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雲是江姐唯一的兒子,他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他從小認真讀書,成績優異。
前排右一為彭雲
彭雲身高隻有1.60米,個子不高,從外表上看,除了腦袋略大和戴著一副眼鏡以外,沒有任何特殊之處。然而我們這個班卻因為有了他而與眾不同。不僅學校對我們倍加關愛,為我們選派優秀教師,創造盡可能好的學習條件,而且市裏對我們也另眼相看,有什麽重要活動常會邀請我們參加。隻要彭雲在公眾場合亮相,必然會造成轟動效應,來自全國乃至其他國家的信件雪片般飛來……
大凡學校裏有什麽學習競賽,彭雲一定名列前茅;他還一直擔任班幹部。有一次我們班到渣滓洞舉行紀念活動,不知怎麽被認出來彭雲就是江姐的兒子,“牢房”樓上樓下頓時被擠得水泄不通。為了安全起見,班上一位男同學趕緊換上彭雲的衣服和眼鏡和彭雲“調包”,我們才成功“突圍”。
盧曉蓉形容中學時代的彭雲,“從不聲張,從不驕傲,始終如一地保持著低調。”
彭雲本人則更願意把這種低調歸結為天性,“我對別人的關注比較淡然,而且一直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上課看小說,還被老師沒收過幾次,可就是學習成績好。我能一直做班幹部,除了特殊身份之外就是成績好,人緣好。”
1965年高考,彭雲成為四川理科狀元。
清華大學招生的老師早就盯上了他,幾次找他做工作,勸他去清華學習。但彭雲決定繼承父業上軍校,選報了當時大名鼎鼎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當彭雲決心定下來後,問題就來了。哈軍工是軍校,考生的身體條件要求不同於一般的大學,身體方麵最低的要求是滿足陸軍服兵役的條件。彭雲體重不夠,隻有92斤,還戴著一副600度的高度近視鏡,第一輪體檢就給刷下來了。
後來,了解了彭雲的特殊情況後,學院院長劉居英少將一錘定音,破格錄取彭雲!除了他是著名烈士江姐兒子這一根正苗紅的特殊緣由外,還因為彭雲是1965年四川高考的理科狀元,這個條件太過硬了!
1978年,彭雲考取了中科院計算所的研究生。隨後,彭雲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在美國馬裏蘭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1987年,彭雲在中科院軟件所做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後,又前往美國。從此之後,他一直在美國工作和生活。並成為了計算機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是馬裏蘭大學計算機係終身教授。
江姐犧牲在原“中美合作所”,她唯一的兒子卻定居美國。為何沒回祖國發展?記者采訪時,彭雲說出了原因。
記者問:“江姐在獄中受盡磨難,並寫下遺願‘假若不幸的話,雲兒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誌,為革命事業奮鬥到底’,您怎麽看待母親的遺願?人生選擇中有沒有過矛盾和掙紮?”
彭雲答:“我在做人方麵應該說達到了母親的要求,我為人正派,做學問也很努力。但是,要說為祖國做貢獻,確實,沒有太多了。這樣說來,母親的遺願我隻做到了一半。母親可能還是希望我能在國內發展好一點吧!但隻要我不做壞事,沒做對不起國家、親人、朋友的事,我想她也不會責怪我,但遺憾是有的。母親的遺願我隻做到了一半。”
問:“去美國後,為何會一直留在那裏?身為烈士的後代,定居美國?”
答:“我就是想做點學問,沒什麽太大的誌向,其實開始的時候沒想一直留在美國。後來,研究做得還算可以,就這麽做下去了,回國的事也就拖下來了。從研究的內容來說,當時感覺國內比較看重兩頭,一頭是純理論,一頭是完全應用,而美國學校裏大部分是做中間段,適合我。”
問:“那您會經常想著是否回國嗎?”
彭雲答:“其實我總在想該不該回去。也曾經努力過,但想不好回國做什麽。我似乎找不到著力點。原來,我想做出大東西就回祖國,但還沒等做出來就老了。”
問:“您在國外的時候會時常想起自己的特殊身份嗎?周圍的人是否知道?”
彭雲答:“經常會想到,因為那是我血脈中的一部分,我怎麽能忘呢。周圍的同事和學生們也都知道,因為這個事情是沒辦法保密的,但大家很少當麵和我談論這個事情。”
問:“您退休後會回國嗎?”
彭雲答:“我想會的,畢竟親人朋友都在這裏(中國),兒子也在。我看到國內的發展很興奮。”
彭雲還坦言:“我這個人就是愛念書,想找個安靜的地方踏踏實實做點學問。在現在這個學校雖然也很忙碌,但是很安靜,環境寬鬆,適合我。在馬裏蘭大學教課、帶研究生,同時做一些行政工作,生活很充實。”