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賠款
二戰結束後,德國的賠款問題成為了一個世界性問題。對於德國到底該賠多少錢,英美和蘇聯兩大集團持不同意見,蘇聯要求德國共計賠200億美元(1938年之前匯率),其中100億美元賠給蘇聯,80億美元賠給英美,20億美元賠給其它同盟國。但美國主動放棄幾十億戰爭賠款,隻要走78個人,如今成為世界強國。
其實在對德國的賠償問題上,英美集團對於要求德國賠“錢”這件事顯得非常不積極,尤其是蘇聯要求德國賠償200億美元這件事。因為德國在戰敗後整個國家被交給了英、美、蘇、法四個國家托管,這四個國家不單單需要向德國索要戰後賠款,還需要負責德國的基本運轉和德國人的基本生活所需。
所以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認為,如果同盟國索要賠款大於德國賠償能力,會導致德國優先出口生活產品用於賠償,到時候德國人以藥品、食品為首的生活所需品需要同盟國低價進口給德國,保證德國至少能運轉下去。
也就是說,如果同盟國索要過多的賠償,同盟國管理德國的成本也會提升。所以英美對於蘇聯索要巨量賠款的行為表示不支持,但蘇聯當時因為戰爭損失慘重,急需大量外匯恢複國家實力,所以在對於向德國索要巨量賠款這一點上毫不退讓。
美蘇索要的賠款
最終英美集團和蘇聯達成了共識,要求德國分區賠償。在德國戰敗後,整個德國被英、美、蘇、法四個國家分成了四部分管理,所謂的分區賠償,就是讓這四個國家在自己管理的地方索要賠款。
法國索取的賠償不多,但英美集團和蘇聯要求的賠償就值得說道了。其中美國在物資賠償上,隻對德國索要了堪堪超過1億美元的物資。但除了物資賠償,美國還對德國索要了“智力賠償”。智力賠償中包含78名頂尖科研人員以及大量的專利和商標。
蘇聯對德國索要的賠償非常恐怖,在分區賠償辦法製定後,蘇聯直接竭澤而漁,拆了蘇占德國境內大量設備,除了工業設備,還有機床、鐵軌、電車,甚至是已經鋪設的管道。當時的德國人稱“蘇聯把能拆的都拆走了”,據後來的經濟學家計算,蘇聯通過大量轉移德國生產線和工業設備獲取的賠償,大約價值171億美元。
賠款之後
之後美蘇以及德國之間的變化也很有意思,美國在要走大量科研人員、商標以及專利後,科技實力進展神速,奠定了當時的人和現代人“美國科技強於蘇聯”的基本印象。而蘇聯在對德國竭澤而漁式索要賠償後,很快就因為美蘇冷戰吃到了苦果。
在美蘇冷戰後,東西德國成為了冷戰最前線。為了提升東德的實力,蘇聯不僅在1952年開始免除了德國的賠償義務,還在之後大量低價進口給東德生產線,德國賠償的171億美元設備基本都以進口設備的形式“送”給了東德。
貼主:h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