法治國家,同時改國名為烏克蘭,實行共和製

2004年烏克蘭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因違規而進行再次投票,反對派領袖、前總理維克托·尤先科以52%得票率贏得選舉。

2010年2月7日,前總理亞努科維奇在烏克蘭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以48.95%得票率當選為新一任烏克蘭總統[19],並於2月25日宣誓就職。

 
親歐盟的“邁丹革命”改變了烏克蘭的社會

2013年11月開始的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使得衝突迅速升級[20],隔年發生2014年烏克蘭革命[21][22][23][24]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政府倒台,親西方勢力重新主導烏克蘭政治。2014年烏克蘭革命也引起克裏米亞危機,俄羅斯吞並克裏米亞。

2014年5月29日,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新聞中心公布了烏克蘭總統選舉的最終結果,億萬富翁波羅申科以54.7%的得票率當選烏克蘭新總統,任期5年。6月7日,波羅申科在烏克蘭基輔議會會議大廳宣誓就職。

2019年5月20日,前電視演員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宣誓就任烏克蘭總統。

政治

政治製度

烏克蘭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原則,即為國家的立法司法和執行權力,均按憲法規定的界限各自實施其權限。憲法確定烏為主權、獨立、民主的法治國家,實行共和製。總統為代表國家的最高元首;最高拉達[25]為立法機關;內閣為行政機關,向總統負責。烏克蘭議會實行一院製議會稱為最高拉達,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最高拉達的法定人數為450名議員。最高拉達的成員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4年。

總統選舉采用無記名投票的直接的平等普選方式,任期為5年,同一人任總統職務不能超過連續兩屆(10年)。而政府總理由總統提名議會批準後方可就任。[26]

政黨

烏克蘭實行多黨製,截至2020年1月,共有349個政黨在烏克蘭司法部注冊登記。[27]
較著名的有:

政局動蕩

2004-2005年橙色革命

自從格魯吉亞發生玫瑰革命後,烏克蘭也發生了橙色革命(又稱栗子花革命)。民主派、我們的烏克蘭尤先科在控訴第二輪投票選舉舞弊下,在第三輪投票勝利成功當選總統。橙色革命後,尤先科的烏克蘭政府堅持民粹主義,把財政預算的80%都分發給民眾,此舉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人民生活水準大幅下降。此外,新上任的親西方政府迅即權鬥不斷,尤先科的執政黨我們的烏克蘭和占內閣和議會主導地位尤莉婭·季莫申科聯盟內鬥,總理季莫申科更被罷職,2006年的國會選舉中親西方政府下台,親亞努科維奇再任總理,第二度上台執政。2007年尤先科提前解散國會,新的國會選舉,親西方季莫申科聯盟和我們的烏克蘭取得過半議席,季莫申科再次出任總理。

2010年烏克蘭總統選舉,親亞努科維奇前總理在第二輪投票以48.95%取得勝利,再度上台執政。

2013年親歐盟示威運動

2014年克裏米亞危機與親俄武裝衝突

克裏米亞因俄羅斯裔人數較多,屬於親俄區域,當地議會不認同親歐盟示威者或烏克蘭臨時政府,認為議會罷免前總統亞努科維奇的決定不合法[30][31]。公投結果加入俄羅斯後,西方與美國以公投非法為由不承認其結果,俄羅斯則是派駐大批軍隊和平進占並受到當地人歡迎,俄羅斯第一電視台,2015年3月,2014年下半年成立獨立兵團,配備S-400防空導彈和蘇愷30等先進武器。隨著克裏米亞共和國議長、總理及塞瓦斯托波爾市市長與普京簽署克裏米亞入俄條約,並獲得俄羅斯國家杜馬聯邦委員會通過,普京於3月21日簽署法令批準克裏米亞與塞瓦斯托波爾加入俄羅斯,克裏米亞與塞瓦斯托波爾從此成為俄羅斯聯邦主體,克裏米亞加入俄羅斯以後在烏克蘭東部引發連鎖反應。4月起哈爾科夫頓涅茨克敖德薩盧甘斯克陸續發生親俄羅斯示威乃至武裝衝突,後來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地均宣稱獨立,分別建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並發起新俄羅斯聯邦,同烏克蘭政府武裝對抗。

 
盧甘斯克機場於2014內戰中被毀

2014年9月5日,烏克蘭政府和烏東南部武裝部隊代表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市簽訂停火協議,烏克蘭政府同意給予東南部兩州的自治權,但兩州仍留在烏克蘭領土內[32]。9月16日,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法律賦予頓巴斯地區特殊自治地位[33]

2015年2月11日至12日,烏克蘭領導人與白俄羅斯、俄羅斯、德國、法國代表在明斯克舉行會議,並簽署新明斯克協議,以落實2014年《明斯克協議》,防止烏克蘭東部衝突進一步升溫。

自2021年3月下旬起,俄羅斯不斷向俄烏邊境增兵,出現了再次爆發戰爭的端倪。

2022烏克蘭危機

美方稱普京將要發動戰爭,普京則宣稱正在撤軍。美方說法一直受親俄各界質疑,而歐美則警告應防止俄羅斯有關撤軍的“虛假信息”,並指控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進行假旗行動,為入侵烏克蘭製造借口[34][35]。2月22日,普京宣布承認烏克蘭東部新成立的兩個共和國,出兵烏克蘭東部“維和”[36]

2022年2月24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兩國進入敵對關係。

所有跟帖: 

比較複雑。烏克蘭一會有一會滅亡、獨立又被亡國。在蘇俄幫助下、成為蘇連邦元老國 -飯盛男- 給 飯盛男 發送悄悄話 飯盛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7/2022 postreply 04:36:29

都是冤冤相報,因果循環吧。沒火都不消停的地方,更何況還有個拱火的。 -norman103- 給 norman103 發送悄悄話 norman103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7/2022 postreply 08:30:45

嗯,有個拱火的......., -吾道悠悠- 給 吾道悠悠 發送悄悄話 (68 bytes) () 02/27/2022 postreply 21:40:0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